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2.
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 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7.
1982~2008年广西夏大豆良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西夏大豆良种区域试验开始于1982年,每3年为一个周期,至2008年已完成九个周期的区域试验,共鉴定了41个夏大豆品种,评选出桂夏1号、桂夏2号等优良品种12个,其中桂夏1号(桂89-10)、桂夏2号(桂97-155)、桂夏3号(桂M32)和桂夏4号(桂GF-21)等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或登记。文章介绍了广西夏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田间记载项目、收获、脱粒、测产、考种、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九个周期的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广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考种、测产、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第一至第九周期的区域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鉴定了60个春大豆品种,评选出柳豆1号、桂春1号等35个优良品种,其中桂早1号(8901)、桂早2号(199)、桂春1号(桂313)、桂春2号(桂292)、桂春3号(桂4-228)等1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通过区域试验的一些品种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良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
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良种区域试验综合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广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考种、测产、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第一至第九周期的区域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鉴定了60个春大豆品种,评选出柳豆1号、桂春1号等35个优良品种,其中桂早1号(8901)、桂早2号(199)、桂春1号(桂313)、桂春2号(桂292)、桂春3号(桂4-228)等1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通过区域试验的一些品种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良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为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2018─2020年),主要围绕种植面积、主栽品种、种植方式、科研现状、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阐述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淮山主产区之一,全区种植面积约18336 ha,主要分布在桂林市、贺州市、贵港市和南宁市,主栽品种为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7号及当地品种,种植模式有定向结薯栽培、打洞栽培和机沟栽培;广西淮山以自产自销、鲜品外运和加工为主;广西淮山的加工均为初加工,主要加工产品有淮山片、淮山粒,其中,贵港市桂平金田镇淮山干片加工量位于全国前列。广西淮山产区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广西淮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淮山产业也存在着加工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优势产业;品牌辨识度低、经营能力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科研投入不足、研究进展缓慢,影响产学研联合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扶持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壮大地方品牌,打造桂字号品牌;重视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广西花生产业布局、提升花生产品竞争力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花生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栽培品种、产量、种植收益,以及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产品品牌建设、加工规模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属于我国南方春秋两熟、油食兼用的花生产区,各地市均有种植,普遍采用轮作或套种等种植方式。根据广西花生种植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五大产区:桂南花生产区(南宁市和崇左市),桂中花生产区(来宾市和贵港市),桂北花生产区(桂林市),桂东花生产区(贺州市和梧州市),南部沿海花生产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2019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21.85万ha,总产量67.20万t,65%用于榨油、25%用于食用、10%作种用。广西花生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效益高,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户自给自足生产为主,无机械干燥设备,花生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不同年份或种植户间的花生品质差异明显;广西花生加工产品主要是花生油和烤果类,由于本地生产的花生收购价格高,加工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其他省份或从国外进口,无法有效带动广西花生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品种选育、培育龙头企业及打造区域优势产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渠道调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主栽品种、种植模式、产量、种植收益、加工和销售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文献查阅结果,对广西木薯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的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面积和加工产量均占全国的70%左右,但2017—2019年期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木薯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目前推广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木薯+西瓜、木薯+花生、木薯+辣椒及木薯+穿心莲等,主栽品种有南植199、SC205、SC5号和新选048。广西工业木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崇左市和河池市,共有24家初具规模的工业木薯加工企业,其加工产品以淀粉为主。广西木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种植经济效益偏低,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本地原料供应不足,加工企业对外依存度增大;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慢,尤其缺乏专用型品种;木薯淀粉生产环保压力大,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加强;木薯加工产品形式单一,深加工技术落后。【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桂字号品牌建设、木薯基础研究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研发,全方位提升木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