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杨庙雪菜与晚稻多熟制种植模式的实施方案,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为选择合理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温室黄瓜种植最优化施肥模式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不同施肥模式下温室黄瓜种植的效益,建立了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共9项指标的多因素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定量评判6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常规化肥、等养分专用肥、等养分有机肥、等养分专用肥减量20%、等养分专用肥减量40%)下温室黄瓜种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以期为受试地区温室黄瓜种植找到最优化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仅考虑社会效益时,不施肥模式的社会效益最好,常规化肥施肥模式的社会效益最差;仅考虑经济效益时,不施肥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差,而等养分专用肥减量20%模式和等养分专用肥模式的经济效益都较好;仅考虑生态环境效益时,不施肥模式和等养分专用肥减量40%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均较好,而常规化肥模式不具有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考虑综合效益时,等养分专用肥减量20%模式的综合效益最好,6种施肥模式中综合效益最差的是常规施肥模式.因此,应在受试地区大力推广等养分专用肥减量20%施肥模式,减少常规化肥的施用,以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甘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和效益分析,栽培技术:品种选择、种植带宽、种植时间、施肥及田间管理;效益分析:分析了2B8型和1B8型的效益情况,2B8型玉米甘薯间作模式纯收入最高,为111274.2元/hm2,产投比为8.60;1B8型玉米甘薯间作模式纯收入最高,为113401.4元/hm2,产投比为8.80。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山区林地经济效益,实现果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结合。本文介绍了核桃树套种蒲公英种植模式,从蒲公英生长环境、需光特性以及栽培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丘陵坡地林药套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高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高效种植的多种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得出不同果树在不同树龄阶段综合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方法]选取12个评价指标,建立粮棉果高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红枣、核桃和杏树三种果树的15种间作模式和小麦-玉米、棉花两种单作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果树在幼龄期的间作模式综合效益低于单作模式,在产果期的间作模式综合效益都高于单作模式.[结论]从长期考虑,粮棉果高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户的收入,为当地带来较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了解潜江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情况,针对潜江市克氏原螯虾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虾莲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效益最低,虾稻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效益较好,池塘专养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效益最高,为虾莲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效益的2倍;虾稻共作仍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种养模式,且通过综合技术优化其效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无针对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景观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优势,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个方面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适用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灌云县开展反季节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效益,灌云县开展了“芦蒿-大豆+豆丹”、“草莓-大豆+豆丹”种植模式。这两种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优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高效模式下的一种产值和效益较为突出的种植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进一步拉大农户间效益差距的可能,且对农户生态效益的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上,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农户的综合效益影响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有效识别不同群体农户的需求差异,在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同时,缩小农户内部效益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与农林生物的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中药材与农林生物的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及效益,包括中药材与大田作物组成的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中药材与果树组成的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中药材与林木组成的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等3个方面的内容及效益,以期为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生产、提高中药材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解决苏北地区稻麦周年协调高质高效生产的矛盾,利用西瓜与水稻水旱轮作,通过优质粳稻—冬闲+早春西瓜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优势,纯效益超过5.25万元/hm~2,实现了粮、经兼收,又达到了用地与养田的结合,是"水稻+N"模式下产值和效益较为突出的栽培途径,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淮北地区优质粳稻—冬闲+早春西瓜高效栽培技术,分析了该模式下产生的效益,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会昌县稻虾共作的种养技术,分别详细叙述了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和优质水稻种植要点,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该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种养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山区林地经济效益,实现果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在冀南山区核桃林下套种蒲公英。本文介绍了冀南山区核桃树套种蒲公英种植模式,从蒲公英生长条件、林地条件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丘陵坡地林药套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兴俊  左太安  徐树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92-15795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模式推广前景为评价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较为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花江"顶坛模式"和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2个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顶坛模式"综合效益得分为3.81分,高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得分为3.11分,其中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顶坛模式(4.83分、3.258分)都优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3.38分、2.531分),模式推广性前景方面顶坛模式(3分)得分低于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治理模式(3.333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蔬菜冷链物流的时空运行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西兰花为例,以时间和空间转变为依据,从成本和效益角度提出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并对冷链物流中信息时效性、效率、风险和产品附加值、客户满意度等效益评价体系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可有效提高蔬菜冷链物流效率。[结论]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可评价蔬菜时空运行中的成本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陈绍慧  张鹏  鲁晓翔  李江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23-8326,8347
[目的]对蔬菜冷链物流的时空运行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西兰花为例,以时间和空间转变为依据,从成本和效益角度提出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并对冷链物流中信息时效性、效率、风险和产品附加值、客户满意度等效益评价体系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可有效提高蔬菜冷链物流效率。[结论]蔬菜冷链物流时空运行模式可评价蔬菜时空运行中的成本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了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元。小麦复播甜玉米模式较小麦单播模式收益增加39 060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3 560元/hm2,纯收益增加25 500元。甜玉米间作马铃薯种植效益为71 460元/hm2;套播辣椒种植效益63 750元。[结论]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差异。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间套种模式,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为试材,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不同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下养分、持水量、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经济效益5大指标.结果表明,当地传统的农作物关联度最小,可见这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差;连翘+银花+紫花苜蓿模式的关联度最大,说明该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是三峡库区种植业发展的最佳模式.该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种植模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