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恒优质鸡不同品系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强  刘益平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0):232-235
试验选取70日龄大恒优质肉鸡4个纯系与2个杂交品系共120只(各品系公、母各10只)为试验材料,对其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肌苷酸含量在品系间存在差异,其中S08品系的含量最高;除了S03与S08、S02与 S06、S02与 S08×S01、S06与 S08×S01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品系两两间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②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在各品系间存在差异,其中杂交品系S08×S01的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③性别对肌苷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部分品系不同性别间的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海东鸡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青藏高原海东鸡的屠宰性能、肉质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东鸡活重、屠体率、全半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在两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腿肌率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率母鸡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失水率、胸肌嫩度、熟肉率、屠宰后45min内72-24h后的pH值在公、母鸡不同部位的肌肉间差异不显著(P〉0.05)。鸡肉中初水分、蛋白质含量在两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脂肪含量公鸡明显低于母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麒麟鸡(卷羽鸡)的肉用开发价值。本试验分别测定并比较了在常温(26±2.0℃)和高温(33±2.0℃)环境饲养12周龄的麒麟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①屠宰性能:在常温和高温环境饲养12周龄的麒麟鸡(公母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581.16g和1540.74g,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在高温处理后,其全净膛重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处理下的麒麟鸡的腹脂重、腹脂率和肌间脂肪宽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肉品质:在腿肌方面,12周龄的高温组麒麟公鸡剪切力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母鸡的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鸡(公母平均)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在胸肌方面,12周龄高温组麒麟公鸡剪切力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母鸡的肉色(a值)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高温组麒麟鸡(公母平均)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的耐热性、较高的屠宰率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种适合热带高温地区饲养的优质肉鸡。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两个地方鸡种肉质鲜味的差异,选取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各200只进行饲养,分别在90、120日龄宰杀,测定其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长,肌肉肌苷酸含量呈增加趋势,相同日龄、同一部位,武定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微型鸡(P0.05);(2)同一鸡种间,相同日龄、同一部位、不同性别间,母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同日龄、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胸肌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6.
山楂叶总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择2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为试验动物,以山楂叶总黄酮为饲料添加剂,验证山楂叶总黄酮替代抗生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山楂叶总黄酮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4~6周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和采食量(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5);但对7~9周龄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影响不明显。(2)日粮中添加山楂叶总黄酮,显著提高了胸肌和腿肌的肉色色度百分比(P〈0.05),降低了胸肌的滴水损失(P〉0.05):其中D组和E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黄羽肉鸡胸肌的剪切力和pH值影响不显著(P〉0.05)。从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看,4~9周肉鸡日粮中以添加20mg/kg效果最佳,而且山楂叶总黄酮各添加水平组与抗生素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3种不同类型鸡屠宰性能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种不同类型鸡的屠宰性能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家禽的屠宰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择42日龄左右的AA肉鸡、皖江黄鸡和闽中麻鸡各6只,进行屠宰,分别测定其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试验结果表明:AA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均高于闽中麻鸡和皖江黄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AA肉鸡的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均显著(P〈0.05)高于闽中麻鸡和皖江黄鸡,皖江黄鸡与闽中黄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范围内,AA肉鸡屠宰性能最好,皖江黄鸡与闽中黄鸡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饲养方式对维扬麻鸡父系肌肉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网养、平养与放养)对维扬麻鸡父系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不同饲养方式对胸肌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然后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必需脂肪酸含量网养组最高,放养组最低。②放养组母鸡的胸肌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网养组,平养组母鸡介于网养组与放养组之间。③放养组母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平养组、网养组(P〈0.05)。④放养组母鸡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网养组(P〈0.05);母鸡的腿肌纤维直径、腿肌纤维密度、胸肌纤维密度3个组织学指标在3种饲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放养组的腿肌纤维密度、胸肌纤维密度都低于平养组、网养组,而放养组的腿肌纤维直径大于网养组与平养组。  相似文献   

9.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在第8、12、16周分别进行屠宰分析。结果表明,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脂肪合成关键酶FAS和ME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散养鸡的肝脏FASmRNA和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与之相应的是散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会随着增加。母鸡的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从酶活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可以看出,FAS活性与腿肌IMF含量、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腹脂率呈正相关,并且与皮下脂肪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S活性与胸肌IMF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肝脏ME活性与腿肌IMF、胸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皮下脂肪、腹脂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以3~6月龄重庆黑山羊为试验动物。配制了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23%、10.42%和12.52%的饲粮。进行了饲养试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各组山羊的日增重有增加的趋势,高蛋白质组极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1)、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P〈0.05),中蛋白质组与低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日采食量有提高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各组饲料转化率有提高趋势,高蛋白质组极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海门山羊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月龄海门山羊为对象,对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的理化形状等品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门山羊肉的嫩度、IMP含量在性别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粗蛋白质、pH、嫩度、大理石纹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海门山羊母羊不同部位肌肉的硫胺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硫胺素和肌苷酸含量比母羊高,说明海门山羊肉的风味和鲜味在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海门山羊公羊肉在风味和鲜味方面优于母羊。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取144只42日龄泰和鸟骨鸡.随机分为2组:即常温对照组和急性热应激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热应激12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1),并具有提高其热应激24h时的表达量的趋势(P〉0.05),对其恢复常温后24h、6d、20d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降低了热应激24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并具有降低其热应激12h时黑色素含量的趋势(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其恢复常温后24h时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对其恢复常温后6d、20d的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优质鸡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8个优质鸡新品系70日龄和92日龄鸡98只,将胸肌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性别和日龄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有较大差异。92日龄时D系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显著高于其它各系(P<0.05)。70日龄和92日龄时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母鸡和公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母鸡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在70日龄时公鸡高于母鸡,而92日龄时母鸡高于公鸡。不同日龄间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测定了烟台黑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肥育性能和饲料报酬都以大约克×烟黑组合较高,平均目增重比长白×烟黑提高3.19%(P〉0.05),料重比比长白×烟黑降低1.29%(P〉0.05)。两个组合的肥育猪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除pH:(宰后24h的pH)和a24(宰后24h的红度)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pH:以大约克×烟黑较高,比长白×烟黑提高3.58%(P〈0.01);a24以长白×烟黑较高,比大约克×烟黑提高8.73%(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中除胱氨酸含量以长白×烟黑组合较高外,其它16种氨基酸都以大约克×烟黑较高,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都以大约克×烟黑组合含量较高。其中,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分别比长白×烟黑提高8.53%(P〈0.05)、8.11%(P〈0.05)、7.97%(P〈0.05)、6.21%(P〈0.05)、6.11%(P〈0.05);其它指标组合间差异不显著。4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日循环高温对肉鸡线粒体活性氧产生量、钙泵活性的影响,探讨高温影响肉鸡胸肌品质的机制。研究发现,日循环高温显著升高肝脏线粒体H2O2的产生量(P〈0.05),对胸肌线粒体H2O2产生量有提高趋势(P=0.0674),导致肝脏和胸肌脂质过氧化(P〈0.05),并抑制胸肌和肝脏线粒体钙泵活性(P〈0.05),影响肌纤维膜的完整性,使血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P〈0.01,P〈0.05),表明日循环高温影响肌浆钙离子调控功能,导致肌肉中乳酸含量升高(P=0.0703),最终使肉鸡屠宰后胸肌pH1显著降低(P〈0.05),胸肌L^*、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升高(P〈0.01)。配对组与适温组在线粒体H2O2产生量、钙泵活性、脂质过氧化、乳酸含量以及胸肌pH、L^*、滴水损失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循环高温引起肉鸡氧化应激,影响线粒体钙离子转移系统功能,增加胸肌乳酸的积聚,使屠宰后胸肌pH下降速度加快,导致胸肌蛋白质变性,影响胸肌肉色和持水力,日循环高温对肉鸡线粒体功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与高温降低肉鸡采食量无关。  相似文献   

16.
郭建凤  王继英  张印  武英 《养猪》2009,(3):25-27
研究测定了专门化品系ZFY猪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腰大肌、后腿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ZFY系猪30—100kg日增重818.87g,料重比2.40;胴体性能较高,肉质良好,屠宰体重103.43kg,胴体瘦肉率67.75%,肉色3.45、大理石纹3.45,pH6.60,肌内脂肪1.55%。每100g背最长肌、腰大肌及后腿肉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都以背最长肌最高,分别比腰大肌和后腿肉提高2.70%(P〉0.05)和1.95%(P〉0.05)、1.03%(P〉0.05)和1.66%(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比例都以腰大肌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后腿肉提高0.19%(P〉0.05)和0.66%(P〉0.05)、1.79%(P〉0.05)和1.50%(P〉0.05)、2.85%(P〉0.05)和1.42%(P〉0.05)。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含量3个部位间差异不显著。肌肉脂肪以后腿肉含量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提高91.94%(P〈0.05)、112.5%(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以腰大肌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后腿肉提高0.22%(P〉0.05)、1.64%(P〉0.05);肌肉干物质含量以后腿肉最高,比背最长肌和腰大肌分别提高5.19%(P〉0.05)、4.67%(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系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比较品系对鸡肉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沉积的影响,选取9个品系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浸提法提取肌内脂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性别不同品系间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S07、D99和S06×S07 3个品系外,各品系肌内脂肪母鸡高于公鸡;肌苷酸含量在同一性别内不同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在S07、D99、S06×S01和S06×S07品系母鸡肌苷酸含量高于公鸡。本试验为鸡的进一步选育,特别对肌肉风味和鲜味特性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CAST基因作为影响鸡肌肉嫩度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优质鸡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鸡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结果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G—T),且在试验鸡群中检测出AA、BB和AB3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优质鸡肌纤维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ST基因的多态性对鸡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同日龄鸡群AA型个体的肌纤维密度高于AB型、肌纤维直径低于AB型,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AA与BB型、BB与AB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体重鸡群BB型个体的肌纤维密度高于AB型、肌纤维直径低于AB型,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AA与BB型、AA与AB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CAST基因对鸡肌纤维性状具有重要作用,推测可以利用该位点对鸡肌肉嫩度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选用420只桃源鸡以研究不同锌源、锌水平对桃源鸡生产性能和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①生产性能:锌源的添加能提高桃源鸡的日增重,且随锌源的添加呈上升趋势(P〉0.05);锌的添加降低桃源鸡料肉比,除氧化锌低添加水平(30mg/kg)外,试验前期和试验全期锌的添加能显著降低桃源鸡的料肉比(P〈0.05),试验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②锌表观存留率:锌源的添加能显著影响锌的表观存留率(P〈0.05);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多,同一锌源内的锌表观存留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锌源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羟基蛋氨酸锌组的锌表观存留率均高于或约等于氧化锌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蛋白水平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常规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的影响。选15头新生健康荷斯坦犊牛分为3组,分别饲喂蛋白含量为18%、22%及26%的代乳品,记为LP、MP及HP组。结果发现,MP组犊牛体增重高于其余2组(P〈O.05),3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98.10、829.52及628.57g/d。3组犊牛对日粮DM、EE及Ash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MP组犊牛对日粮CP的消化率较高(P〈0.05)。摄入N和粪N随日粮蛋白含量增加而增多(P〈0.05),而尿N不受日粮蛋白水平的影响(P〉0.05)。MP组犊牛对钙、磷的存留量和存留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3种代乳品的总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82.73%、83.41%及79.45%,蛋白水平对3组犊牛氨基酸(除丙氨酸外)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2%的代乳品对犊牛的增重效果和营养物质利用率优于其余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