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毛蚶属(Scapharca),俗称毛蛤、瓦楞子,是重要的海水经济贝类~([1])。毛蚶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我国以莱州湾和渤海湾分布较多。毛蚶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与一定的药用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毛蚶自然分布在泥、沙底质的潮间带和潮下带,为埋栖型贝类,适应能力较强~([2])。黄河口浅海滩涂受黄河水的影响,海水营养盐  相似文献   

2.
<正>毛蚶,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列齿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是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緑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毛蚶为雌雄异体,成体壳长4~5cm,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  相似文献   

3.
利用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毛蚶稚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蚶种苗生产包括蚶苗和种苗两个阶段,稚贝中间培育前期为蚶苗培育。从2005年8月12日至2005年9月15日,我们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实验水体571.2m3,稚贝的平均规格由实验开始的450μm×280μm~500μm×300μm左右,生长到0.5cm×0.3cm~0.6cm×0.32cm左右,稚贝的壳长平均日增长134μm~162μm。培育蚶苗2.06亿粒,累计成活率为85.1%。说明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能显著提高种苗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毛蚶是辽东湾主要底栖贝类资源。70年代末,最高年产量可达10万t左右,当时对三省一市(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酷捕滥采、管理无序、海洋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毛蚶产量逐年下降,进入90年代后期毛蚶产量基本为零,对辽东湾地区贝类资源生物链造成严重的影响。2000年以来,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展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海区中间暂养及全人工化海区底播技术的研究。经6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毛蚶的生态规律和一套成熟技术。现将毛蚶稚贝中间暂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毛蚶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埋栖型经济贝类。为恢复毛蚶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毛蚶苗种育苗、生态养殖以及底播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规格较小的稚贝通过强化培育后进行生态养殖与底播,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在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结合室外虾池培育进行工厂化毛蚶稚贝强化培育技术研究,在规格达到20毫米以上再进行  相似文献   

6.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具有分布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蚶类中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受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内关于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尚不成熟。2008年4月,滨州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毛蚶大规格苗种,在黄河三角洲闲置虾塘内进行了养殖,  相似文献   

7.
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4,28(1):68-73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底)进行。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培育方式稚贝的日生长量和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网箱和网袋的中间培育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海上网袋、池塘网箱和育苗池网箱稚贝壳长日生长量分别为0.16mm·d~(-1)、0.14mm·d~(-1)、0.15mm·d~(-1),成活率大于98.0%,试验结束时稚贝的壳长大于10mm。底播方式培养稚贝在试验结束时壳长小于7mm,壳长日生长量小于0.06mm·d~(-1)。两地潮间带池塘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束时渤海营城子的成活率为96.0%。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用方形网箱保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稚贝成活率,比以前使用传统的网袋保苗方法保苗率提高30%以上,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用方形网箱保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稚贝成活率,比传统的网袋保苗法保苗率平均可提高30%以上,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毛蚶稚贝虾池中间暂养常遇到的稚贝死亡及生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稚贝死亡主要是细菌感染、网袋被浮泥糊满、网袋沉底、单位水面稚贝密度大等原因。稚贝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水中饵料不足、网袋放苗密度高、网袋目数不及时更换、网袋刷的不干净及袋中附着基打团等造成。  相似文献   

11.
西施舌(C o e l o m a c t r a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福建长乐沿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使养殖西施舌的肉质脆嫩,味道独特。近年来,西施舌人工育苗生产始终存在规模小、稚贝成活率低等问题,苗种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西施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关,为其浅海养殖提供2cm~4cm幼贝苗种,福建省科委立项进行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一、亲贝来源1.亲贝收集地点长乐市漳港海区。2.亲贝数量共收集30…  相似文献   

12.
毛蚶控温育苗与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俗称毛蛤,是一种大型浅海滩涂经济贝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以渤海及黄海北部较多。毛蚶属广温、广盐性半埋栖型贝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16个底面积为25m^2的水泥池,中间育成大,中,小三种规格文蛤稚贝共计15718.14万枚;密度分别为12.42万枚/m^2,38.77万枚/m^2和50.36万枚/m^2。从2001年4月7日-7月2日经过86d的室内中间育成,总平均成活率84.11%。其中。大苗平均成活率为99.20%,平均体重增加了5.64倍;中苗平均成活率为88.36%。平均体重增加了3.74倍,小苗平均成活率69.70%。平均体重增加了2.34倍。  相似文献   

15.
正花蛤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据统计,我国年养殖花蛤38万公顷,产量400万吨。花蛤因营养丰富,价值低廉,市场占有率高,是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花蛤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促进花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福建沿海开展花蛤苗种室内外接力培育,优化花蛤稚贝室内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成效,现将技术报告如下。一、浮游幼虫培育  相似文献   

16.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淑波 《水产科学》1990,9(4):36-38
近年来长海县海湾扇贝养殖发展很快,1988年全县养殖规模达到10853台,产量11929吨,产值2316万元,成为海水养殖生产中仅次于贻贝的第二个大的养殖品种。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是养殖大发展的基础。据统计,1988年长海县全县投入人工育苗的水体为3120立方米,培育出幼贝13.5亿个,居大连市各县区之首。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  相似文献   

18.
19.
乔英  谭学群  张明 《河北渔业》2006,(6):17-18,55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我国滩涂养殖的传统品种之一.丹东地区2002开始进行池塘养殖毛蚶试验取得成功,并得以迅速推广.现将毛蚶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稚贝池塘挂袋暂养、室内控温越冬、池塘底质处理和水质调控等手段进行了毛蚶池塘底播大面积养殖试验。3200×667m2池塘总产量129.1万kg,平均规格59粒/kg,平均产量403kg/667m^2,成活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