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洲是干旱区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一片沃野。由于人类的强度作用,绿洲向复杂方向演变发展。本文以高台绿洲为例,以地下水位为指标确定了绿洲边界范围,进而研究了绿洲从1958年至1985年边界的变化,并分析高台绿洲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指出草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是绿洲边界变化的重要原因,应当加强对草地的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 ,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 1 )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 3 )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由于黑河上中游用水量的增加,导致下游额济纳绿洲的入境水量逐年减少,并且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质恶化。2)以胡杨林、柽柳、梭梭林为主的天然林大面积减少;草地生态系统呈现以草场面积减少,牧草产量下降,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3)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在该区表现明显。为了使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本文从水资源、植被及土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对额济纳绿洲提出了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绿洲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实测资料为基础,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9种,分属9科15属,以豆科(Fabaceae)和柽柳科(Tamaricaceae)为主;生活型以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特征突出,小叶、微叶和鳞叶占89%,研究区内无大叶或巨叶植物。植物生活型与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都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样地荒漠化程度和土壤含水量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洲开发与绿洲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绿洲开发和绿洲内存在的各种荒漠化形式后 ,探讨了绿洲荒漠化的成因以及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 ,得出 :绿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的 ;荒漠化严重危及绿洲系统的正常运作 ;最后 ,就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给出适当的设计 ,希望绿洲内部的人类活动能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 ,以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民勤绿洲荒漠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勤是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的尾闾绿洲区,它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不仅是阻挡两大沙漠合并的重要廊道,而且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阻挡着西来的沙尘暴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的入侵,护卫着北京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民勤绿洲区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本地无地表径流产生,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石羊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民勤绿洲生态与环境危机,引起国家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对策。民勤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水资源危机的加剧。通过对民勤50多年发展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建议尽快实施"民勤绿洲荒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恢复民勤的生态系统——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8.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水分因素,绿洲环境变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但都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对人类服务的功能。对新疆平原地区绿洲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工绿洲扩大和发展、城镇绿洲兴起和开拓、天然绿洲缩小和维护的总趋势。因此,需要在以流域或盆地为单元,以水为纽带并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流域或盆地内的所有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和天然绿洲等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总体的水资源消耗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维护相互的依存关系,并使各类绿洲得到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来民勤绿洲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绿洲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 ,如何合理、协调、持续地利用和开发绿洲是当今干旱、半干旱地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以遥感及GIS为工具 ,借助地学信息图谱技术 ,以不同时相、不同尺度的数据源为基础 ,编制出 1 960~ 2 0 0 1年民勤绿洲分布图 6幅 ,在GIS中通过空间分析获得民勤绿洲空间变化图 5幅。研究发现民勤绿洲的空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960~ 1 973年绿洲扩展 ;1 973~ 1 994年绿洲稳定 ;1 994~ 2 0 0 1年绿洲迁移和不稳定时期。民勤绿洲演变是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口的增加以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绿洲生态系统在干旱区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以及绿洲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不足之处 ,分析了其持续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本概念、科学原则 ,最后提出了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59-259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对酒泉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着重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劳动力分配结构及产值结构。从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农田子系统投能水平及系统养分收支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三大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绿洲形成条件与良性演替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申元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44-48
我国干旱区域面积辽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认为:干旱区的建设方向是建设持续发展的高效益绿洲体系。文章在分析干旱区资源环境特点基础上,认为绿洲的形成条件是具有“绿岛”、“泽园”、“沃洲”和“盆原”于一体的综合优越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绿洲的良性演替必须从结构分析入手,搞好自然要素、社会经济、以及发展时序上的结构调控,才能实现绿洲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绿洲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26
韩德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3):13-31
本文较全面的论述了绿洲的定义、分类、形成与演变、绿洲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绿洲经济的特点与绿洲生态经济发展的途径,同时就绿洲的建设与管理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论干旱荒漠区农田水利向绿洲水利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袁生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5(2):18-26
为了扭转人类在绿洲的经济活动中常常引起的土地沙漠化逆向演替,本文提出建立“绿洲水利生态系统”,作为开发和治理绿洲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莫索湾绿洲的建立与梭梭荒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吕自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173-179
本文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梭梭荒漠、在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以来发生的变化,分析绿洲形成过程、依存条件及其与荒漠关系,并对绿洲界外区的生态地位、发生原因和其对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论民勤绿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炯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5(4):70-75
本文分析了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笔者认为把民勤作为“商品粮基地”的指导方针是导致民勤绿洲沙化的主要原因。调整种植结构是逆转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试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绿洲与绿洲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必要性,以及作者对绿洲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绿洲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河套绿洲农业经济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功能单元通过价值关系而构成复杂的经济关联,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三个层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功能单元间的定量关系,明确了绿洲农业总产值与农、林、牧、副、渔业之间以及各业之间,种植业、牧业各部门内部主要生产要素间的灰色关联的基本规律,并循此指出了建设功能协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野外调查和测立资料分析,认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至少在有史记载以前的晚更新世末期(即25000-12000aB.P.间)就已断续存在。现代土地沙漠化过程是自然环境特别是干旱多风的气候因素起控制作用,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叠加在自然环境之上,对沙漠化的发生与扩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讨论了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Z1)
<正> The area around the oasis, lying between the oasis and the natural desert and encirclesthe oasis is different from ecotone of the oasis and the desert, because it is not the trans-forming area betwen them, but it is ecological rift valley or ecological burst zone. The oasisbase will be shaked and the nature desert will be degenerative too. It is the crux of the env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