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雀麦属13种植物形态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雀麦属13个种的30个性状做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雀麦属种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7.59%~127.01%,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有外稃芒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叶片长、花药长等.对形态性状做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29%,分枝着生小穗数、第一颖脉数、叶舌长、第二颖脉数、外稃宽、外稃芒长、叶片宽、分蘖数、小穗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长、内稃宽、穗节数是造成雀麦属形态差异主要因素.形态性状聚类分析,颖果长单独聚为一类;内稃宽单独聚为一类;内稃长、外稃长、第一颖长聚为一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外稃芒长聚为一类;其余的聚为一类.对13个种进行聚类分析,无芒雀麦、红雀麦、山地雀麦、杂交雀麦、扁穗雀麦、草甸雀麦、密丛雀麦、疏花雀麦、旱雀麦、杂色雀麦聚为一类;多节雀麦、加利福尼亚雀麦和细枝雀麦各自聚为一类,共四类.  相似文献   

2.
"凉山"扁穗雀麦与"江夏"扁穗雀麦于2013年至2015年在凉山州西昌市、布拖县、盐源县开展为期3年的品比试验,通过生育期观测、株高测定及干鲜草产量测定比较发现:"江夏"扁穗雀麦生育期较"凉山"扁穗雀麦生育期早10d左右;"凉山"扁穗雀麦株高平均高出"江夏"扁穗雀麦8. 88%;"凉山"扁穗雀麦鲜、干草平均产量分别高出"江夏"扁穗雀麦5. 32%~35. 11%、8. 87%~37. 82%,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缘毛雀麦15个类型及无芒雀麦2个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酶谱特征及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别探讨了缘毛雀麦类型之间的差异及这些类型与无芒雀麦的差异,为缘毛雀麦各类型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凉山彝族自治州扁穗雀麦的牧草生产技术,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扁穗雀麦栽培的适应区域、主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割利用、加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凉山州扁穗雀麦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大幅度提高扁穗雀麦种植区农牧民的收入,促进凉山州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聚合草单独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2∶1)混合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3∶1)混合青贮的结果,得出以聚合草+无芒雀麦(3∶1)最佳,聚合草单独青贮次之,聚合草+无芒雀麦(2∶1)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WusuNo.1)为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GA.对无芒雀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清水(CK)和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 mg/L的外源GA3叶面喷施处理灌浆期的无芒雀麦,并测定处理后无芒雀麦的分蘖数、叶长、叶宽、株高、生殖枝、小穗数、花序长、种子数、千...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不同利用年限的缘毛雀麦草地(以无芒雀麦为对照)在三个不同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量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种利用的缘毛雀麦草地在分蘖数、产草量和根茎生长等性状方面都强于无芒雀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降低速度较无芒雀麦缓慢;该类草地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一种长寿命的优良禾草草地。  相似文献   

9.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苏一号系历经16年育成的无芒雀麦新品种,试验叙述了该品种的植物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利用方法,并与对照——国家注册地方品种奇台无芒雀麦作了全面的比较,表明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整体上优于奇台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不同利用年限的缘毛雀麦草地(以无芒雀麦为对照)在三个不同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量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种利用的缘毛雀麦草地在分蘖数、产草量和根茎生长等性状方面都强于无芒雀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降低速度较无芒雀麦缓慢;该类草地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一种长寿命的优良禾草草地.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哨开展4年的牧草混播试验,并提出了在云南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宜刈割利用的牧草混播组合为非洲狗尾草+三得利紫花苜蓿,以及三得利紫花苜蓿+将军菊苣+多年生黑麦草。建议混播播种量分别为:三得利紫花苜蓿15kg/hm2+非洲狗尾草7.5kg/hm2;三得利紫花苜蓿10kg/hm2+将军菊苣5kg/hm2+多年生黑麦草10kg/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利用草种组合、施肥量、播种方式、豆禾比例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探讨退耕坡地草地建设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退耕坡地草地的建植首先需要考虑草种的搭配,其次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比例,第三是肥料的使用,第四是播种方式。在贵州中部地区退耕坡地适宜的草地建植方式为:草种为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豆:禾=1:9,肥为N:P2O5:K2O=20:30:20,播种方式为翻耕条播。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不同混播比例对草坪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北方地区草坪建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播量一定时,随草地早熟禾比例减小、高羊茅比例增大,草坪成坪速度越快,密度越小,质地越差,颜色越深,地下植物量越大,地上植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草地早熟禾∶高羊茅为2∶8处理组合地上、地下植物量均最大。当高羊茅在混播组合中的比例60%后,草坪密度、质地、地上植物量趋于稳定。6种处理组合草坪综合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AFEBCD。综合考虑成坪速度和草坪质量,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混播建坪的比例以2∶8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种分蘖芽为主,而3组分混播草地地下芽主要由侵入种的分蘖芽、根茎芽、根颈芽和根蘖芽构成,建植种芽密度占比较低;分蘖芽密度与建植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根茎芽、根颈芽、根蘖芽密度与侵入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其中,混播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gyron cristatum)”草地地下芽结构最优,可适当延长混播草地使用年限,是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混播草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以3个抗寒性较强的燕麦品种华岭444,青永久409和陇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和播种期交互作用对甘肃高寒牧区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燕麦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有显著差异,播种量和播种期对3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参试3个燕麦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播种量和播种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株高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大,株高逐渐降低;品种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对燕麦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品种为青永久409燕麦,进行合理密植(225kg/hm2)和适时播种(5月10日),是获得较高草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评定分析的方法评价匍匐型天蓝苜蓿(Medicago minima L.)、小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与禾本科草坪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播后绿地草坪的品质;同时研究它们的植株生长和根系分布,探讨豆禾混播对禾本科草坪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促进禾本科草坪草生长,豆禾混播草坪性能优于禾禾混播,其中天蓝苜蓿与这两种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效果佳,可形成致密、颜色均一的绿地草坪;在叶色上,天蓝苜蓿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深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而小苜蓿则适合与叶片颜色较浅的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混播草坪中豆科根系分布较深,禾本科根系分布较浅,豆禾混播可利用不同土层的营养物质;两种豆科植物较适宜的播量均为2 g·m-2,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最佳的播种时间为秋季。综合分析认为,天蓝苜蓿、小苜蓿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可以建造优质、美观的绿地草坪。  相似文献   

17.
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牧草播种期、混播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合比例、施氮肥量、施氮肥量和刈割次数5个管理因子,建立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参数回归模型,并由引进行产量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寻优,建立该草地综合管理优化模式,确定最佳的管理因子和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该草地以3月份播种、禾草混播比例75%、施氮肥和磷肥量分别为0.15t/hm^2、刈害3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混播,每年刈割两茬。以混播饲草的青贮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为依据,对播种第3年的头茬草初花期、盛花期,以及二茬草的盛花期3个刈割时期的牧草进行青贮试验,并对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混播利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时期刈割所制作的青贮中,混播组合E1(播种量为9 kg?hm-2紫花苜蓿+30 kg?hm-2无芒雀麦)青贮质量表现最好,尤其以二茬草盛花期青贮品质为优,此时发酵指标:pH为4.21、AN/TN为3.94%、乳酸为3.08%;营养指标:粗蛋白为16.78%、粗脂肪为3.95%,中性洗涤纤维为61.02%,酸性洗涤纤维为48.65%,可溶性糖为0.91%,该混播组合的干物质达6955.73 kg?hm-2。从产量因素考虑,在E1混播组合的生产条件下,以头茬草初花期+二茬草盛花期刈割制备的青贮干物质产量最高,为16337.13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cv. ‘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奇  武菊英  杨学军  袁小环 《草地学报》2016,24(5):1139-1145
采用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及匍匐剪股颖(Agrodtis stolonifera)等3种草坪草和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进行混播种植,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到适合与青绿苔草进行混播的草种,辅助其快速成坪并制作草皮卷。控制青绿苔草播量(6 g·m-2,12 g·m-2),按3:1,6:1,10:1的比例加入上述3种草坪草种子混播。结果表明:青绿苔草播量为6 g·m-2时混播可增加青绿苔草株高;与狗牙根6 g·m-2混播时可增加青绿苔草的根长;与黑麦草12 g·m-2混播时草皮卷起卷难度最低且完整度高。通过各处理草皮卷质量的综合评价表明,最优的2个混播组合分别是6 g·m-2播量6:1混播匍匐剪股颖(Tr15)和12 g·m-2播量10:1混播匍匐剪股颖(Tr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