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喝茶,以前从不讲究,不论新、旧,不管品种,想喝就喝。那次一位营养学专家朋友来家做客,讲了许多关于饮茶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这喝茶里确实大有学问。专家朋友告诉我:不同的人群,喝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茶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通的一种饮料。由于各国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饮茶习俗上也是呈现出多彩多姿、风格迥异的各种习俗。  相似文献   

3.
要学会喝茶     
周敏 《上海茶叶》2009,(3):33-33
茶有着其他饮料所没有的三大功能,即防癌、防心血管病和防辐射危害,所以,饮茶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喜爱和重视。 不过,茶叶虽好,也要会喝。所谓“会喝”,一是指懂如何品尝.二是指懂饮茶卫生,可惜人们常常不注意后者。  相似文献   

4.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关于什么是“茶道”,历代茶人却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随着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受各国饮茶风俗的影响,人们对茶道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高血压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人易患高血压病),饮茶能缓慢病情,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有必要推广、普及饮茶,来防治高血压病,今摘录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穗、港、潮”是从“一国两制”和地缘经济角度而言,“穗”是指广东省会广州市;“港”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港、澳”分别与深圳、珠海毗邻;“潮”是指汕头经济特区、潮州市。从地理位置和环境来看,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枢纽,香港和潮州位于南海之滨,与三地毗邻的佛山、东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汕尾构成的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金三角”,人口众多,超过广东省总人口(据近年人口普查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大约有9200万)的半数,“金三角”经济很发达,居民都酷爱饮茶,而且所饮用茶类,非常广泛,饮茶方法多样化并存,品茗与速饮齐跨越,茶饮共兴大发展,“饮茶热”持续升温,历久犹兴,这个“金三角”销茶热区,每年销售茶叶(包括出口外销)少说也有8万吨,(广东省近年消费茶叶约7万吨),其中高、中档茶占相当大的比重,“金三角”不仅是岭南最大的销茶区(按:岭南的地理概念是涵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而且超过国内其它省区);广州、潮州、香港三地的人均饮茶量分别是2000克、1650克、1360克,均高于全国其它大市(如北京800克、上海900克,天津、重庆二市的人均饮茶量尚无确切数据,一般了解是少于北京、上海的)高于广东省(人均饮茶量1000克)、更高于全国(人均饮茶量是426克)和世界(540克)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让我们继续来关注俄罗斯中国年。一杯红茶,两勺白糖,再加上一片柠檬,是俄罗斯人保持了三百多年的饮茶习惯,现如今,随着中国茶馆在俄罗斯越开越多,俄罗斯人传统的饮茶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颖 《上海茶叶》2005,(3):27-27
印度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的茶丸,当人们想饮茶却不方便泡茶的时候,口嚼这种茶丸能起到和喝茶一样的提神醒脑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何芳 《上海茶叶》2007,(4):45-46
茶叶,性味苦、甘、凉,人心、肝、脾、肺、肾五经,能清头目、除烦渴,有化痰、消食、利尿、解毒之功。现代人饮茶不仅养生,更讲究防病治病。本文从饮、品两方面介绍中国的六大茶类,以期大家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0.
我在青少年时就学会了饮茶,并爱上了饮茶。因我家父母都爱饮茶,平时家里每天都要泡一壶茶供大家饮用,如遇上亲朋好友,那会泡上一壶品质尚好的元宝茶招待来客,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传播,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茶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璀璨闪亮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区进行茶文化教育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力 《上海茶叶》2007,(4):19-22
唐代诗人卢仝写过一首著名的茶诗《饮茶歌》,因其语言朴素,形象动人,脍灸人口,雅俗共赏,故而传颂不止,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他以诗歌的形式、客观的内容、科学的态度一分为二地阐述了饮茶的作用。他的探索成果,  相似文献   

13.
翁余 《上海茶叶》2006,(3):30-30
茶叶是全球四大饮料之一,历经三百多年发展,饮茶遍及百余国家和地区,茶叶消费仍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人品茶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懂得茶叶是人类的良友.就懂得饮茶的益处.许多文人更是对饮茶情有独钟.并留下了一些与茶叶有关的故事与诗文。笔者选取了下面三位作家的饮茶趣事,让我们寻着他们的足迹一起来品茶吧。  相似文献   

15.
东海 《上海茶叶》2005,(2):20-20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是最早生产和输出茶叶的国家。茶叶首先由荷兰人在1610年输入欧洲,最早运去的是绿茶,后来是武夷茶。茶叶除由海路运至西欧外,还由商队陆运至东欧。1637年后,饮茶之风逐渐盛行欧陆。1657年后,茶叶已成为商业市场主要物品,从最初在药房出售为主,进入到杂货店经销。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出嫁与英皇查利斯二世以后,英国妇女界盛行饮荼。  相似文献   

16.
茶人有茶缘     
“以茶为荣向茶看齐将茶视作为人的标准,学做茶人树立茶魂把茶当成生命的清泉。”这副茶联道出了茶树和茶人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茶人、饮茶之人以及爱茶之人的共同愿望。我以为,大凡茶人总是与茶有缘的。这个缘就是心中有着茶,口中喝着茶,言中谈着茶,行中忙着茶。作为茶人,就要一生为茶奔忙,努力普及茶文化,提高茶的国饮地位,让茶为大众造福,让茶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笔者是职业海员,在海上工作生活了20多年,刚上船时,经历了漫长的海上生活后,由于缺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有经验的医生得知我不饮茶,说是得了维生素缺乏症,叫我养成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9.
白水 《上海茶叶》2007,(1):34-34
茶道形成于盛唐,是以品为主而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表现自我,包含着宁静、内省、心理净化的哲理。 唐朝德宗皇帝褒封的茶圣陆羽是中华茶道的先驱,其著作《茶经》三卷,言茶之源、茶之法、茶之具,是地道的茶道哲学。  相似文献   

20.
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饮红茶增健康运动之后,研究证明饮茶有益健康确实可信,茶叶贸易由此得到很大推动.茶叶已成为新世纪最健康的饮料之一。探讨了当前茶叶营销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四大方面的特性,对进一步完善茶叶营销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