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的溶磷能力及其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的定殖动态,揭示菌株的溶磷机制并进一步阐明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的互作机制,为杨树专用复合菌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体培养试验分析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p H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利用抗利福平标记法筛选稳定的标记菌株,运用灌根法研究其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的定殖动态。【结果】1) JW-JS1菌株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随接种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液pH与可溶性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8~(**));2) JW-JS1菌株分泌的总有机酸量(434.39 mg·L~(-1))明显高于CK (25.94 mg·L~(-1))(P0.05),共检测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5种有机酸,其中,草酸含量(273.69 mg·L~(-1))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约占总有机酸量的63.01%;3)筛选出含有300μg·mL~(-1)利福平抗性的标记菌株JW-JS1~(Rif),与原始菌株相比,其菌落形态和溶磷能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4)标记菌株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均能长期稳定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定殖数量,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数量呈下降趋势,定殖动态基本一致,其中,接种50天后定殖数量分别为5.2×10~4和4.5×10~4cfu·g~(-1)。【结论】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的溶磷能力与培养液pH、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密切相关,特别是菌株分泌的草酸可能在溶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在杨树根际和菌根际均能长期稳定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定殖数量。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是构建杨树专用功能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光学平台的荧光显微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荧光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活体状态下的自发荧光弱于死亡状态;不同荧光染色剂对荧光假单胞菌的荧光效应不同。苯胺蓝会减弱荧光假单胞菌的自发荧光,但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 ino-2-phenylindole,DAPI)与吖啶橙可使荧光假单胞菌荧光增强,其中吖啶橙的荧光染色效果最好,DAPI次之。  相似文献   

3.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0-23
将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两菌株施用于1 a生、2 a生和3 a生的湿地松幼林;一个湿地松生长高峰期后,分析自然状态下幼林的生长规律,同时进行施菌前和施菌后苗高和地径的比较。结果表明:13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幼林生长情况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2所有施菌的湿地松幼林经过一个生长高峰期后,高增长率均未得到显著提高;3施菌的1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极显著,施菌的2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显著,而施菌的3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不显著。通过分析,认为施菌的3 a生湿地松的地径增长率未提高不显著,原因是该龄期的湿地松对2,4-DAPG已经不敏感。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通过其产生的2,4-DAPG主要作用于低龄(2 a生以下)的湿地松,并导致其产生类似于生长素作用产生的促生效应,从而使湿地松地径明显地增长。  相似文献   

4.
对杨树高效解磷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YZ-SD1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JW-JS1在3L发酵罐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这两株解磷细菌在72h内都是接种量2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ln/h条件下菌体生长量最大。为将这两株杨树根际解磷细菌更高效、更大量的扩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荧光假单胞细菌致萎毒素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 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 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成,其中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等;也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长室采用荧光假单胞解磷细菌(JW-JS1)及红绒盖牛肝菌外生菌根真菌(Xc)2种菌剂接种,通过温室盆栽30天、60天、90天、120天及150天后,测定其对NL-895杨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W-JS1、Xc单接种和双接种均能明显促进NL-895杨的生长和改善植株的光合特征,且双接种效应优于单接种。双接种150天后,NL-895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侧根数和菌根侵染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79%、23.60%、56.35%、150.00%和64.11%;双接种在增加NL-895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改善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上表现出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减少林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和开发杨树复合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lvicola菌株T1-3-2对杉木炭疽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为将其研发为林木炭疽病的生防制剂,需进一步探明该菌抑菌谱、抑菌物质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等,以补充完善该菌的生防理论。文章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a 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该菌的抑菌谱、抑菌物质的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菌株T1-3-2对9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尤其对包括杉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内的多种林木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对杉木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温度≤70℃、酸碱度以及紫外辐射对粗提物抑菌效果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温处理(T> 70℃)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粗提物主要含有14种化合物,其中包含假单胞菌常见的4种吩嗪类抑菌物质,即吩嗪、1,6-二羟基吩嗪、10-乙酰基-3,7-二羟基吩嗪和绿脓菌素;挥发性气体(VOCs)中包含:苯类...  相似文献   

8.
不同细菌制剂对核桃苗促生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林木叶分离选育的6个细菌菌株制剂.经田间试验,对核桃实生苗均有促生效果,苗平均高和地径比对照(基质)增加7.8~11.9cm和0.16~0.18cm,主根长增长5.3~9.1cm,优质苗率比对照提高34~41个百分点,其中以多菌混用的PGPP接种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研究了假单胞茵(Pseudomonassp.)YT3的标记茵YT3-gfP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gfP基因可以在YT3中稳定表达,且质粒在无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随YT3稳定遗传。YT3主要定殖于樱桃根际土壤中,根际土壤中YT3的数量是非根际土壤中的8.75~28.77倍。YT3在樱桃根际土壤中经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后(0~20d),在第20~40d数量有所上升,第40~80d数量保持平稳,第80~120d缓慢下降。以上分析认为,YT3能够成功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主要是定殖在樱桃的根际土壤中,且能长期稳定的定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共接种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并通过BIOLOG微孔板法分析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接种处理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共接种JW-JS1+Xc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接种150天后,不同接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培养24~48 h除外),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培养96 h后,共接种JW-JS1+Xc处理土壤微生物McIntosh优势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而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不同接种处理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孔板中6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外生菌根真菌Xc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土壤肥力的改善,进而促进NL-895杨的生长。与单接种相比,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共接种可更有效地提高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盐胁迫对3种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24d后,400mM盐处理苗木叶片的Chla、Chl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余浓度盐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盐处理期间各品种叶片的Car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盐处理使各杨树品种叶片的Pn、Tr、Gs均呈下降趋势;Ls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Ci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升高,说明长期盐胁迫下,在较低浓度的盐处理下,杨树叶片光合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在较高浓度的盐处理下非气孔限制则是导致杨树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各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NPQ均大致呈逐渐下降趋势。3个品种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吴屯杨’>‘小胡24杨’>‘小胡19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选择伊犁州适生杨树无性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进行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生长均为“S”形生长曲线,各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171、LX-1和TL-3的苗高年生长量均高于对照,分别为362.90、305.79和303.94 cm,较对照增加21.27%、2.19%和1.56%,TL-3和LX-1达到了显著水平,17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171、DX-08-8和TL-3的地径年生长量均高于对照,分别为2.26、1.93和1.92 cm,较对照增加36.90%、16.73%和16.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171和TL-3苗期在本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1年生苗年生长量均优于本地良种日本白杨。  相似文献   

13.
杨树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是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技术。在阐述杨树养分特性和养分诊断技术的基础上, 分别从施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施肥技术方面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杨树施肥研究, 并提出3点建议:形成适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品种无性系的施肥技术体系; 注重和加强淋溶、水肥耦合等施肥机理的研究; 借鉴农业先进施肥技术, 摸清杨树与土壤的养分供求关系, 实现林业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渤丰3号杨、中辽1号杨、中绥12、辽宁杨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喷灌育苗和滴灌覆膜育苗两种硬枝扦插方式,以常规喷灌扦插为对照,调查不同时期两种扦插方式下的杨树苗的苗高值和地径值。通过9月1日调查试验数据比较分析得知:4个不同无性系滴灌覆膜在苗高上与对照相比平均增长27%,在地径上与对照相比平均增长11.1%。  相似文献   

15.
杨树插穗根系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林木遗传改良来说,生根能力(造林成活率)无疑是改良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研究林木生根性状的指标很多,如主根数、侧根数、主根总长度、侧根总长度、根干重等,但量测都比较繁琐.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非线性科学的一个分枝--分形几何,适于描述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的不规则形体,为研究植物根系提供了新手段(王义琴等,1998,1999;Nielsen et al.,1997).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对杨树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在不断增加(马娜等,2004).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处置数量巨大的污泥已成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杨派杨树I-63杨和I-69杨人工杂交获得的优良单株LH04-13,以I-69杨、I-63杨、南林895、中石7号杨等为对照营建试验林,观测研究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等物侯期及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以期为杨树无性系的选育及造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cutting density for producing the highest number of plantable seedlings of poplar clones, a split-plot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used to establish four cutting densities in plots. Based on data on the survival, leaf area, seedling height, caliper, and biomass of 1-year-old seedlings of clones Nanlin-95, Nanlin-895, Nanlin-1388 and NL-80351,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ling quality under four cutting densiti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af area, stem and leaf biomass, and caliper of seedlings of all four poplar clone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in cutting density. Leaf area index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at the spacing of 40 cm×40 cm, while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seedling on an area basis increased as the cutting density increased. Seedling quality at low cutting dens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closer cutting density. The quantity of first-grade seedlings (grade I) for clones Nanlin-95 and Nanlin-895 was achieved at the spacing of 40 cm×50 cm; for NL-1388 and NL-80351, it was 50 cm×50 cm. According to the seedling quality and the number of plantable seedlings produced, the suggested cutting density for these four poplar clones was 50,000 stems/hm2.  相似文献   

19.
以杨树扦插苗为试验对象,通过采用不同的水肥处理研究水肥对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水肥处理量的增加而上升;水肥处理对杨树叶片的光合指标也影响显著,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在高水量的施肥处理中较高,而蒸腾速率在低水量施肥处理中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