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农业机械》2012,(34):102
2011年,我国食糖产量1045万t,而全年食糖需求量在1358万t。国内全年供需缺口在300万t以上。2012年,我国食糖生产迈入增产周期,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我国未来食糖消费量可能有所上升,对甘蔗的需求量仍然较大。2012年华南地区的天气情况良好,促进了甘蔗生长,甘蔗长势良好。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收获效率,采用机械化生产收割是关键所在。取代了以往大批的砍蔗工,凯斯甘蔗收割机更高效地完成了甘蔗收获任务,获得当地糖厂和蔗农  相似文献   

2.
甘蔗收获机械化是我国甘蔗机械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在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成本中,甘蔗收割成本占糖料蔗价格的三分之一,机械化收获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4GZQ-260型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模式,研究探讨了目前应用大型甘蔗收割机收获作业过程中影响甘蔗收割机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甘蔗收割机作业效率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甘蔗和甜菜是两大主要糖料作物,目前我国种植面积分别达到约150万hm~2和14万hm~2。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广东等省(自治区),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5%,而甜菜收获机械严重依靠进口。"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成果的实施运用解决了甘蔗收获在宽窄行种植等带来的机械收获适应性和甜菜收获国产机型短缺等问题,实现机收率较快增长;提升行业产品制造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节本增效,促进糖业平稳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糖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39.65%和46.55%。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2017/2018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140万亩,收获机械化率却仅为11%。作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机械化收获一直是甘蔗机械化中最难以突  相似文献   

5.
正1月18~19日,约翰迪尔CH530新型甘蔗收割机演示推广活动在广西成功举办。这是约翰迪尔为解决甘蔗机收这一突出难题、助力中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而推出的又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甘蔗收割机新产品,充分体现了约翰迪尔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甘蔗产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全区种植面积达1600多万亩,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甘蔗收获人工成本持续快速上涨、收获效率低,成为制约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更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主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扭转国内外食糖价格倒挂,  相似文献   

6.
甘蔗机械收获切割质量对宿根蔗产量的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生产成本高,蔗糖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就必须依靠机械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整地、种植、中耕、植保、收获、装运等环节,而  相似文献   

7.
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是目前制约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甘蔗收获机械应用的主要因素,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提出亟待研究解决的配套技术问题,旨在为甘蔗收获机械应用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促进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提升我国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和食糖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主产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0.41%、 39.65%和、 46.55%。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2017/2018年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 140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收获机械化率却仅为11%。作为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9.
甘蔗作为国内重要的糖料作物,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四省区,其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和粤西琼北三个国家糖料优势产业带。其中广西是重要的甘蔗种植区域,各县市的种植面积比较广,机械化生产普及率也比较高。甘蔗收获过程中采用的机械技术手段对甘蔗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甘蔗分布式机收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甘蔗收获质量与水平。基于此,本文就甘蔗分布式机收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甘蔗分步式机收作业技术推广措施,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当地甘蔗种植产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1月24日,农业部在广西崇左市召开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落实《甘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速。甘蔗生产是食糖供给的基本保障。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对于提升糖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安全和食糖供给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花力气做好七项重点  相似文献   

11.
甘蔗收获环节是整个甘蔗生产过程中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生产成本最高的环节,是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瓶颈”。本文阐述了扶绥县几年来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突破这一“瓶颈”,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甘蔗收获机械化是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南宁市当前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剖析了甘蔗收获机械进展缓慢的原因,指出了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南宁市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收获过程中以及收获后甘蔗的状态,分析了甘蔗收获工艺技术,并从机械化程度角度分析了甘蔗收获机械化方式。概述了国外先进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以及国内甘蔗收获机械装备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当前国内的甘蔗收获技术应用模式的系统组成及特点。通过对不同收获技术及装备的分析,认为切段式甘蔗收获技术比较成熟可用,指出了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我国甘蔗收获半机械化和全机械化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共存,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全机械化,当前宜以切段式甘蔗收获技术作为机械化收获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作业作为甘蔗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低的环节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蔗糖产业在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瓶颈。文章探讨了推广甘蔗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我国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进程作简要的介绍,指出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并结合我国甘蔗种植农艺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广东省主产蔗区甘蔗收获机械化展开调研期间,深入了解了广东省甘蔗生产以及收获现状,对甘蔗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东省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轮式拖拉机驱动型甘蔗剥叶机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蔗收获过程中剥叶作业的特点,在已成功开发小型手推式甘蔗剥叶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与中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机动剥叶机。经试验验证,该机具有转移方便、机动灵活、生产效率高、可适用于山区田间作业的甘蔗剥叶的特点,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甘蔗是制造蔗糖的主要原料,也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属于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和相应产业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推动性产业地位,其种植与收获均关系到国家糖产量。目前,我国甘蔗种植水平与国际行业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从业人数众多、种植面积规模较大,但是人们在甘蔗收获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收获技术,蔗农的劳动强度大,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明显滞后,尤其甘蔗机械化收获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正>食糖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制糖生产中,甘蔗制糖占85%以上。然近年来受进口食糖冲击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有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我国甘蔗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劳动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不高,终致食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研究指出甘蔗机械化是降低甘蔗成本的根本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要基本建立;到2025年主产县(市、区)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意见》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甘蔗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是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瓶颈”。近年来,我区各级农机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拉动,加大甘蔗种植、收获机械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装备》2016,(6):68-69
12月20日,广东省农业厅、湛江市人民政府在湛江雷州联合举办2016年广东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场会. 当天上午,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场会在雷州市北和镇保伯重教助学农场召开,围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作业环节,演示了耕整、深松、种植、中耕、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等农机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