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间试验表明,50%克稗灵可湿性粉剂杀稗效果好,在稗草2 ̄3叶期施药,每100m^2用3.75 ̄4.50g,除稗效果可达91.6%以上,对水鳖、四叶萍等阔叶杂草和莎草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田稗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稻区稗草抗药性的现状及形成、抗药性主要机制,探讨了对抗性稗草治理的主要策略。并提出了我国稻田稗草抗药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为探讨水稻水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的防除方法,采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稻杰)、10%双草醚悬浮剂(农美利)和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沙稗丰)进行了不同配方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田块稗草对稻杰、农美利、沙稗丰的抗药性高,建议在防除该类抗药性稗草时,水稻催芽播种后0~3 d土壤喷雾处理300 g/L丙草胺乳油(扫茀特)100 mL/667 m~2,水稻3~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100 g/L氰氟草酯乳油(千金)或10%噁唑酰草胺乳油(韩秋好)100 mL/667 m~2,能有效防除此类抗药性稗草。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稻田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有逐渐明显增高的趋势,双季稻区高于单季稻区,单双季稻区处于两者之间.毒力抗性比值在1.9~2.9;α-淀粉酶活性比为2.3~4.1;等浓度效果降低2/3;生长量敏感性比为2.5~4.0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广西富硒有机稻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鹿寨具有代表性的28套水稻植株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水稻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并与其对应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对比,考查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富硒能力。【结果】28个水稻根系土样品的足硒率、富硒率及硒中毒率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57%、92.86%和3.57%;28个水稻籽实样品中有26个样品达富硒标准值,富硒率达92.86%,剩余的2个样品硒含量低于标准值(占7.14%)。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系土>根须>茎叶>籽实;水稻籽实、茎叶、根须硒含量与对应根系土硒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着根须、茎叶、籽实与对应根系土距离的增加,其相关性随之依次减弱。【结论】广西鹿寨水稻田土壤富硒率高,其平均值(1.002 mg/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产出的水稻有92.86%达国家富硒水稻标准,具备生产天然富硒水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广西岩滩水库不同养殖类型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沉积物磷分布特征和释放潜力,为科学发展库区养殖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岩滩库区选择非养殖区(T0)、投饵网箱养殖区(T1)、生态网箱养殖区(T2)和围栏养殖区(T3)各3个站位,于2016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分别采集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以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法(SMT)测定各种形态磷含量.[结果]不同养殖类型区域表层沉积物磷含量差别明显,整体上表现为T1/T2>T3>T0,T1和T2的沉积物磷含量差异仅表现在投饵季节(夏季和秋季).不同养殖类型区域沉积物中的铁铝磷(Fe/Al-P)和钙磷(Ca-P)比例差异明显,且二者通常呈反比关系;无机磷(IP)的比例虽然最高,但各养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P>0.05).T0只有Fe/Al-P比例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T1各形态磷比例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T2的Ca-P比例无季节差异,但冬季的Fe/Al-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T3只有Ca-P比例表现出季节差异,其他形态磷均不存在季节差异.各形态磷与总磷(T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P与TP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2)达0.9632;而有机磷(OP)与TP的相关性最低,对应的相关系数为0.5785.[结论]各种养殖类型均可提高库区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和释放潜力,尤其生态网箱养殖在冬季对磷的释放潜力提升作用最明显.在库区开展水产养殖时即使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也要注意在不同区域实施轮养,避免局部水域因营养盐累积而造成底质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虫口密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桂南沿海、桂南、桂西南、桂中、桂西11个主要蔗区甘蔗线虫土样,采用贝尔曼浅盘漏斗分离法对线虫进行分离,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及数量.[结果]共收集到甘蔗寄生线虫16属,占线虫总数的70.3%,腐生线虫占29.7%;在寄生线虫中,以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为主,分别占54.0%和26.9%,其次是短体线虫,占12.1%.水田蔗地线虫数量比旱坡地多,宿根蔗地比新植蔗地多;水田及宿根蔗地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多,但水田及宿根蔗地螺旋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少.[结论]共鉴定出16个属的寄生线虫,优势寄生线虫为螺旋线虫、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研究结果为广西甘蔗主产区开展线虫普查及线虫病害防治和检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4种木兰属植物花粉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长花玉兰Magnolia ‘Changhua’,丹馨玉兰Magnolia ‘Danxin’,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等4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为试验材料,运用不同质量浓度蔗糖、硼酸、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PEG-4000)对花粉进行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对4种植物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蔗糖、硼酸、PEG-4000对4种木兰属植物花粉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 < 0.05)。不同植物所需适宜的离体培养基组分质量浓度不同,望春玉兰为50 g·L-1蔗糖+50 mg·L-1硼酸+200 g·L-1PEG-4000;长花玉兰为100 g·L-1蔗糖+200 mg·L-1硼酸+200 g·L-1PEG-4000;丹馨玉兰为100 g·L-1蔗糖+100 mg·L-1硼酸+150 g·L-1PEG-4000;黄山木兰为50 g·L-1蔗糖+100 mg·L-1硼酸+250 g·L-1PEG-4000。②4种植物花粉萌发最佳培养温度均为25 ℃,温度过高会抑制花粉萌发。③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4种植物花粉萌发率增加,但达到最大萌发率所需时间有所不同,其中望春玉兰和黄山木兰在培养9 h时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71.19%和59.82%,而长花玉兰和丹馨玉兰在培养12 h时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44.50%和23.43%。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86~2000年由科研、推广及管理8家单位组成的浙江省农田杂草研究协作组在浙江省嘉兴、杭州、金华和温州4个农区,对水稻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全面系统调查,涉及早稻、晚稻、单季稻、秧田等各种耕作稻制和直播、抛秧、旱育秧等不能轻型栽培方式。调查结果,浙江省水稻田共有杂草41科77属131种和2变种,其中主要杂草21科35属41种和1变种,如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牛毛毡、丁香蓼等。杂草危害以单季稻田最重,晚稻田次之,早稻田最轻;早稻田杂草群落简单,以稗草占绝对优势,而晚稻田群落较为复杂,由稗草和阔叶草及莎草共同构成群落。一些杂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直播田和抛秧田杂草危害地常规移栽田,旱育秧田杂草种类多于常规水育秧田。长期使用除草剂,使常规栽培稻田一年生 相似文献
17.
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壤多金属胁迫对水稻重金属积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下,多金属胁迫对水稻植株的株高、生物量、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水稻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综合污染负荷指数PLI(Pollution load index)与水稻株高、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当PLI为5.96时,水稻植株在苗期逐渐枯黄并死亡。与无污染对照(CK)相比较,重金属污染程度Ⅰ~Ⅴ处理的水稻株高分别降低了32.79%、30.99%、69.14%、63.40%和73.55%,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42.89%、37.77%、93.44%、79.98%和85.88%,且差异显著(P0.05)。随PLI增加,水稻对重金属积累增加,水稻植株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大于地上部分,且重金属积累量ZnCdPbHgAs,水稻对重金属生物累积系数BCF表现为CdHgZnAsPb。PLI与叶片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OD活性及MDA含量呈正相关,与Chl含量呈负相关。其中PLI为4.36时,水稻幼苗叶片中SOD活性达最大值235.02 U·g~(-1)FW,PLI为5.96时,水稻幼苗叶片中POD活性和MAD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55.54 U·g~(-1)FW和41.48 nmol·g~(-1)FW。多金属胁迫下,水稻能够通过抗氧化酶系统减少植株受到的损害,但当污染负荷指数过大、影响水稻生长的时候,水稻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海南省犬体表蜱虫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情况,对4个地区犬蜱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进化分析,且基于16S rRNA和gltA基因,通过PCR检测犬蜱携带无形体的情况。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蜱类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基于蜱虫线粒体16S rD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研究中所获得的HN-01和HN-02基因序列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HN-01与已知的来自美国的血红扇头蜱(MH018842)处于同一分支,HN-02与来自泰国(KC170744)的血红扇头蜱处于同一分支,与我国甘肃省、北京市所获得的血红扇头蜱(JF979377、KC203362)序列亲缘关系较远。基于扁平无形体(Anaplasma platys)gltA基因的PCR结果表明,犬蜱携带有扁平无形体,其阳性率为1.1%(6/546)。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研究中获得的犬体表蜱未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agocytophilum)和牛无形体(Anaplasma bov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我国特有植物中华卷柏中药用活性成分在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产自太行山系(小五台山、梁沟山区、摩天岭、狮子峰和万仙山)的5种野生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为材料,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采集营养叶期和孢子叶期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并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组织部位分布差异及分配比。【结果】5个产地的中华卷柏中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但二者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不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以梁沟山区中华卷柏全株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最高,为5.498(7月)和6.624(10月)mg/g;而扁柏双黄酮含量在小五台山(7月)和梁沟山区(10月)的中华卷柏中最高,分别为1.261和1.797mg/g。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有变化,随着中华卷柏孢子叶的形成(10月),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均有所提高。在中华卷柏的各组织部位中,2种双黄酮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均以营养叶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在孢子叶中2种物质的含量均表现为空孢子穗小孢子大孢子;且空孢子穗和小孢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扁柏双黄酮,分别是扁柏双黄酮的4.10倍和2.40倍;而大孢子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却明显低于扁柏双黄酮,不到扁柏双黄酮的1/3。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在中华卷柏的分配比均为根最低。【结论】产地和发育期不同的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分布存在部位差异。此外,中华卷柏的孢子叶中也有双黄酮存在,且在空孢子穗中的含量较高,可以用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和入侵广西水稻主产区的风险,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DK-GARP模型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分析其在广西的扩散风险.[结果]目前,稻水象甲已蔓延到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20个省(市),主要为近沿海城市和部分内陆城市;在广西周边省份如湖南、云南、贵州均已有该虫分布.预测结果表明,28个省(区)将成为稻水象甲的高风险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稻水象甲在广西扩散的途径和机会越来越多;此外,广西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水象甲的生长繁殖.[建议]广西已成为稻水象甲扩散的高风险地区,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验检疫,从源头上堵截疫情,严防稻水象甲入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