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种农药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和残杀威对有益生物蜜蜂和家蚕的胃毒、触杀和熏蒸毒性。结果表明 :4种农药的 3种毒性高低存在较大差别 ;综合分析 4种农药对蜜蜂和家蚕均为胃毒毒性相对较高 ,熏蒸毒性相对较低。因此 ,应避免在植物的花期和桑园使用这 4种农药。  相似文献   

2.
家蚕原原种繁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家蚕原原种繁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加强饲育管理、提高原原种质量、分析调查数据、保证正确选种、加强制种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等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军  王飞  边侠玲  温家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2-15633
[目的]调查混配农药残毒期。[方法]采用敌敌畏、乐果以及双扑3种药剂的单一与混合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园,于施药后不同间隔时间采收桑叶饲喂家蚕,进行其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结果]单一喷施敌敌畏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36.7%,第5天为3.3%,第7天桑叶饲蚕无中毒和死亡现象。单一喷施乐果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6.7%,第5天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单一喷施双扑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100.0%;第5天为93.3%;第10天桑叶饲蚕仍有个别死亡或中毒现象。施药后第3天,各混剂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均超过80.0%;第5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其他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依然很高;第7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死亡和中毒表现。[结论]单剂混合可能使残毒期缩短或延长。  相似文献   

4.
家蚕原原种、原原母种的繁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家蚕原原种、原原母种繁育技术与措施,以及全过程各个阶段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艺,以保证安全生产和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 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 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 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 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 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6.
6种杀虫杀螨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7.
通过浸叶法试验就三唑磷等3种杀虫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唑磷和毒死蜱处理后24 h对家蚕均表现高毒,而氟虫腈表现中毒,但处理后48、72和96 h,均表现出高毒;3种农药处理后24 h内对家蚕的毒性是最大的,而处理后48、72和96 h之内这3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杀虫剂对家蚕的安全性以处理后24 h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家蚕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对于农药具有敏感反映的重要经济昆虫,也是非靶标类的代表昆虫之一.当前我国稻桑混栽地区较多,为了防止害虫侵袭,因此运用农药种类多,次数多,这对于我国家蚕安全性生产起到了阻碍作用.对此我们通过农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性的研究,对影响程度有了基本的了解,便于以后养殖者合理使用农药,并对综合减灾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桑叶成熟度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F_1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其F_1卵质的影响,从4龄起至5龄见熟分别用适熟叶、嫩叶和老叶对洞庭原蚕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叶质对洞庭原蚕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虫蛹生命力和F_1卵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4~5龄期小蚕发生率、蚕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老叶区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1.85倍、2.08倍和1.81倍;4龄结茧率和4龄健蛹率老叶区分别较对照适熟叶区偏低2.91百分点和6.33百分点;老叶对F_1卵质的影响较小,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与对照适熟叶区差异不显著,但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高于对照,分别是适熟叶区的1.40倍和1.84倍.嫩叶对洞庭原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较大,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显著低于对照,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2.83倍和2.46倍.洞庭原蚕以适龄适熟桑叶饲养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0.
胡仕叶  李开林  王文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505-3508,3514
为了解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对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的生命力、种茧质量及F1卵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云桑1号、湖桑197、湘7920桑树品种的叶片分别饲养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对饲养的洞庭原蚕、碧波原蚕幼虫1~4龄经过影响不明显,但对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的5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有明显的影响,原蚕全龄经过均以湘7920的饲育区最长(洞庭原蚕605 h、碧波原蚕604h).从原蚕个体重量、生命力各项指标、种茧质量和F1卵质综合成绩来看,在贵州省春季环境条件下,适宜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饲养的桑树品种依次为云桑1号、湖桑197、湘79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蓝双单倍体(DH)等不同基因纯合度的自交系所配杂种一代的性状差异,确立甘蓝杂交种田间整齐度的测定指标及评价标准,为甘蓝杂交种的品种审定和新品种质量检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蓝DD型(包括DH01×DH02、DH03×DH06、DH05×DH08 3个品种)、DS型(包括DH01×S01、DH03×S05、DH05×S09 3个品种)、SS型(包括S06×S01、S12×S05、S18×S09 3个品种)3种杂交类型的杂交品种为试材,在叶球生理成熟时,测定植株间株高、株幅、外叶宽、叶球周长、叶球横径、叶球纵径及单球质量等农艺性状值并计算变异系数,利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对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整齐度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性状变异系数的相关性,探讨甘蓝杂交种整齐度的划分标准。【结果】DD型、DS型、SS型3种杂交类型中,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相同杂交类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杂交类型品种间差异极显著。DD型中3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72,1.68和1.73,平均CV=1.71,整齐度高;DS型中3个品种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3.71,3.63和3.74,平均CV=3.69,整齐度次之;SS型中3个品种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5.73,5.73和5.87,平均CV=5.78,整齐度较低;田间目测结果与变异系数差异结果具有一致性。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997。【结论】甘蓝杂交种的双亲基因纯度不同,其配组杂种一代的整齐度不同,基因高度纯合的DH系与基因不同纯合度的亲本杂交配组,整齐度呈现DD型>DS型>SS型的变化规律;以7个性状中的几个或更多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反映甘蓝杂交种的整齐度具有一致性;以性状变异系数为指标,将甘蓝杂种一代品种的田间整齐度划分为高度整齐(0≤CV<2.50)、整齐(2.50≤CV<5.50)、较整齐(5.50≤CV<9.0)和不整齐(CV≥9.0)4个级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优质、抗病、商品性好、早熟的甘蓝杂种一代小型新品种,以丰富国内小型专用甘蓝品种市场。【方法】以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DH系为父本培育甘蓝杂种一代新组合,在甘蓝苗期和结球中期调查植株抗病性,在叶球成熟后测量球叶帮叶比、叶球紧实度、中心柱长、球叶生食品质等优质性,在叶球收获时统计植株农艺性状、小区产量等,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结果】通过组合筛选比较试验,获得CMS85-124×DH10-249(CX06)和CMS85-124×DH12-19(CX07)杂种一代组合,其综合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优良,符合甘蓝小型品种育种目标。CX06和CX07杂种一代组合叶球较小,单球质量分别为0.56和0.55kg,叶球呈圆球型,球叶帮叶比均小于30%,紧实度均在0.50以上,中心柱小于叶球高的1/2,生食品质脆嫩、较甜,高抗黑腐病和芜菁花叶病毒病(TuMV),产量分别为50 175和49 500kg/hm2,分别比对照秦甘50增产6.7%和5.3%。【结论】筛选的CMS85-124×DH10-249和CMS85-124×DH12-19 2个组合均为理想的甘蓝杂种一代小型品种,可进一步大面积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3.
葡萄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25个引物进行中国野生葡萄商-24与欧洲葡萄龙眼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据对219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49.8%,40.6%,7.3%和2.3%。双亲共有标记中75.0%不发生分离,是不分离标记的主体。单亲特有标记中55.4%~65.3%发生正常分离,是1∶1分离标记的主体。商-24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20.4%,而龙眼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36.9%,商-24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比例要低于龙眼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的比例。异常分离的标记是指非亲本RAPD标记,本研究出现了5个异常分离的标记。符合1∶1或者3∶1分离比例的特有RAPD标记,可分别用于构建商-24和龙眼的遗传连锁图谱,双亲共有标记可用于构建双亲的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质量检验新方法,提高成品卵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高效性及可操作性。【方法】分别采用直接计数蚁蚕法、称量计算蚁蚕法、直接计数良卵法,进行蚕种孵化率和良卵数调查,并比较3种方法的调查效率。【结果】采用称量法计算蚁蚕头数与直接计数蚁蚕头数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直接计数良卵数与实际良卵孵化值误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效率方面,直接计数良卵法耗时是直接计数蚁蚕法的56.75%,而称量计算蚁蚕法耗时仅是直接计数蚁蚕法的21.83%,节省约4/5的调查时间,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结论】将称量计算蚁蚕法应用于良卵数和孵化率调查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性好、省时、省工、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 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籼粳交F_1、F_2代及杂交育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能较好地对籼粳亚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 :籼粳交F1代大多数分类性状均偏向于籼稻特性 ,类型上划分为偏籼型 ;F2 代呈正态分布 ,4种类型均有 ,以中间类型为最多 ,F2 代类型丰富 ;在参试杂交育成品种中 ,尽管各个品种 (系 )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籼稻和粳稻的血缘 ,但就程氏指数 6个亚种特性而言 ,除穗节长外 ,其它 5个性状仍然基本保持典型粳稻特性 ,在分类地位上仍然属于粳稻  相似文献   

17.
对四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 (陆地棉×夏威夷棉 ) ]F1的形态性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F1变异最大的是花 ,遗传了比克氏棉的红花基部有紫红大斑的性状。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 ,大多染色体不能联会配对 ,而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 ,并且染色体在后期 向两极分开的时候 ,形成了染色体“桥”。末期 形成的 4分孢子数占 1 9.58%,其中 4个基本一样大的仅占 6.2 9%,因而形成的花粉粒大多没有生活力 ,这是四元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筛选适合与不育系MS-GN杂交的苜蓿品种,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方法】以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为母本,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父本配置的15个苜蓿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第1茬牧草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草质量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和叶茎比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苜蓿杂交组合间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有一定差异,组合6×M株高最高,单株分枝数以组合12×M最多,组合15×M和11×M的鲜、干草产量均较高;以俄罗斯引进资源为父本的组合在株高上表现突出,以我国苜蓿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无论干草还是鲜草产量均远远超过来自美国、俄罗斯2个国家父本的杂交组合,更具有高产潜力;组合15×M品质更优,但由于试验选取的杂交组合数量有限、聚类分散,尚未能确定出不育系MS-GN与哪国父本资源的杂交组合更有优质潜力。【结论】至少在东北地区,雄性不育系MS-GN与我国的苜蓿品种杂交具有获得优质高产组合的潜力,其次是美国的种质资源,但要据此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杂交组合尚存在一定困难,仍需进一步的试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