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冬种覆膜马铃薯在湖北省崇阳县的最佳播期、上市期,充分挖掘冬种马铃薯最大的增产效益,对冬种马铃薯进行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比较试验,以期为指导崇阳县冬种马铃薯大面积播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适宜播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不同播种期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生育期较长、生长较好、产量较高,是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最适播种期,达到季节适时、稳产高产、提高效益的目的,2009年冬季在沙塘镇五团村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块茎大小、产量、效益有较大影响,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免耕马铃薯最适播种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马铃薯的种植越来越广泛,本文为了探索适合南方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施肥方案,我们进行了马铃薯氮肥用量和氮肥不同施用时期("2+X")肥效试验,为准确掌握马铃薯生产中的最佳施肥量,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冬种马铃薯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中山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阐述了该市冬种马铃薯的发展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在中山市发展冬种马铃薯产业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而且还要做好冬种马铃薯良种的引进、更新和繁育工作,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扩大冬种马铃薯栽培规模,大力推广冬种马铃薯创新栽培技术,逐步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使中山市冬种马铃薯得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又是优质饲料、食品加工和多种工业原料。冬种马铃薯效益好,目前已成为我区冬种的主要作物之一。但由于农民群众缺乏种植经验,产量水平普遍偏低,栽培管理上存在着播种期偏迟、不注意覆土盖种和中耕培土、对晚疫病的发生不能及时确诊和防治等问题。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高产中心示范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为农民提供栽培管理示范样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技术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分析了广西冬耕季气温、降雨及日照气候条件对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指出广西冬耕季灾害性天气霜(冰)冻、干旱及连阴雨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区划出广西适宜冬种马铃薯的主要区域,并提出了规避广西冬种马铃薯不利气象条件的栽培措施,以为广西冬马铃薯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加快天门市马铃薯生育进程、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展了冬种马铃薯双膜促早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双膜栽培具有增温、提早出苗、提前和延长地下块茎膨大时间的作用,比无棚单膜栽培增产18%左右。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结果表明:灌水时段选择齐苗期和开花期2次灌水,单次灌水量为72 m3/hm2时,冬马铃薯产量最高(58790 kg/hm2),商薯率最优(95.6%),经济效益最好(84059.71元/hm2)。通过试验证明,云南冬马铃薯灌水关键期为齐苗期和开花期,单次灌水量72 m3/hm2为冬马铃薯种植关键水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播种技术,分别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基地进行春马铃薯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产量(20 952.60~24 924.30 kg/hm2)较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出适合常德冬闲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特引进中薯系列、克新系列等12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以费乌瑞它和东农303为对照,对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商品率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薯5号、兴佳2号、中薯20号和中薯1号品种表现突出,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种植;其中以中薯5号的综合表现最好,生育期62d,较抗晚疫病,块茎整齐,扁圆型,芽眼浅,商品薯率85%以上,产量达2073.3kg/667m^2,非常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从播期及种植地选择、整地、种薯选择与处理、适时种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冬种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模式对江淮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膜覆盖栽培和膜上覆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播种深度土壤温度、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和膜上覆土对马铃薯播种深度土壤温度和出苗期等早期生育进程影响较大,但膨大期、成熟期等后期生育进程基本趋向一致。播种深度10cm、膜上覆土3cm,有利于克服后期高温延长生育期和促进种薯膨大,折合单位产量达39183.75kg/hm2,大薯率达63%,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宁志怨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18-10020,10030
[目的]优化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基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江淮地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采用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获得产量高于16320.52kg/hm^2的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6.255万~7.050万株/hm^2,施用基肥(N∶P∶K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025.4~1211.7kg/hm^2,最适播种期8月17~21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时期,其次是播种密度,最后是基肥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直播育苗技术。[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MS培养基浓度、马铃薯汁浓度及KT浓度,对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原球茎直播育苗的播种基质。[结果]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各因素的优势组合为MS+KT 1.0 mg/L+马铃薯汁120 g/L;白芨原球茎直播有比较优势的基质为腐殖土50%+碎木屑50%+NAA 0.5 mg/L+香蕉汁100 g/L。[结论]白芨原球茎增殖液体培养及原球茎播种育苗的技术路线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简化了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18.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