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双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南环境移民安置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桂西北环江县步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为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安置区的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等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取样分析。研究表明,环境移民安置地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季的特点,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为主,但有一定量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土壤质地和结构尚可,有机质和氮含量相对丰富,但磷,钾缺乏,土壤酸度大,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为例 ,分析了水库移民对库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构建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3方面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手段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指数模型,并据此构建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效应综合指数模型。通过评价,得到了垦利县县域整体和乡镇两个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效应值,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垦利县土地利用的调整分区,提出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议疏勒河移民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务院批准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水利排灌、移民安置、农林牧综合开发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甘肃省农业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是水资源缺乏。疏勒河流域属典型的干旱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鉴于疏勒河流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疏勒河开发中必须将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调整用水策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视防灾减灾与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减轻农民对薪材需求的压力,需要防止移民大量涌入而出现的燃料短缺,从而出现冲击生态环境的现象。加快城镇化建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根据柴河水库电站现状运行情况,分析评价其对水文情势、河流形态、水质、水生及陆生生态、景观和减排等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7.
8.
9.
放射性核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建君 《核农学报》2011,25(2):397-403
本文概述了核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核事故时进入生态环境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具生物学意义的几种重点核素的生态环境行为,主要包括137Cs、95Zr、90Sr、131I、3H和14C,为正确认识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状况,维持社会稳定,对制定应急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方法和途径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向着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耘昔河示范区工程建设推行了监理制。实践表明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监理制积极可行 ,效果明显 ,能有效地促进工程质量 ,控制工程投资 ,保证工程进度。通过实例分析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旨在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完善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恢复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GIMMS NDVI、ET、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等相关水文数据,基于趋势分析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讨生态恢复前后黄河中游地区蒸散发、土壤水分、地表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1982-2018年,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9.72%;在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1%,蒸散发量增加了3~4 mm;在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01 3%/a;各站点的平均径流量在1961-201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生态恢复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径流量下降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由于生态恢复和暖干化的气候背景,黄河中游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议后续黄河中游生态恢复综合考虑水资源,减少人为干扰,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河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土地利用转型的结构、空间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定量权衡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以黄河流域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与制图技术、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指数等模型方法。[结果] 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生产用地面积减少,生态用地面积相对稳定,生活用地面积不断增加。②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450 2,0.450 5和0.456 7,呈稳定上升趋势。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由东南向北部递增。④2000—2020年黄河流域牧草生态用地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率最高。20 a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前者大于后者,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结论] 城乡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应合理规划“三生”空间,优化国土资源空间配置,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水资源供给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为制定长三角地区城市水土协调利用政策提供依据,也可为"十三五规划"中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结构—功能"理论,从城市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出发,分析水资源供给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以2001—2014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结果]区域整体范围内,城市生活用水供给量与生活用地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用水供给量与生产用地规模也呈正相关关系,而服务用水供给量与公共服务用地规模不显著;就影响程度来看,生活用水与生活用地的回归系数为0.339 3,生产用水与生产用地的回归系数为0.086 7;水资源供给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其影响也越明显。[结论]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水资源供给对生活、生产用地的影响已经显现,并且对生活用地规模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产用地规模的影响,而对公共服务用地的影响尚未显现;一旦出现水资源危机,大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受到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豫西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环境特征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更加严峻。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丘陵侵蚀、河谷侵蚀3种类型,这对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以及区内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出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面积5491 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628 % ,其中> 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面积的1/5 。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影响群众生活,而且可能会加剧冲沟侵蚀。宁南县将一些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有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作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 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不能一刀切。光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的地区,可以将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配套完善的坡面水系,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输水的积极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西部生态与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该地区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5次生态输水,通过3年对输水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就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输水的积极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各有其变化规律,在时间上近河道水位响应快,远河道水位响应慢.在空间上距河道不同距离和不同河段上地下水上升的幅度不同.(2)输水后天然植被的响应主要表现在植被种类和植被盖度的增加上;(3)鉴于输水后生态响应的范围仍然较小,因此输水工程还应该继续进行并适当调整输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晋西北片、陕北片坝库控制面积占比、坝库单位面积库容等参数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晋西北片若没有坝库工程,仅靠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措施只能取得14%的减沙效益;每增加100km^2的坝库控制面积,即可提高2%的减沙效益;每增加400万m^2的库容,即可提高1%的减沙效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每提高1万m^2/km^2,减沙效益即可提高约10%。(2)陕北片减沙效益主要由坝库工程产生。减沙效益提高10%,坝库单位面积库容需要提高5万m^2/km^2。要使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沙效益达到20%以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在6万m^2/km^2以上。(3)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要实现40%左右的减沙效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达到167/m^2/k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维护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其他类似型区域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DPSIR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自然断点法和改进后的TOPSIS法对2000-2020年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 [结果] ①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从2000年的0.448 7上升到2020年的0.535 3,综合安全水平由中级升至良好; ②2000-2020年中北部区域由中级上升为良好水平,南部保持中级水平,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 ③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单项结果各不相同,趋势呈现不同变化; ④2000-2020年准则层指标障碍度年变化率,驱动力、状态和压力以年均5.81%,6.81%和5.51%速度增加;影响和响应以年均26.74%和33.43%的速度下降; ⑤主要因子障碍度从200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森林覆盖率变成了2020年的粮食总产量、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结论] 黄河干流沿线陕西段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布达到良好水平,距离优质仍有差距。因此,在未来需要找准黄河干流沿线区域定位,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绿色发展,赏罚同行,推进土地生态安全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湖南省政府提出了建立“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国生态城市”设想,以强化湘江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轴的功能。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这根主线,在分析评价生态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沿江风光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达到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