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白潜叶蛾林间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a的林间定株定期调查和养虫网室内观察,总结出杨白潜叶蛾幼虫和蛹在林间发生规律和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规律。杨白潜叶蛾第3~5代幼虫期是全年危害高峰期。经大量调查发现,幼虫在树冠的上、中、下和枝条不同部位的发生量不同;蛹在树冠上、中、下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均无显著差异,在枝条的不同部位有显著差异。采用仿生物杀虫剂5%杀铃脲SC 0.067%~0.05%药液喷施树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抚顺县哈达林场台沟种子园的长白落叶松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散粉期历时8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前3天。在无风条件下,一天内花粉的飞散数量,随着温度由低天高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在有风的条件下,散粉量随着风速的增减而呈现增多或减少。树冠不同部位花粉密度不同,树冠上部明显小于下部,花粉在园内水平分布不均匀,由西到东花粉量逐渐增加,在种子园的西部花粉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加,花粉量在水平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蜡虫在寄主上的分布与方向和寄主枝条的位置有关,不同虫基分布特征不同,在定叶期,白蜡早咎群方位上差异不太大,但雌雄虫在方位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种群数量分布依次为东(28.05%),南(26.55%),西(25.06%),北(20.34%),雌虫依次为东(32.16%),南927.36%),北(20.34%),西(18.65%);雄虫依次为西(30.76%),南(25.84%),东(24.29%),北  相似文献   

4.
枣树红蜘蛛是金丝小枣的重要害螨,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枣树提早落叶,降低枣果产量和质量。此叶螨以卵越冬,主要越冬部位是枣树树干的皮缝,占总卵量的99.37%,其次是枣树主枝上的皮缝和树干基部的土缝,分别占总卵量的0.63%和0.016%。在树干上,以向阳的南面皮缝中卵量最大,阴面皮缝没发现越冬卵。越冬卵 在3月上旬开始孵化,此时枣树尚未萌芽,孵化出的幼螨迁移到地面杂草上取食繁殖,3月下旬越冬卵全部孵化。幼螨水平爬行速度平均为7.1cm/分,垂直爬行速度平均为3.5cm/分。幼螨耐饥能力平均为16.68小时,最大耐饥能力为22.5小时。  相似文献   

5.
枣粮间作地枣树红蜘蛛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红蜘蛛的优势种是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粮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一年中都有两个高峰。在5月底前呈缓慢增长,6月上中旬枣、麦、玉米间作型和枣、棉间作型增长较快,达到一个小高峰,而枣、麦、大豆间作型仍增长缓慢。以后种群数量均维持平衡并有所减少。到7月初都先后迅速增值,7月中旬达到高峰,7月底数量急剧下降。8月中下旬数量又有回升,达到第二高峰,8月底种群数量又很快下降。调查中发现,枣树上的红蜘蛛数量动态与地面杂草、强度降雨、中耕锄草及天敌有关。  相似文献   

6.
于夏季进行了红叶石楠树冠不同取穗部位(树冠上部、中部、下部)及枝条不同取穗部位(枝条梢段、中段、基段)的扦插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树冠上部及树冠中部插穗的生根及抽梢效果最好,树冠上部的扦插生根率达96.3%,≥2cmⅠ级侧根数达3.3条,抽梢率达97.3%;树冠中部的扦插生根率达95.0%,≥2cmⅠ级侧根数达3.2条,抽梢率达96.0%。红叶石楠枝条梢段及枝条中段插穗的生根及抽梢效果最好,枝条梢段的扦插生根率达96.7%,≥2cmⅠ级侧根数达3.3条,抽梢率达98.7%;枝条中段的扦插生根率达96.3%,≥2cmⅠ级侧根数达3.1条,抽梢率达98.0%。  相似文献   

7.
在惠州选取4 个桉树林区,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高度层、不同方位,尺蠖幼虫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尺蠖数量分布最多的为中部,中部尺蠖幼虫占各层尺蠖总量平均达55.97%~65.34%,最高的可占尺蠖幼虫总数的67.74%;同时,在不同方位上,尺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位,其次为东、西两方位,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4.59%、22.56% 24.81%。因此,进行该虫监测与防控时,应合理利用尺蠖种群在不同方位与高度的分布差异,重点防范中部层与南方位枝条并重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的分布动态,以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e树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及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传导性能,其总残留量在树体不同部位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注药70 d后各部位总含量分布趋于稳定。各个取样时期,阿维菌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用药2 d时,三者间差异达到最大值,后期三者间差异逐渐减小;树冠上层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阿维菌素含量较树冠下层高,以上层南部最高。注药后105 d时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为0. 008 mg/kg,显著低于0. 01 mg/kg的标准,建议用阿维菌素注干药剂防治枣树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枣果采收期一般应大于105 d。  相似文献   

9.
枣树红蜘蛛为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此螨在枣树发芽前出蛰,先转移列杂草上取食繁殖,枣树发芽后(4月20日)成螨沿枣树树干上树危害枣叶,列6月20日达全年最高峰。经过树干后。爬向中心枝的最多,占上树总螨量的65.83%;其次是南向和东向的主枝,分别占14.07%和10.72%;西向和北向的主枝较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全息生物学应用于杨树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通过全息定域选穗试验表明,杨树的最佳条域位是树冠下部,最佳选穗域位是枝条中部。取自树冠下部枝条上的中部插穗,当年生苗木高生长量比取自“上上”、“根上”、“中上”的插穗分别高于26.4cm、25.3cm和24.3c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杨粕片盾蚧种群在小叶黄杨绿篱上的抽样技术,雌成蚧与2龄若蚧的最适抽样部位,在南北向绿篱上向东西方位上层和西面下层,在东西向绿篱上为南北方位下层和北面上层;最适抽样单位为1个枝条;当二阶抽样的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的消耗指标C1/C2=10时,在各种密度下次级单元的最适抽样量为每样株5 ̄6个枝条;并给出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样株与枝条的抽样数量配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种杨树树体不同功能叶片(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不同叶位)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差异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不同方向叶片,光合速率差异表现为南>东>西>北,叶片面积及规律相同。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间部位。同一枝上叶面积均呈现波浪形变化。4种杨树在同一时间内测定的不同叶位叶片叶面积呈现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雌雄球花数量及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分布差异极显著,下层和中层的数量显著多于上层,所占比例为83.39%,水平方向上南面的雄球花多于其他方向;雌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中、上层的雌球花数量比下层多,东、南方向多于西、北方向;雄球花多着生在2,3 a生枝上,雌球花多着生在3,4 a生枝上,1 a生枝条上无花;不同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差异显著,356号无性系的雌雄球花数量均为最多。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油洞花的形态、花序大小、结构、开花习性,对于划分油桐品种(类型),选育良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一九八二年春至一九八四年,连续三年进行了油桐花期定株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一、调查方法 (一)在油桐分布较多的河谷地带和中部丘陵地带,根据不同生境,选有代表性的地方分设调查点. (二)在调查点上,按初步划分的品种,选择不同树龄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定株调查. (三)在调查植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四面,各随机抽取上、中、下或上、下枝条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蛹在树冠上垂直分布的数量随树冠部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水平分布以前一年生枝段虫口密度最高,前二、三年生枝段次之,当年生枝段最小。就南北方位而言,北侧虫口密度大于南侧。  相似文献   

16.
扩大枣树树冠,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实现鲜枣立体结果。通过拉枝可以充分利用枝条长度,占据更大空间,扩大树冠,增加冠内着生结果枝组部位,在树体上、中,下、里、中,外都可配备枝组,实现立体多结果,提高枣树产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蛹在树冠上垂直分布的数量随树冠部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水平分布以前一年生枝段虫口密度最高,前二、三年生枝段次之,当年生枝段最小,就南北方位而言,北侧虫口密度大于南侧。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枣红蜘蛛的分布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螨在枣树株间为聚集分布,抽样宜采用平行线、双对角线和五点式3种方法。另外还研究了枣红蜘蛛冠内抽样估计技术,并建立了以有虫叶率估计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复配剂经树干涂抹后在枣树树冠中的传导分布动态。结果表明:树干涂抹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复配剂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传导性能,药剂进入树体木质部后随蒸腾液流向上纵向运输,使树冠上层叶片中药剂含量最高;同时又存在横向运输,使树冠其他部位也有药剂分布。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复配剂在枣树树冠叶片内残留期较长,涂药后85d药剂在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0.84、1.02ug/g。  相似文献   

20.
以6年生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杆材为试材,利用剖面密度仪测试其不同高度的剖面密度,并分析白蜡树杆材不同高度剖面密度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蜡树杆材近树皮的木材密度最低、由树皮到近髓心部位的木材密度逐渐升高、髓心处的木材密度又较低;下部的密度平均值为409.0 kg/m3、中部的密度平均值为313.3 kg/m3、上部的密度平均值为304.1 kg/m3;下部心材密度值较集中,而中部和上部心材密度值波动性较大;除白蜡树杆材上部剖面密度与储能模量不显著相关外,白蜡树杆材其他部位的剖面密度与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动态力学性能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