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体现木薯种植经济效益,采取木薯套种凉粉草方法是主要途径之一.2019年广西南亚所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塘巧水弄村木薯种植基地开展了木薯与凉粉草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薯套种凉粉草种植模式,比单纯种植木薯增收99.57%,比纯种凉粉草增收44.92%.本文从选种、育苗、整地、种植要求、田间管理、采收...  相似文献   

2.
木薯为大戟科木薯属植物,是世界六大农作物之一。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生产淀粉和酒精加工等重要的原料,全球约有6亿人口以木薯为主食。但由于目前木薯的经济效益低,农民缺乏利益的驱动,失去了对木薯种植的积极性,导致木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或停产。我国木薯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近年来,随着木薯加工企业的建厂投产进行淀粉和酒精加工,木薯与其他农作物套种成了新形势下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就花生与木薯套种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凉粉草的种植前景及栽培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凉粉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浙江、江西、广东以及广西的部分区域。凉粉草具有消暑解渴的药用功能以及食用功能,被制成的凉粉也是南方的有名小吃,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基于此,介绍凉粉草的特性以及种植前景,重点对凉粉草的种植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木薯间作套种生姜的高效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包括选地整地、选种用种、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措施,采取木薯间作套种生姜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可比常规单种木薯或生姜产值提高200%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计通过生态功能的转换,引入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提出了山顶优良树种封植、山腰果草 果药套种、山洼地粮果(草)结合、庭院畜牧圈养和半圈养、联动节水的水分贮存和输送灌溉网的农业生态系统空间发展的农果草耦合模式,引入地草轮作技术、果草(药)复合技术、秸草秆垫圈沤肥技术、石山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术、以及石山区水资源开发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家畜消耗农田输出的作物籽粒、饲草等,实现饲草生产供应与家畜生长需求的平衡配置;同时利用家畜圈肥调节玉米和果树地、草地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调控农果草地的耦合生产,最大限度提升岩溶峰丛洼地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获取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该研究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如火龙果(投产第1年)套种板兰根收入可达44775元/hm2,比单纯种植玉米和黄豆增收260.5%,而火龙果套种牧草,再耦合养山羊,则收入可达60330元/hm2,比玉米大豆耦合养猪增收230.2%。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木薯皮、鸡粪在蔗区套种模式中的还田施用效果,分别设置化肥配施木薯皮(T1)、配施鸡粪(T2)、配施半量木薯皮和半量鸡粪(T3)3个处理,以甘蔗单种化肥处理(CK1)或甘蔗套种花生化肥处理(CK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作物产量、品质、效益及花生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T1、T2、T3与CK2相比,大大增加了花生产量、纯收益,花生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T1处理的纯收益最高,比CK1处理增收花生3720.9 kg hm~(-2),增加纯收益17675.4元hm~(-2),但该处理对花生粗脂肪及甘蔗产量有一定负面影响;T2处理的花生产量、总效益和花生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最高,比CK1处理增收花生4270.8 kg hm~(-2);T3处理比CK1处理增收花生3904.2 kg hm~(-2),花生粗脂肪含量达51.3%,增加纯收益17442.15元hm~(-2),还提高了花生秸秆还田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综合考虑,甘蔗套种花生(化肥配施半量木薯皮和半量鸡粪)是较好的种植和养分管理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木薯是广西的优势作物,但目前栽培面积还有限,产量低。当前要研究的问题有:1、搞好木薯的综合利用;2、培育良种;3、进行轮间套种,充分利用地力及提高地力;4、防止水土流失;5、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木薯的生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木薯的主要产区,不过因木薯对气候条件较为敏感,导致了广西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适宜木薯的种植。由此,通过对木薯的生长特性及以往种植经验的研究,选择出了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以及年日照时数这4个指标作为木薯种植的生态气候区划指标。以县为单位,根据2 a收集到的各县的气象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木薯种植的气候进行区划,按照木薯种植对气候的适宜性把广西各县分别划为最适宜、次适宜、适宜以及不适宜种植木薯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红堤套种生姜的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资源县自2010年开始改红堤一年一作为红堤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广面积已占红堤种植面积的80%以上。试验表明,红堤套种生姜比一年一作红堤增加收入7万~8万元/h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早熟矮秆作物,能够有效提高田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土壤肥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在甘蔗木薯间套种早熟矮秆作物,能抑制杂草的生长,改良土地的生理化性状;早熟矮秆作物收获后,根茎腐烂后能够形成有机肥为甘蔗木薯的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因此,对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木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木薯土壤肥力、 木薯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于2019-2020年开展木薯化肥减施种植技术示范.以木薯新品种"桂热10号"为材料,以化肥减量(25%)配施生物有机肥+地膜覆盖处理为示范种植模式,以常规种植(仅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比较分析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酶活性、 木薯养分、 产量及...  相似文献   

12.
木薯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广泛,特别它是再生能源作物,而市场对木薯产品需求极为强劲,木薯产业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梧州市地处广西桂东南,属热带丘陵山区,适宜种植木薯,为此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向印度尼西亚推广了中国木薯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结合当地木薯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实际,在中苏拉威西省帕卢开展了木薯良种筛选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实验。良种筛选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中国6个木薯新品种的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显著高于印尼Malang,中国6个木薯新品种的株型好于印尼Malang。其中桂热4号和桂热引1号在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株型等方面表现较好,综合来看,高产、优质和适宜机械化种植和管理,最适合在印尼当地推广种植。良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印尼木薯基地,每年1~4月和7~12月均可开展木薯种植工作;桂热引1号最适宜的株行距为0.6 m×1.2 m和0.8 m×1.2 m,桂热4号最适宜的株行距为0.6 m×1.2 m;木薯种植后11个月收获,可获得较高产量、淀粉产量及最高的淀粉含量;施肥量为675 kg/hm2(即N-P-K为89-89-139)时,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阐述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种植技术在效益上的优势。从合理选地、搭配好品种、选择好种植时间、套种技术、科学化管理5个方面探讨果蔗套种黄瓜基本栽培种植技术,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木薯研究所于2009年7月1日挂牌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薯研究所。现拥有木薯种质资源圃与示范基地500多亩,保存木薯种质资源580份。承建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室"、"木薯规模栽培技术研究室"、"木薯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栽培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示范推广的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荣 《南方农业》2010,(2):48-50,43
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技术是云南省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科技新技术,是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科技措施。2009年红塔区实施云南省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百亩核心区、举办千亩展示区、创建万亩示范区。通过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项目的实施,使示范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带动了全区玉米生产,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科技人员。为云南省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技术项目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油茶作为目前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并且有着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有效发展油茶产业十分重要。在当前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油茶幼林套种已经成为常见的模式,其中油茶林下套种大豆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基于此,通过对油茶幼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油茶林下套种大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与依据,实现油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棚蔬菜种植普遍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较低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等情况,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大量研究表明,根据丝瓜和空心菜各自植物学的特性及其生长特点,采用丝瓜行间套种空心菜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简要介绍大棚丝瓜套种空心菜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能够提升大棚蔬菜栽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在广东推广机械化收获木薯,提高我国木薯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我国木薯产业的发展,总结了广东省5 a来发展机械化收获木薯的特点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从木薯收获机技术、木薯种植地的条件,木薯经济效益及木薯收获机研究的农机与农艺不匹配等方面分析了推广示范的难度,并结合实践提出:木薯加工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集中进行机收将是今后的主要推广模式;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实行"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现"土地集中化,产业规模化",实施木薯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将为木薯机械化收获高效推广提供切实保障;丘陵、台地地区的机械化收获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将是今后的农机农艺结合研究重点;轻简、高效、廉价的收获机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和试验;广东省四大木薯生态区发展机械化收获需要生产、研究和推广实体单位部门的协同努力,而雷州半岛将起到极为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八角是广西重要的经济林和生态林树种之一。为提高八角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研究其丰产栽培技术。从八角树丰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方面,结合种子选择与处理、培育壮苗、造林地整理、移栽定植、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等环节,探究了提高八角造林质量、增加八角产量的技术措施,以期推动八角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