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2017,(5)
<正>6月份庆元县持续普降大雨,导致部分香菇菇棚倒塌受损及菌棒受淹、浸水或受到机械损伤,如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极易发生病虫害。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多举措指导菇农做好汛后香菇菌棒应急管理。1上门贴心服务推广站工作人员赴屏都街道、松源街道、濛洲街道、淤上乡、五大堡乡等乡镇(街道)开展汛后香菇菌棒应急管理指导工作。技术人员查明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处理的建议措施。2及时编发资料及时编写《汛后香菇菌棒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2.
2003年,浙江省龙泉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袋料香菇菌棒烧菌腐烂数量多达4900多万支,占总数的45%,直接经济损失约3200多万元,菇农损失惨重,束手无策。但笔者在调查指导菇农抗旱的过程中,发现烂棒与管理水平关系很大,同样的品种其成活率差异显著(30%~95%)。为此,我们多次组织市内的食用菌专家、生产者进行试验论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2007年龙泉市香菇菌棒越夏期间又遇到百年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4.
黄卫华 《食用菌》2008,(2):46-46
近日,由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承担的“代料香菇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该项目主要开发内容为集成代料香菇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建立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香菇菌棒中温灭菌技术、花菇培养料保水、高抗高产香菇良种应用、菌棒开放式接种技术及配套产品。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食用菌》2016,(4):61-62
正春栽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是保证香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香菇越夏目前都是在室外遮阳棚内进行的,荫棚搭建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香菇能否安全越夏。袋料香菇越夏,荫棚要通风、透光(散射光)、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菌棒安全越夏,正常转色,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发现绝大部分菇农搭建的荫棚,只注重遮阳,而忽略了通风和光线问题,遮阳网高度不够,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菌棒处于闷热不透气的环  相似文献   

6.
黄卫华 《食用菌》2020,(3):28-28
自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庆元县菇农的香菇滞销,高峰时积压数十吨鲜香菇。作为食用菌行业鲜香菇销售的佼佼者——庆元县斯大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立即行动,开启鲜香菇线上销售、国外合作等模式,为浙江庆元县菇农解“菇愁”。1牵线搭桥助力菇农解“菇愁”该公司与食用菌产销大户联动,搭建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平台,铺设产销“快速路”,帮菇农渡难关,解“菇愁”;还收购大毛湾、会溪、西洋、大济等10多个基地200余户菇农的鲜香菇,实实在在帮助庆元菇农解决了香菇滞销难题。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6)
<正>6月9日,中科院闵庆文教授一行3人来到庆元县指导"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闵教授一行先后走访西洋殿、剁花法保护区、香菇博物馆、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香菇市场、方格公司等,对庆元县的香菇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对庆元县所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正>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摄制组到浙江庆元县拍摄大型农业系列专题节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庆元县入选的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也是该系列节目之一。一到庆元,摄制组便马不停蹄走访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香菇博物馆、香菇始祖吴三公诞生地龙岩村及"当代吴三公"—吴克甸、"香菇山歌"能手吴水茂。接下来,摄制组还将到科研实验室、香菇基地、菇农家中开拍。届时800多年前南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已成为影响河南香菇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香菇越夏高温气候特征及其与香菇菌棒坏袋率的关系,可为香菇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1991—2022年河南省伏牛山区6个香菇主产地区的气象数据,选取30、33、35、40℃等4个高温界限温度,分析河南香菇主产区的高温变化特征,并结合2022年香菇高温灾害资料,研究香菇越夏期(6—8月)不同高温界限温度下气象因子与菌棒坏袋率的关系,明确香菇遭受高温灾害的主要温度界限指标及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1年河南香菇越夏期高温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趋势,西峡地区增温尤为明显;越夏期内,7月份33℃以上的日高温最大时长与菌棒坏袋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35℃界限温度下的日高温最大时长与菌棒坏袋率的正相关系数最大。未来应重点关注最高温度在33℃以上的天气,当气温在35℃以上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防御香菇高温灾害。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高温期间,香菇菌棒每出一潮菇后需要一个间歇养菌期(复菌期)。这个养菌期是高温期间香菇出菇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被菇农形象地称为菌棒的"坐月子"。在此时期菌棒能否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不仅决定着下一潮菌棒出菇的质量和产量,也决定着菌棒能否安全渡过病虫害侵染的高发危险期。这也是高温反季节香菇管理的难点所在。菇农往往就是在这个时期管理上发生错误,使菌棒整体产量下降,甚至菌棒报废,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夏季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施礼  潘祖华  徐向进 《食用菌》2005,27(2):47-47
目前,全国栽培花菇推广的品种主要是香菇135、939、9015。这几个香菇品种菇质紧密,易花,是优质花菇品种。但有一共同弱点,菌龄偏长,春季制棒秋冬季出菇,菌棒需要高温越夏,尤其低海拔高温地区,菌棒在高温期极易烂棒。2003年我国遇到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气候,花菇烂棒率更是严重,据统计,浙江武义县这年花菇烂棒率达35%,不少菇农颗粒无收。现将我县采取三种降温措施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代料香菇菌棒暴发性出菇多发生在出菇的第一潮,指在生产管理中对菌棒采取催菇措施后,菌棒密集出菇,每个菌棒出菇50个以上,甚至超过100个,栽培者往往来不及采收处理,俗称"暴菇",暴菇会使菇农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打击菇农的种植积极性,造成种菇富民的社会效应日益下降.暴发性出菇一直是困扰香菇生产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暴发性出菇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防控手段,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代料香菇菌棒烧菌腐烂数量多达4,900多万支,占总数的45%,直接经济损失达3,200多万元,遭此噩运,菇农束手无策。但笔者在指导菇农进行抗旱自救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菌棒由于管理得当,成活率高达95%。为此,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加以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5,(5)
<正>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自2008年起选育香菇新品种"庆科212"以来,该菌株历经特异性、稳定性、均一性试验,栽培特性研究、区域性试验和中试示范过程,表现出产量高、菇质优、商品性好等特性,受到广大菇农的青睐。2015年1-6月,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共繁育生产"庆科212"菌种7万余包,共向浙江、河南、内蒙古、安徽、福建等25个省示范推广"庆  相似文献   

15.
夏季覆土栽培香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温生产的技术问题,但仍存在3方面的技术障碍:一是夏菇高温栽培容易受杂菌感染而出现烂棒;二是覆土栽培使菇体粘带泥沙,影响质量;三是表面菌皮容易硬化,影响产量。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发出香菇水培技术,具有管理方便、产量高、品质好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我国高温栽培香菇的多个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专业制棒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自行制棒仍是当前中国菇农主要的生产方式。基于12省599份食用菌种植户调查数据,分种植品种、种植规模比较分析菇农自行制棒与购买专业菌棒进行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探究菇农自行制棒仍是当前主要生产方式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第一,从种植品种来看,菇农通过购买专业菌棒生产香菇、平菇、黑木耳均能获得比自行制棒更高的净收益,其中平菇的净收益在三者中最高;第二,从种植规模来看,小规模香菇种植户和大规模黑木耳种植户采用自行制棒生产方式所获净收益比购买专业菌棒更高,其余菇农通过购买专业菌棒进行生产则更有利;第三,因生产习惯偏好和降低菌棒采购成本而更倾向于自行制棒,忽视了采用专业优质菌棒可能实现更高的净收益,菇农总体表现出不完全理性的特征,这为自行制棒生产方式占据主流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因此,建议在保障菌棒高质优价前提下加强对工厂化专业菌棒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种植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通过农业合作社等组织集体统一购买专业菌棒以降低采购成本,引导菇农进行生产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庆元县黑木耳和灰树花的栽培量较大,栽培后的废菌棒较松散,仅有部分被还田,其余随处丢弃,影响环境。如今在农村环境全面整治的氛围中,只有充分挖掘废菌棒的利用价值,才能让菇农自觉收集并予以利用。因此,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进行了黑木耳和灰树花废菌棒栽培榆黄蘑试验,获得成功,在黄田镇大坑村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6,(4)
正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自2008年开始选育香菇新品种"庆科212",历经特异性、稳定性、均一性试验,栽培特性研究、区域性试验和中试示范过程,"庆科212"表现出产量高、菇质优、商品性好等特性,受到广大菇农的青睐。2015年11月,"庆科212"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2016年1-4月,向浙江、福建、黑龙江、湖南、辽宁等20个省示范  相似文献   

19.
正香菇反季栽培就是冬季制作菌棒,春夏季出菇。因北方山区夏季较南方凉爽,具有相对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实现反季栽培香菇,经济效益较好。但是北方的盛夏季节每年总有一段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造成香菇菌棒腐烂,制约反季香菇的发展。覆土地栽模式和立棒畦床模式在高海拔地区和林下栽培香菇能够实现菌棒安全越夏,但是这两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低,虽然单棒产量不低,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量低,适合一家一户小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4)
<正>5月17~19日,由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科研中心)主办,庆元县菇星节能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庆元香菇栽培论坛"在庆元县举行,来自河南、山东等15个省市的食用菌科研、生产人员共65人参与了论坛活动。与会人员就各自从事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积极交流,并就当前光伏食用菌栽培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香菇栽培新思维"中关于定向出菇与花菇零张力出菇技术的思考、手段及在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