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白鳝泥的发生特点及肥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鳝泥是四川盆地尤其西部广泛分布的一类耕地土壤,以田为主。白鳝泥是其基本形成过程,实质是铁、锰的还原性淋溶。由古富铝风化壳形成之白鳝泥,一般质地粘重,持水力强,铁、锰淋失量大,白鳝泥层厚。湿害和供肥能力低是其突出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2.
川西高山、亚高山冷湿地带,在冷衫为主的针叶林下,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是铁铝有机螯合淋溶和铁锰还原性淋溶的复合过程。由此形成的漂灰土,可分为腐殖质淀积漂灰土和漂灰土等亚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四川西部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后,采用“类一等”二级土地资源评价体系,通过调查访问与统计分析,确定了牧地、林地、旱地、水田四大资源类型的参评因子。同时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南红、黄壤带内,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作物一年2—3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是我国农林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本文从该区土壤发生分类、矿物组成、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黄壤发育的各种母质,以红粘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最深,可能为地带性土壤的代表,而发育于大勐龙原始林下的砖红壤尚因热量条件较低,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未见三水铝石区别于广东砖红壤以高岭[三水铝矿]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系统地论述四川中高山区森林土壤的发生、分类,阐明其基本性质及特征,划分该区森林立地类型并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提出进一步合理利用中高山区森林土壤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西南红、黄壤粘粒组成及土壤保肥力。结果表明红、黄壤粘粒矿物组成不相同,红壤的酸度及游离Fe2O3高于黄壤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红壤粘土矿物为三水铝石时,不存在永久负电荷,胶体可带正电荷,正电荷来源于游离Fe2O3。阳离子交换量黄壤高于红壤,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四年在四川盆西北地区主产脐橙及温州蜜柑的县、市,对不同土壤类型桔园所进行的秋季地膜覆盖试验表明: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②减少土壤氮素损失;③影响土壤含水量间接影响土壤磷、钾的释放。从土壤及树体养分测定还表明,地膜覆盖有利于罗伯逊脐橙及温州蜜柑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蜀丰108两年盆周山区区试产量结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蜀丰108亩有效穗数、穗平实粒数二者对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效应,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准;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以亩有效穗数最大,为0.6814,每穗实粒数次之,为0.4270,千粒重最小,为0.1281。高产栽培必须在增加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粒重,力争实现亩有效穗22—26万,穗平实粒92—103粒,千粒重25.35—26.77克的产量结构夺高产。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箭竹生长与土壤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冷箭竹在酸性、盐基饱和度小、土层深厚而石砾含量少的灰化土类上,生长良好;在石灰土类、土壤碱性、含CaCO_3、土层浅薄夹砾量高的土壤上,开花死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应用绿粘帚孢霉(Gliocladium virens)的发酵制剂、菌粉和分生孢子及其与低量PCNB联合防治由Rhizoctcnia solani引起的杉苗立枯病,结果表明各种制剂与低量PCNB的联合防治效果都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其中发酵制剂与PCNB的联合防治效果最好。在土壤中发酵制剂增殖的水平最高,菌粉次之,分生孢子则不明显。低量PCN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制剂增殖的水平。同时,R.solani的群体受到生物制剂的抑制,低于对照的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11.
工程改土对坡薄土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紫色坡薄地上实施的工程改立项目进行效益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坡薄上水土流失受到抑制,水热矛盾日趋协调,土壤养分状况改善,“陡薄瘦蚀旱”得到缓解,收到了形质兼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工程排水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良,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日趋协调,肥力水平显著提高,收到了形质兼改的明显效果。生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二郎山森林土壤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郎山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是东、西部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其东、西坡土壤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东坡以黄壤为基带,向上依次是黄棕壤、棕壤、酸性棕壤或暗棕壤;西坡以黄褐土为基带,向上依次是棕壤、暗棕壤等。两坡土壤殊途同归,最后在山脊汇为漂灰土。文中简述了主要森林土壤类型的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浸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铁、铜的形态组成及其与有效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铁主要以RES—Fe和R_2O_3—Fe形态存在;铜主要以RES—Cu形态存在,其次是FXC—Cu和R_2O_3—Cu。土壤中RES—Fe的相对含量旱地土壤高于水旱轮作土壤,而水旱轮作土壤又高于冬水田,R_2O_3—Fe、CA—Fe、OM—Fe都是旱地土壤低,冬水田最高。土壤中WS—Cu、EXC—Cu和ERMn—Cu三种形态含量:冬水田相对最高,水旱轮作次之,旱地最低。有效铁与CA-Fe和R_2O_3—Fe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铁较充足,而旱地土壤易于缺铁。有效铜与EXC—Cu和ER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铜较充足,旱土土壤则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攀西干热河谷区的小区试验,研究了6个银合欢品种在干热河谷区生长的适应性。并测定和比较了2年生银合欢林地和相应荒地的土壤剖面性状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品种1号、2号和4号生长好,生物量高,而3号、5号和6号未能渡过旱季而枯死;银合欢种植2年后,土壤剖面性状发生了明显演变,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相应的荒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四川省主要农区144县,有代表性的八年的土壤养分收支资料的统计,说明农业物质循环规模是逐年扩大了,化肥在扩大农业物质循环中已逐渐占主导地位;土壤养分逐年有所累积,肥力应是上升的;有机肥是维持农业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合化肥施用,是维持和迅速扩大农业物质循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旱轮作下的土壤锰素与锰肥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锰在植稻期间被大量还原为Mn~(21),从耕层淋失,因而冲积性水稻土全锰和有效锰低于其起源土壤(冲积土)。水旱轮作与土壤缺锰相关,但缺锰土壤必须同时具备石来性、轻质和水旱轮作的三个特征。小麦、大麦、厚皮菜、蚕豆、烟草、莴苣等对锰敏感,施锰有良好效果。缺锰土壤有效钾也较低,钾锰肥配施对小麦产量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三乙醇胺掩蔽作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全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土壤全钙,由于干扰因子多,准确度欠佳。土壤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煮后,加入氯化 和三乙醇胺,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准确度有较大提高,优于加氯化 、氯化 和氯化钠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