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国内外采石场废弃地的景观重建现状,同时对其策略、模式进行总结;在对徐州采石场废弃地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徐州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的恢复方案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晓珍  裴云  刘粤姣 《现代园艺》2022,(16):90-92+95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资源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人类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采石废弃地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种,遗留下来的开采痕迹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以石材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石料、工作场地、构筑物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采石废弃地所蕴含的生态审美内涵,总结出采石废弃地景观化再利用能够表达生态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共生之美与动态和谐之美,并提出直接再利用、解构重组再利用和空间重塑再利用3种方法,对采石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资源再利用和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矿山公园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矿山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矿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淄博四宝山矿山公园为例,从设计理念、生态恢复设计、绿化治理方案和植物种植规划等方面探究了矿山公园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的实现方式,以期为其它地区的矿山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的是日趋严重的城市生活环境问题,城市的绿地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恢复是恢复原有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结构,恢复城市绿地景观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城市绿地系统从斑块和廊道2方面,城市公园、城市湿地、工业废弃地、闲置地、河流廊道、交通廊道、绿道廊道7小类分别进行生态恢复的办法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废弃地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恢复已成为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垃圾填埋场土壤结构和质地较差,发现和寻找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通过植被恢复、增加绿地面积改造垃圾填埋场是发展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发现,接骨木、火炬树、丁香、木槿、黄杨等在大连毛茔子垃圾填埋场生长发育良好,是几种绿化改造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6.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把城市当作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把基础设施功能和城市社会文化的需要相结合。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多方面的研究,并以大连搪瓷厂景观改造为例,从场地污染现状和场地景观再生展开,并以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为指导,通过景观先行的途径,探讨工业废弃地复兴的规划策略,对未来废弃地再生提供方法。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之后的特定生活和特定经济条件下,利用工业废弃地作为游憩资源,组织游憩活动,达成游憩体验,满足游憩需求,就成为工业废弃地绿色景观更新中一个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并成为中国建设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特别是旧居民区环境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主要结合工业废弃地的绿色景观游憩的利用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婧  李文 《花卉》2019,(12):279-279
在矿山废弃地采取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相结合的方式,以矿山工业遗存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景观设计方法,能够让矿山废弃重新得到利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并从地形平整、废物处理、土壤改良和景观营造等出发,保证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得到真正改善。本文将简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需求。在"城市双修"理论及相关工作开展的背景下,河道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科学的优化,完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解决城市河道生态问题,对弥补城市生态功能不足有着重要意义。以"城市双修"理论为背景,经实地调研和使用人群需求进行调查,结合ENVI、Arc GIS及e Cognition Develope对现状绿地进行分类分析,归纳白浮泉湿地公园存在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景观提升策略,力求恢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满足,居民实际使用需求,弥补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讨论适合于我国的景观改造与再利用的模式和方法,试图以生态和艺术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工业废弃地的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脚步,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产生了大量的工矿废弃地,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和景观;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景观设计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聚焦在景观文化内涵上,地域植被的应用恰恰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探析地域植被在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的应用为重点,尝试对地域植被应用现状以及如何利用地域植被进行生态修复景观设计进行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现代艺术中,大地艺术是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很多大地艺术同生态与景观方面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时间因素与自然因素是大地艺术观众的内容,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处理工业废弃地,使风景园林式得到了设计思维的极大拓展。在这种思维下,设计师在用风景园林处理工业废弃地的问题上,实现了形式语言的大大丰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山岐江公园原为粤中造船厂,设计师通过充分尊重场地精神,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其成功完成了工业废弃地的更新,重新诠释了历史、自然和文化,开启了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与利用的先河。本文试图通过浅析中山岐江公园这一案例,探索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游步道不仅在自然旅游区内被作为游览道路,也因为游步道的建造常常因地制宜,给予人亲近自然之感,在城市景观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游步道的设计根据经过地区植被特征,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安排栈道的架设点、高度、宽度、材质、铺设木板宽度等,尽量减少工程和旅游等人为活动对途经地区生态系统的干扰。本文借助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进行详细研究,从生态保护、区域文化、功能特点方面分析游步道景观的发展,探讨游步道景观的设计方法理论,以期把更为生态的设计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盐湖无机盐工业废弃地治理工程的实地调查,采用AHP法对其生态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体系中,自然、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2个准则层因素,其权重均为0.500,说明盐湖工业废弃地改造中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重要程度相等;指标层由地形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道路景观和建筑及园林小品景观5个层级组成,指标层的地形地貌多样性,综合值达0.7825,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植物景观的乡土特色性综合值为0.1223,评价结果为非常不满意。盐湖无机盐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盐湖工业废弃地综合治理工程的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纽约市弗莱士河公园(亦翻译为"清泉公园")以构建"生命景观"为主题,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废弃地再生的新范例。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事务所创造性地将890.3hm2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并提供了一条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策略,以期修复严重退化的土地,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新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野生动植物,也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其景观生态修复的工作具有非凡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弗莱士河公园项目场地的历史变迁、现状特征、设计理念、整体布局、修复技术及工法、最终效果等,最后结合景观都市主义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对生态空间不同角度的研究,景观生态重建指的是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废矿、废地的生态环境,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来进行设计,使得生态资源再利用。对于这种有许多废矿、废地的矿区废弃地来说,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对于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要遵循景观生态学所提出的原理,从分类、建模、可行性分析来按步骤进行设计,提供合适的条件,最终进行废地重建,实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陆交错带是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生态和景观价值的城市滨水带。文章归纳国内外城市以及"水乡"杭州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和植物景观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廊道恢复、植物景观格局、水岸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简要概述其在水陆生态交错带中的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墓园作为生命安葬之地,是民众关心的热点建设项目之一,拥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墓园,可作为城市生态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城市生态墓园内涵与特点为基础,总结了城市生态墓园植被的恢复原则,包括系统整体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植被的自然恢复原则、物种间的生态交互性原则,并从人文、地理、植物配置、景观生态性、生态安葬方式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墓园设计。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了生态都市主义理念下的科技园区景观优化策略。结合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提出绿色可持续交通、雨水收集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生态友好的花园办公、AI未来社区生活以及都市农业等景观优化策略,旨在高效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促进更健康更生态的城市,以实现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