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科学》2001,9(Z1)
作为玉米第三大省──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忽冷忽热。去冬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升,农民热购玉米种子,多年的卖粮难变为收粮难。而1999年玉米价格下降,农民纷纷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因此,有人认为玉米生产“走出低谷”,专家却颇感忧虑。 专家分析,玉米价格去冬以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近几年玉米市场不景气,积压严重,农民手里的玉米卖不出,亩效益较低,导致全国性的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另外,1999年严重早霜及玉米越区种植,玉米质量极差,价格又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由于玉米面积的大…  相似文献   

2.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庄铁成,魏凤乐,王佐会,孙玲,修维忠,姜岩,马玉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30111)“三高”玉米是指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淀粉玉米。高淀粉玉米以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又可分为混合高淀粉玉米、高支链淀粉玉米(又...  相似文献   

3.
EM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春玉米开花期喷施液体EM,夏玉米苗期追施固体EM,改善了玉米植株的生理特性,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EM处理使春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26.2%,夏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33.3%;使春玉米的比叶重平均增加了4.9%;使夏玉米的叶片气孔阻力平均下降了57.5%,蒸腾速率提高169.2%,明显增强了玉米植株的代谢机能。结果施用EM使春玉米增产幅度达2.7%~20.1%,夏玉米达30%。  相似文献   

4.
EM对玉米生理特性的产量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春玉米开花期喷施液体EM,夏玉米苗期追施固体EM,改善了玉米植株的生理特性,提出了玉米子粒产量。EM处理使春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26.2%,夏玉米叶绿素含量平均增加了33.3%,使春玉米的比叶重平均增加了4.9%,使夏玉米的叶片气孔阻力平均下降了57.5%,蒸腾速率提高169.2%,明显增强了玉米植株的代谢机能,结果施用EM使春玉米增产幅度达2.7%-20.1%,夏玉米达30%。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南粮食作物结构不合理,玉米严重缺乏的现象,分析了全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解决玉米不足的方案,即“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玉米生产”,阐述了全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玉米已成为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全省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省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由于我省生产上玉米品种比较繁多,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同影响,使我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品种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玉米生产。针对此种情况。锦州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玉米升级计划,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锦单18号的成功选育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瑛光  陈梅英 《玉米科学》2003,11(3):048-0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东营地区秋季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玉米需求增长迅速。根据本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地力条件和黄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促进东营黄灌区玉米丰产稳产的具体栽培技术,为本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达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产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化验分析,已初步摸清了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牲。玉米一生中干物质积累为“S”型曲线,秸秆干物质积累为对数曲线,子粒干物质积累为一直线。玉米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耐密型玉米普遍高于平展型玉米。玉米一生中氮积累为“S”型曲线,磷积累呈直线增加,钾积累为对数曲线。耐密型玉米一生中氮积累比平展型高20%以上,磷积累与平展型玉米基本一致,钾的积累耐密型玉米直至成熟达到最大值,平展型玉米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无论是耐密型玉米还是平展型玉米,它们对氮、磷、钾吸收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均为氮、钾吸收速度是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专用玉米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宝辉 《杂粮作物》2001,21(2):20-21
专用玉米又称特用玉米,是指玉米籽粒中某一特殊物质含量较高,或是利用玉米的不同器官,或是特殊的采收时期用于特殊用途,是普通玉米以外的,具有特殊的营养品质或适合特种需要的各种玉米类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育种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用途的优质专用玉米品种相继出现,其栽培和加工也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62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6,4(4):006-011
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这些玉米都是近代科技的产物,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或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些玉米的性质、特征和用途,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分析了我国特用玉米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灌浆特性的差异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桂荣 《玉米科学》1996,4(2):027-029
利用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在生育期间测定其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子粒鲜重、体积及干重等性状普遍为高.干重净生长速率普通玉米也较高赖氨酸玉米高,而鲜重、体积净生长速率表现为前期普通玉米普遍高于高赖氨酸玉米,而中、后期高赖氨酸玉米为高。配合力分析表明,普通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高赖氨酸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徐志刚  安宁 《玉米科学》2023,31(5):183-190
2007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从临储政策到临储政策改革及价补分离政策的转变,由于玉米市场政策的不稳定,导致玉米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均存在较大波动。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中心、美国农业部(USDA)等数据来源,分析在不同的玉米市场调控政策下玉米生产、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玉米市场调控主要存在3个问题,需求端的玉米深加工业调控政策忽视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衔接,政策在短期内的逆转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造成了冲击,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玉米的生产支持政策忽视了玉米与替代作物的协调,放大了玉米及替代作物的生产波动;玉米市场调控政策过多关注短期态势,对供需关系的长期判断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本文提出玉米市场调控的优化建议,以提升玉米产业市场调控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选萃     
高油玉米值得推广高油玉米是一种籽粒含油量7%~10%的玉米,含油量超过普通玉米的1倍左右,其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玉米。且具有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适应性好,产量稳定。此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高达85%,比普通玉米高30%,是一种难得的优质青贮饲料。新型玉米收刨机胡正隆信息选翠山东省莱州金城果丰农具厂研制出一种新型玉米收刨机。该玉米收刨机是一种前悬挂式农业机械,它可将五米株带根收刨。每小时可收刨玉米8-10亩。它将王来带根收刨,解决了玉米根留在地下给耕把播种带来的困难,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与评述姜明月(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自杂种优势在玉米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来,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多样性一直是玉米育种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吴景锋(1983,1991)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少,骨干系集中,种质遗传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明充 《杂粮作物》2002,22(4):212-213
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应采取的对策;(1)依靠科技进行和创新,挖掘玉米增产潜力;(2)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玉米产区布局;(3)发展畜牧业和深加工业,实现“种、养、加”相结合;(4)提高玉米综合品质,发展专用型玉米。  相似文献   

18.
赵桂萍  彭维 《杂粮作物》1999,19(3):33-34
辽北是我省玉米主产区,也是我省乃至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玉米生产中应用的品种较杂,一些地方产量不高不稳,影响了辽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辽北玉米主产区的玉米产量,促进辽北地区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我们引进辽宁省各科研单位最新育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杂粮作物》2005,25(1):F002-F002
陈刚,男,研究员,1952年4月出生,辽宁省凤城市人。1976年毕业于。丹东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农学系”。中国农学会会员。现在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曾任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丹东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副主任。一直从事玉米抗病育种和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高湿玉米收获、青贮加工、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发展高湿玉米青贮的潜力和展望。相比玉米子粒直收和破碎等,高湿玉米青贮能够降低成本25%~30%,且具有和干子粒玉米相似的能量和蛋白。饲喂效果研究表明,使用高湿玉米青贮饲料产奶净能提高5%~10%,淀粉消化率提高30%~35%。同时,高湿玉米裹包青贮饲料可以安全存放2~3年。针对我国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玉米子粒收获后烘干、晾晒、仓储和转运条件受限等问题,推广高湿玉米青贮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能有效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加强饲料供应能力和饲料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