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09,(2):22-23,27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在淡水生态系统内,遵循淡水生态学原理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通过人工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尽量趋于平衡。该技术充分考虑各种水体对养殖品种、投放比例的承载能力,能够对因过度开发养殖水体资源而被破坏的水域环境进行有效修复,所产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品质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从养殖池塘氮循环入手,试着探讨养殖池塘水体氨氮与亚硝酸盐的管理。一、养殖池塘的氮循环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含有蛋白质的饲料输入成为系统含氮物质最重要的来源,饲料的输入一方面为养殖的对象提供饵料,满足了养殖动物在生长过  相似文献   

3.
正投喂频率是影响鱼类摄食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之一,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饲料浪费污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生长差异,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往往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个体间规格分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海水池塘虾-蟹-贝混养是一种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原理,利用水体物质循环,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该养殖空间内协调生长,实现生态平衡和高效健康养殖。该模式中贝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碎屑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调节水质,保障虾、蟹健康生长,有效提高了饲料、水体的利用率,显著降低养殖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负荷,在取得理想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饲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饲料的质量不但决定了饲料本身的转化效率,而且对池塘环境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饲料质量低下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具有改善养殖池塘水质、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集约化养殖问题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已在国内外经济、生态、社会上取得了良好效益。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絮团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絮团技术能够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升抗氧化能力、节约水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将生物絮团技术与其他养殖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池塘生态综合种养技术是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导产业,期间套养中华鳖,水面种植空心菜,冬春季节塘底种植黑麦草养两茬白鹅,是渔业、畜牧、种植直接结合的复合型农作模式。此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养殖风险,降低外源污染,降低药物使用的综合优势。通过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内部循环,运用生物种间关系,全面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发酵饲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型饲料,特点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进行发酵,分解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产生有机酸、小肽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便于动物吸收及利用。相比于普通饲料,发酵饲料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一、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促进营养吸收,提高生长性能一方面,发酵饲料可促进水产养殖动物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其生长性能。菌种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菌,在  相似文献   

9.
藻类含有丰富的虾青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论是在动物的饲料还是在水产生物的养殖中,都可以看到藻类的应用.针对水产生物养殖饲料中藻类生物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理解养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途径可为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磷排放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开展不同磷含量饲料对草鱼生长、饲料效率及系统中磷循环的影响试验。设置两个试验处理组,并分别投喂含磷量为1.02%和0.52%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10周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含磷量1.02%组的饲料效率为68.4%,草鱼质量增加率为72.3%;含磷量0.52%的饲料组的饲料效率为77.3%,草鱼质量增加率为74.3%;低磷饲料组比高磷饲料组具有更高的饲料转换率,且收获更高的渔获量。低磷饲料组中观测到更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表明浮游植物可能存在对沉积物中磷的泵吸作用,并通过食物链加速了水体中物质循环效率,这释明低磷饲料处理是具有更高饲料利用率并获得更高渔获量的原因。草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单纯增加饲料磷含量并不利于渔获量的提高,反而导致沉积物磷滞留和养殖水体磷污染;合理的磷含量(0.52%)可以更好的发展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达到养殖增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2)
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品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内畜牧养殖业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畜牧养殖业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畜牧养殖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饲料安全事件,因此通过加强对饲料的管理,来实现管控畜牧养殖业,以及提高动物养殖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甜菜碱、复合氨基酸对鲫鱼的诱食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发展,鱼用配合饲料被广泛应用。在饲料中添加诱食物质,改善鱼对饲料的嗜好性,刺激鱼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角等感觉器官,引发食欲,促进鱼类连续采食,增加采食量,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对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鱼类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日本学者从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和提高饵料中植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出发,开展了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的引诱物质的试验研究,但国内对此则刚刚起步,宋天复[1989〗曾发现2%的丙氨酸、缬氨酸对金鱼的摄食无明显作用,但将氨…  相似文献   

13.
系统阐述了导致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及发病症状,并结合多年的病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脏病或肠道寄生虫侵袭,而引起肝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中使用了组胺含量和氧化值过高的原料.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降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措施包括:适度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尤其要降低动物蛋白原料的使用量,选用高品质的白鱼粉等原料;在养殖中避免使用腐败的动物内脏和冰鲜鱼等作饲料;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规范用药等.对肝脏型白底板病的治疗应以保肝药物为主,而对寄生虫侵袭型白底板病则采用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6日我院邀请珠江水产研究所专家林文辉教授到我院讲学.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池塘健康养殖的几个关键措施”。林文辉教授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集约化水产养殖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是蛋白源短缺.从而影响饲料产业的发展:二是植物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素,影响水产动物对植物饲料的吸收和利用:三是饲料中的碳氮比影响池塘生产力。2.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一是水中氨氮含量过高,使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增加溶氧.加速水环境物质循环:三是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四是池塘底质对高产池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  相似文献   

16.
高邮市是罗氏沼虾养殖大市,全市养殖近10 000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约300 kg,通常采用虾苗分批放养、幼虾分级培育、成虾轮捕上市的养殖方式,这种方式放苗量大(近两年罗氏沼虾苗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投饲量大,池水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了罗氏沼虾养殖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模式探索,以降低养殖池塘的虾苗放养量,通过实施种草养殖,降低饲料投喂量,改善了养殖环境,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2,(6):51-54
技术概述:概括起来就是“种草、投螺、稀放、配养”,其中“种草”、“投螺”是基础,“稀放”是前提,“配养”是手段.该技术保证了养殖水体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平衡,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8,(11):41-42
饲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饲料的质量不但决定了饲料本身的转化效率,而且对池塘环境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饲料质量低下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渔业是生态大农业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遵循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再生和循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产饲料着色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传统的粗放养殖发展到现代的集约工厂化养殖,再加上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造成畜禽及水产养殖鱼、虾等的肉品颜色失去了天然鲜艳美观的色泽,使它们的加工制品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增色物质希望改变这种情况,这样着色饲料添加剂(即着色剂)便在饲料工业发展中悄然兴起。着色剂是改善养殖动物肉质和饲料色泽的添加剂。可以对水产动物进行视觉刺激,增进摄食;可以改善动物的体色或肌肉的颜色,使其接近天然产品的色泽,提高其商品价值,着色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后者。 1.着色剂的来源及利用 很多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