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农田土壤湿度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利用马鞍山市2017年5个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马鞍山市PM2.5、PM10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5.0和91.3μg/m~3;月变化上,PM2.5、PM10颗粒物浓度,全年变化大体相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较高;1—8月逐月下降,8—12月浓度逐渐升高;日变化上,两种颗粒物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9时达到最高,16时达到最低,夜间颗粒物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风和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天水大红袍花椒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法优化大红袍花椒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基于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索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大红袍花椒叶中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温度55 ℃、液料比33:1 mL·g-1,黄酮得率最高可达(15.40±0.05)%,与模型预测值(15.45%)接近,且其相对误差为0.32%,这表明该模型回归项和拟合度良好,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具有可行性。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说明,在150 μg·mL-1的浓度下,黄酮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90.46%和72.5%,表明大红袍花椒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花椒叶黄酮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1—2016年3—5月土壤实测含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层、不同站点对贵德县春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街、尕让春季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出现在5月底,呈低—高缓慢增长;东山土壤含水量波峰出现在4月,呈低—高—低—高的变化。干土层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呈反向趋势,0~30 cm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率明显。3月影响土壤含水量主要因子是风速,4月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温度,5月份影响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气候背景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因;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段不同。  相似文献   

5.
郭树江    王飞    张卫星  王方琳    韩福贵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41-46
对民勤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测定,研究不同荒漠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梭梭外,其他3种植物δ13C值生长初期(5月)>生长中后期(6-10月)。4 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种间差异在5-10月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白刺。2)4种主要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受到物种、月份、物种×月份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受物种的影响最大。3)4种灌木植物叶片/同化枝δ13C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因其物种而异;影响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叶片/同化枝δ13C值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是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  相似文献   

6.
鄂西烟叶品质垂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丹  陈正洪  李建平  阳威  何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194-1198,1346
对宣恩、兴山和利川3地不同海拔处的中部烟叶进行取样,通过检测、评吸得到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得分,进而分析鄂西两大代表烟区(清江源、金神农)中部烟叶品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烟叶品质与大田期关键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宣恩海拔900 m以下烟叶化学成分得分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900 m以上烟叶化学成分得分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利川地区烟叶化学成分得分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兴山烟叶化学成分得分变化无明显规律。三地烟叶感官质量得分比较接近,与海拔没有显著相关性。大田期各阶段的降雨量和旺长期、大田期的昼夜温差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高飞翔  淡建斌  孙向伟  曹晓蒙  李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33-5735,5873
[目的]探讨气象因子对白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生长良好的白草植株的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仪对其进行活体测定,研究白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白草为C4植物,无光合午休现象,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光合速率最高值出现在12:00,蒸腾速率最高值出现在14:00;白草的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气温及叶温的相关性不显著;白草蒸腾速率与气温及叶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光强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白草的最佳浇水时间为1d中的10:00和18:00。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生长阶段主茎增叶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的性状建成是一个动态发育过程,终结性状是动态发育过程的最终表现,仅分析终结性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能充分说明二者间的动态关系,为此有研究者从动态角度在水稻[1]、玉米[2]、红麻[3]等作物上研究了性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叶片是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干物质形成的主要场所,出叶速度的提高对产量增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从发育学角度探讨不同生长阶段主茎增叶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11.
花椒茎枝有尖锐皮刺,在实际生产中增加采摘成本,并降低采摘效率。为培育品质优良的无刺品种,筛选皮刺分化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椒皮刺起始分化的茎尖节点组织转录组进行测序,使用生物学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拼装,最终获得45 057条转录本序列。使用比对工具将得到的转录本与Swiss-Prot,NR,Pfam,KEGG,KOG数据库比对后,80.34%的转录本序列至少被一个数据库注释。获取的大量的基因序列及注释信息为进一步探究花椒皮刺分化分子机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定位皮刺分化关键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微萃取及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花椒窄吉丁寄主植物花椒健康株与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无论是花椒健康株还是受害株,各部位的挥发物组分都存在差异,总体以萜烯类化合物居多,其中以反式-β-罗勒烯、石竹烯、α-罗勒烯、荜澄茄油烯、α-蒎烯、律草烯、月桂烯、β-蒎烯、枞油烯为主;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健康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分别鉴定出56种、51种、38种组分,共75种物质;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物分别鉴定出36种、49种、38种组分,共92种物质;乙酸芳樟酯在受害株各部位都有发现,可巴烯只发现在受害株嫩枝和韧皮部中,这2种物质未在健康株中发现;桧烯在受害株叶片和嫩枝中的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律草烯则有所下降,石竹烯在受害株各部位的含量较健康株下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寄主选择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同一栽培条件下3个不同种源花椒的年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源花椒的多项生长指标方程拟合效果显著;不同种源生长节律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划分为5个阶段:出苗期、缓慢生长期、速生生长期、生长后期、休眠期。  相似文献   

14.
以4-10月7批次采收的6个品种桃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分析比较了桃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桃叶片中总黄酮含量依生长期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试验品种生长期总黄酮月均值高低排序为4月(42.79 mg·g-1)>10月(28.36 mg·g-1)>7月(26.70 mg·g-1)>5月(24.11 mg·g-1)>8月(23.98 mg·g-1)>9月(23.07 mg·g-1)>6月(19.05 mg·g-1)。不同品种桃叶的总黄酮含量也差异显著,其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为:中油8号(31.34 mg·g-1)>瑞蟠7号(29.52 mg·g-1)>京春(29.45 mg·g-1)>早硕蜜(26.24 mg·g-1)>早黄(23.91 mg·g-1)>燕红11(20.72 mg·g-1)。同一生长期不同品种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6月初的差异最大。综合考虑桃树生长需要和品种间差异,建议对4月份修剪掉的桃树嫩叶和9月底或10月初桃子采收后的桃叶中的黄酮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凤椒大红袍’花椒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IBA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扦插基质组成和移栽时间对微型扦插插穗生根率、移栽存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插穗生根率或移栽成活率均存在显著影响。9月采集插条并剪成长5 cm带2~3个芽的插穂,采用珍珠岩∶河沙=1∶1做基质,插穗用0.1‰ IBA处理24 h,2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平均生根条数为6~8条,来年春季移栽存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屏边空竹为研究对象,观测定点竹丛的周年出笋、退笋情况,将出笋量与其生境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数据分别进行逐行错位分析,探讨气象因子对出笋量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1)屏边空竹笋期为7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出笋盛期为8-11月;2)出笋量与出笋前60 d内的气温、土壤温度、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出笋前30~60 d内的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气象因子对各季节出笋的影响滞后期为15~60 d不等。夏季出笋量与降雨量、土壤湿度的相关性较高,秋、冬季节出笋量与气温、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较高。由此可知,屏边空竹具有四季出笋的特性,且出笋量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夏季出笋主要受降雨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而秋、冬季节出笋主要受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刺玫叶总黄酮,以刺玫叶总黄酮提取率为主要指标对微波协同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75%乙醇、料液比1∶25,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2∶1),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提取2次、酶解体系pH 4.5、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时间15 min、微波温度60℃、微波提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刺玫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21 mg·g-1。表明微波协同酶法可用于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用径向生长测量仪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进行监测,用Compertz函数对年内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21 d为窗口将日径向生长量与气候要素每隔1 d进行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的径向生长于3月初开始大幅度增加,11月趋于稳定,其中4月的径向生长累积量最大,而生长速率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2)径向生长量与生长季开始阶段(3-4月)、结束阶段(9-10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7-8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生长季开始阶段适当加大灌溉力度能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变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在扬州、武汉和江油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变异较大,在广州、南宁、海口等华南双季稻区变异次之,在云南涛源表现低而稳定.垩白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变小.日平均温度对垩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最高温度,降水量、日照和日较差的影响较小;齐穗后6~30 d日平均温度有显著影响,有利于两优培九垩白率达优质米标准的灌浆结实期温度为22~2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1998~2018年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多年连续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近20 a新疆北疆天然草地覆盖度进行反演,分析该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与温度、降水相关性,研究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近20 a来,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为中部和东部较低,北部、西部和南部较高的空间分布趋势。(2)天然草地变化率呈增加趋势的占比为57.51%,天然草地变化率呈降低趋势的占比为42.49%。(3)近20 a来,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的比例为81.27%,呈负相关的比例为18.73%;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气温呈负相关性所占比例为39.48%,呈正相关的比例为60.52%。【结论】新疆北疆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