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探讨在分娩前7 d和哺乳期添加哺乳母猪营养补充料-D999利乳宝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预产期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母猪72头,随机分成2组,从分娩前7 d开始至母猪断乳当天结束,试验组在哺乳母猪料中每天额外添加D999利乳宝0.5㎏/头,对照组按正常饲喂哺乳母猪全价料。结果表明,D999利乳宝对仔猪生长、哺乳期母猪背膘损失及母猪断乳后的发情、配种、受胎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露  韩烈保  许立新 《草地学报》2013,21(4):631-636
从喷施和浸种2个方面综述了乙烯利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从处理方式、浓度、植物品种、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此外,综合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结果,从乙烯、ABA、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方面综述了乙烯利调节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五节芒02142(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杂交种湘杂芒2号(M.sinensis×M.lutarioriparius)为材料,比较了3种催熟剂(农挞、乙烯利及二者的混合制剂)对芒属植物的催熟效果。结果表明,3种催熟剂均明显降低了芒属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其中农挞与农挞 乙烯利混合制剂效果相当,而乙烯利效果最差;3种催熟剂均明显促进了芒属植物植株脱水,其中农挞 乙烯利混合制剂效果最好,乙烯利效果最差,但与农挞配制后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对芒属植物植株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上,乙烯利多表现出增大作用,而农挞与农挞 乙烯利混合制剂则表现出明显降低作用,以农挞(10 mL·L-1)+乙烯利(2 mL·L-1)处理的效果最好。综合来看,农挞 乙烯利混合制剂催熟效果最佳,且最佳浓度为农挞(10 mL·L-1)+乙烯利(2 mL·L-1)。  相似文献   

4.
母猪子宫炎发病规律与防治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集约化猪场母猪子宫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测研究,用利凡诺、宫炎清、子宫净等3种药物进行了母猪子宫炎防治冲洗,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23.5%、18.2%、56.1%。采用子宫净进行母猪子宫炎预防的试验猪场,降低全年子宫炎发病率72.1%。  相似文献   

5.
通常母猪断奶后很快就会发情,其发情出现的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d,最早的为2d,最迟的为17d。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又称母猪断奶后乏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d内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超过l ̄2个月还未出现发情征象。这是目前在集约化养猪场中普遍存在的繁殖障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后备母猪没有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母猪初配年龄过早;母猪过肥;母猪饲料中多维、矿微与钙磷不足;母猪内分泌异常;产后感染疾病等。1997年,笔者在弋阳县水碓李种猪场检查母猪配种准胎情况时,饲养员提出要淘汰6头乏情母猪,兽医也说他已用乙烯雌酚和苯甲…  相似文献   

6.
陈淑华 《中国猪业》2008,3(11):25-25
正常情况下,可繁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7天(经产母猪2~5天,初产母猪3~7天)即可发情配种。然而,生产中许多母猪在仔猪断奶后长期不发情,长者可达2~3个月的时间,其比例可占繁殖母猪的15%左右,个别猪场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7.
1母猪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母猪是养猪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生产性能较好的母猪品种有长大、大长、皮大、皮长及斯格配套系。在体型选择上,体型应较平直,腹部较大且松驰,腰部过度收缩的猪繁殖力比腰围大且松驰的猪产仔率差。应选择奶头排列整齐均匀,奶头饱满无瞎奶头、副奶头,有效奶头一般应有 7对以上。选择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的母猪。外阴部偏上的母猪,繁殖性能一般较差,经常有返情或不孕的现象。 2母猪的饲养管理 2.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2.1.1后备母猪的饲料:应采用青绿多汁饲料,优质粗饲料如苜蓿草粉、槐叶粉、花生秧粉、…  相似文献   

8.
将100头6月龄的二元杂交母猪分为2组,每组50头猪。试验组后备母猪配种前一周或母猪断奶后采用每天14 h光照、10 h暗,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红糖(500 g/t)与维生素ADE乳液(120 m L/t)等三项处理措施(简称"母猪增效三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3年。结果表明:"母猪增效三措施"可显著改善窝均产活仔数、缩短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提高母猪的母性表征等繁殖力指标,降低母猪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9.
母猪缺乳或无乳是指母猪在泌乳期间没有局部症状的乳腺机能减退所致的泌乳量显著减少 ,甚至完全不泌乳的一种病态。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或老龄母猪。仔猪出生后吃不到足够的初乳 ,诱发胃肠炎等疾病 ,甚至可造成死亡。此病使母猪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激素疗法肌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或催产激素 ,每次 2 0IU ,每天 1次 ,连用 4d ;肌注乙烯雌酚 2~ 3mL ,每日 1次 ,连用 2d。2 中草药疗法方 1:黄芪 2 0 g,穿山甲、王不留行各 30g ,车前子 2 0 g ,…  相似文献   

10.
选取品种和胎次一致的经产母猪 2 8头 ,随机分成 2组 ,对处理组母猪进行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和肌注乙烯雌酚、孕酮、亚硒酸钠 -维生素E等一系列处理。试验表明 ,处理组窝平均产仔数较对照组增加 1.14头 ,提高 10 .4 % ;受胎率较对照组提高 2 1.5 % ,分娩率提高 14 .4 % ,两组之间以上各项差异显著 (P <0 .0 5 ) ;仔猪初生重提高 8%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由此说明药物处理对母猪产仔性能的提高有效果 ,但对初生重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母猪繁殖性能是决定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我国母猪年生产力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尽管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母猪繁殖性能,但抗生素在饲料中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以及肉制品残留等问题,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植物提取物是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从植物中提取的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源添加剂产品。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植物提取物的特性及其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植物提取物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 增加青绿饲料、加强饮水在妊娠母猪的夏季饲料中,对一般体形大的妊娠母猪,前期每天喂料2~2.3千克,后期每天2.3~2.5千克,中小型母猪每天1.8~2千克,后期一般喂2千克。在饲喂中,应适当给母猪喂些青绿饲料,大约每天喂1~1.5千克,因这些饲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对胎儿生长发育和避免发生死胎有良好的效果。在喂的饲料中,可用1∶1的比例加水拌成湿拌料,并加强饮水。另外,妊娠母猪应采用定时定量的喂饲方法,每日喂3次或2次。2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养母猪头数较多的规模专业户,夏季要注意合理安排妊娠母猪的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3.
高娅楠  韩烈保  许立新 《草地学报》2021,29(10):2200-2213
为探究喷施乙烯利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植物抗旱性在基因层面的调控、作用机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试验材料,以前期获得的草地早熟禾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筛选出抗氧化酶编码基因,研究不同处理下抗氧化酶编码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情况,从基因水平探讨乙烯利对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编码基因响应乙烯利调控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亚细胞区室响应乙烯利处理的抗氧化酶编码基因数量和表达情况均不同;喷施乙烯利处理,显著改变了干旱胁迫下11个基因的表达量,Chl Cu-Zn SOD2,Chl SOD copper chaperone1,Chl MR3,Cyt APX2,Nuc MR的表达量显著提高,Chl GPX2,Cyt CAT3,Cyt GPX1,Per CAT isozyme,Cu-Zn SOD1,MR2表达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响应乙烯利调控基因数目最多的亚细胞区室依次为叶绿体、细胞质。本结果为研究乙烯利提高植物抗旱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饲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2胎母猪占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一个新建猪场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母猪淘汰更新比例为25~33%,繁殖母猪群中应经常保持17%的青年母猪。一般来说猪群平均产次不超过4产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15.
1及时治疗母猪生殖器官疾病1.1子宫内膜炎当患卡他性或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母猪不发情或假发情时,宜按活血化瘀、杀菌消炎的原则治疗。药用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薏仁、丹皮、栀子、赤芍、桃仁等,同时冲洗子宫,投入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当患隐性子宫内膜炎时,可在配种前向子宫内注入抗生素。1.2卵巢疾病出现持久黄体时,可用前列腺素5~10mg肌注,也可选用促卵泡生长素,每1d肌肉注射1000IU,或采用乙烯雌酚治疗,也可应用补肾强阳、强筋壮骨的药物,如当归、淫阳藿、阳起石、益母草、川芎、白芍等。此外还可使用激…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3~6胎母猪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7胎以上为5%~10%。  相似文献   

17.
李元凤  王亚超  何健  敖翔 《养猪》2020,(1):25-28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植物小肽对1~2胎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以及初生仔猪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0头妊娠90 d的二元杂种母猪(杜洛克伊大白,1~2胎),按随机区组法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商品哺乳母猪饲粮(含2%鱼粉),植物小肽组饲喂2%植物小肽(替代1%豆粕和1%鱼粉)。试验期共45 d(从妊娠90 d至21 d断奶)。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处理组母猪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植物小肽组弱仔减少了0.55头(P>0.05),木乃伊胎提高了0.20头(P=0.080)。植物小肽组仔猪初生窝重增加了1.26 kg(P>0.05),初生个体重增加了0.13 kg(P=0.077)。植物小肽组哺乳仔猪死淘率和腹泻率分别比对照组低31.01%和64.14%。两个处理组初生仔猪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2胎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植物小肽替代部分鱼粉和豆粕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还能一定程度增加仔猪初生重,对仔猪活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日亮  米文正 《养猪》1997,(3):13-15
母猪的生产性能:母猪作为多产家畜,目前年产29.7头仔猪的生产已成为可能。仔猪在14日龄断奶,让其母猪尽早发情,使母猪从断奶到怀孕的平均时间缩短为8天,年分娩窝数为2.7,产仔数为11头,那么一头母猪的年生产仔数为29.7头。但是,由于饲养管理技术的不善等原因,现在母  相似文献   

19.
长大母猪繁殖性能与胎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其胎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母猪的繁殖高峰在3~8胎,第1~2胎的繁殖能力较低,第8胎以后开始下降,此时母猪所产仔猪个体差异较大,且生活力下降。这一规律决定了母猪的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仅数量要求多,而且质量也随之提高,即更多的是需要复购,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大多数养猪场都饲养了长大母猪,以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生产三元瘦肉型杂种。为探讨长大母猪的繁殖性能。确定长大母猪的利用年限,我们选择了江西某商品猪场长大杂种母猪作为研…  相似文献   

20.
冬养母猪,青饲料缺乏,养殖户主要以稻糠为主,多用玉米、高粱加点豆饼作为基础日粮喂猪。但这样搭配的饲料核黄素(维生素B2)不足,用来喂母猪,就会影响母猪的生殖和泌乳机能;如长期、大量喂母猪,就会引起母猪产死胎、弱仔,甚至产下没毛猪,危害严重。在实际生产中,在喂玉米型日粮时,应提倡采用发酵饲料,即把玉米、高粱、豆饼等精饲料发酵后饲喂,这样不仅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