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环刺螠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单环刺发育周期的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专门报道。本文报道了烟台沿岸单环刺早期胚胎发育、各期幼虫形态标志、幼和成的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单环刺螠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单环刺螠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是生活在海边潮间带泥性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喜栖息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浅水区泥沙中.单环刺螠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到.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形,洞口呈烟囱状...  相似文献   

3.
正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隶属于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俗称海肠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裸体海参",我国、韩国和日本沿海地区均将单环刺螠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因此具有很大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来还发现单环刺螠体内存在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功能。笔者对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增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我国、韩国和日本沿海地区均将单环刺螠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因此具有很大的养殖开发前景。笔者对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增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单环刺螠的人工繁殖与培育1.亲螠的选择4月中旬从海区滩涂抓捕亲螠放入暂养池中暂养。可用虾蟹育苗池作为暂养池,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消毒,进水经200目筛绢网过滤,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人工培育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苗种的技术要点,包括亲螠的选择、采卵与授精、孵化及胚胎发育、幼体培育、投放附着基及苗种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单环刺螠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称海肠子,属螠虫动物门(Echiuroide),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echidae)。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和我国的黄渤海沿岸,是我国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底栖生物的常见种。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富含蛋白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单环刺螠的性比、性腺指数、繁殖力、胚胎与胚后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单环刺螠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单环刺螠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单环刺螠雌、雄比例为1∶1.17,雄性略多于雌性。成熟卵径为(145.16±1.70)μm×(141.27±1.94)μm,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绝对繁殖力为111 800~720 488(449 684±265 905)粒,相对繁殖力为2 214~12 702(6 849±4 854)粒,怀卵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学最小型体长约7 cm,体质量为11.21 g。精子密度为(5.88±0.52)×109个/mL,雄性个体平均精子数为(2.41±0.73)×1010个/只。雌性性腺指数在繁殖季节4—5月份呈现2个峰值,表明单环刺螠为分批产卵类型。在盐度25、水温15°C的条件下,胚胎发育经20~24 h孵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单环刺螠为间黄卵,进行不等全裂,且有螺旋卵裂的特征,形成偏极囊胚,原肠作用方式为外包和内陷。胚后发育经担轮幼虫(孵化后1~10 d)、体节幼虫(11~20 d)、蠕虫状幼虫(21~30 d)发育为幼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受精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5°C、盐度35、pH 8~9;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15°C、盐度25、pH 8~9。  相似文献   

8.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是一种长圆筒形的海洋环节动物。其不仅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体内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9.
单环刺螠增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环刺螠个体鲜出肉率大致为冬季39~47%,春季17~27%。食性为滤食性,以水中悬浮性颗粒为食。气温7℃,干露时间持续72h.均能成活。生活水温是0~30℃,临界高温32.5℃,临界低温-4℃。生活的盐度范围是15~36,适宜盐度范围24.94~35.77。pH值的耐受范围是4.46~9.5,适宜范围7.5~9.42。在溶解氧含量达1.14mg/L时,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0.
王卫平 《水产养殖》2020,41(11):51-52
<正>单环刺螠(Una unicinctus)俗称"海肠子",其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1.
自体质量(18.03±1.35)g单环刺螠中抽取体腔液,于4℃、3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20 min,取体腔液上清液,再将离心所得血细胞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后,经超声波破碎仪4℃破碎5 min,取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以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抑制法检测单环刺螠体腔液上清液和体腔细胞破碎液上清液对...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荣成县近海700里左右的沿岸,每年春季的大潮汛期间是捕获对虾亲体的好汛期.此时的雌虾平均体长18.5厘米,体重82.4克,性腺重量可占体重的15%左右,其性腺发育进入Ⅲ期,这样的对虾个体适于作人工繁育虾苗的亲体.多年来,荣成县水产部门对于亲虾的选择、运输及暂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技术经验. 对于亲虾个体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其主要条件是:①肢体完整无损,个体活泼,体表无寄生物;②虾体长18厘米以上,性腺饱满度好,用肉眼观察时,性腺体清晰可见,呈棕黑色或深绿色,并充满虾体背部、头胸部至腹部第六节末端;③虾体表面颜色及性腺体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单环刺螠与海参共同的环境适应性将两者同池养殖,海参生活在沙层之上,摄食附着的藻类、有机碎屑等;单环刺螠生活在沙层,滤食悬浮于底层水中的藻类、有机碎屑等,二者不但能够共同生长,单环刺螠粪便还能够为海参提供大部分饵料,同时单环刺螠通过滤食作用有助于池底水与表层水形成对流,增加池底溶氧,促进  相似文献   

14.
使用井盐水培育单环刺螠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是螠虫动物门中常见的种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海域,它是一种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浑身无毛刺,浅黄色。单环刺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成年个体粗大,长100~300毫米,宽25~27毫米,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圈9~13条褐色尾肛毛,其对水质耐受力较强:-2~31℃水温均能存活,8~26℃条件下生长较好;生存盐度范围为15~36;能耐受pH范围为4.5~9.5,适宜pH为7.5~8.5;溶解氧高于1.14毫克/升的条件下能正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养殖作为刺参陆基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养殖面积占到刺参全部面积的40%以上。然而,近年来持续出现夏季高温等极端气候,尤其2013年之后,在山东、辽宁等刺参主产区均出现了刺参池塘养殖在夏季大量死亡的现象,亟须新的解决办法。单环刺螠俗名海肠,自古以来就是较为名贵的海珍品,经济价值显著。根据相关研究,单环刺螠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其在水温30℃左右依然能够开展摄食活动,生长情况较好,适宜池塘养殖或混养。  相似文献   

16.
单环刺螠精巢年周期发育及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精巢的形态结构及其年周期发育,并利用超微技术观察了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的精巢呈条带状,位于虫体尾部,两端通过肌束分别与呼吸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精巢由生精细胞团与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位于精巢中央,精原细胞团分布于结缔组织外周,精母细胞团散布于结缔组织内,各级精母细胞脱离精巢落入体腔液中,历经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形成精子脱离细胞团进入肾管。根据精巢的组织学特征,将单环刺螠的精巢年周期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精巢和体腔液中精子发生各时期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顶体发生以及尾部的形成。本研究揭示了单环刺螠的精巢发育特点、精子发生历经的场所和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单环刺螠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单环刺螠受精全过程历时约70 min,略长于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持续时间.本研究旨在为今后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与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池塘生态混养试验中,池塘进、排水口COD、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对比表明:池塘排水口的COD、总氮、氨氮较进水口有明显的降低,生态效益明显。该养殖模式每公顷生产刺参和单环刺螠合计4 950 kg,产值65.25万元,纯利润35.2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单环刺螠消化道的发生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消化道的发生及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消化道起源于原肠胚期内陷而成的原肠腔;至早期担轮幼虫时期,消化道连通,开始摄食,此时据管腔直径不同消化道可分为口、食道、胃、中肠及后肠。附着变态后,其消化道在结构及功能上都有了明显的发育与分化。至蠕虫状幼虫时期。食道、胃及后肠已出现黏膜下层及肌层。嗉囊与砂囊可明显区分。中肠已产生肌纤维的分化,呼吸肠由中肠分化而来,其胞体细长,且核质比较小,可与中肠明显区分。至幼螠时期,食道前端产生了咽部的分化,至此消化道各部位在结构及功能上都与成体有了很大的相似性。即由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后肠和肛门组成。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消化道各部位分别呈现不同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脂酶、ATP酶、非特异性酯酶及多糖类物质活性。  相似文献   

20.
单环刺螠虫消化道组织学和细胞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环刺螠虫(Urechis unicoinctus 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螠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嗦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胞在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中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