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旨在评价重组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在临床中的效果。将40 000只三黄肉鸡分为A组、B组、C组,A组20 000只,B组19 900只,C组100只。A组与B组分别免疫疫苗A与疫苗B,C组为不免疫对照组。2周龄首免,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份。6周龄进行二免,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份。20 000只蛋鸡分为D组、E组、F组,D组10 000只,E组9 900只,F组100只。D组与E组分别免疫疫苗A与疫苗B,F组为不免疫对照组。2周龄首免颈部皮下注射,0.3 mL/羽份。6周龄进行二免,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份。13周龄进行三免,颈部皮下注射,0.5 mL/羽份。免疫后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于不同时间监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14 d,各组三黄肉鸡和蛋鸡均未出现副反应,且2~3次免疫后,疫苗基本吸收完全。免疫效力试验结果显示,三黄鸡首免2周后HI抗体即可达到5.0以上,3周后可达到完全保护水平;蛋鸡在产蛋高峰前可达到7.5 log2以上,2~3次免疫后抗体即可达到峰值9~10 log2。研究表明,不同厂家疫苗免疫后抗体均可产生100%保护,但抗体水平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讨山豆根多糖对PRRSV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依据前期已经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感染条件,D组、E组、F组、G组小鼠于试验第1、2、3天分别采用口服、滴鼻和腹腔注射3种途径联合感染PRRSV病毒原液1.0mL/只,A组、B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只。第4、5、6天,A、D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B组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脂多糖(LPS)溶液,C组、E组、F组、G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山豆根多糖(200、50、100、200mg/kg)。供试小鼠均于第14天处死,并取其脾脏制备匀浆。采用ELISA检测脾匀浆中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PRRSV感染小鼠后能升高小鼠脾脏匀浆内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水平,50mg/kg~100mg/kg剂量的山豆根多糖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山豆根多糖能有效降低PRRSV感染小鼠脾脏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1日龄矮D商品雏鸡随机分为A、B、C、D、E和对照组共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进行禽流感H5+H9疫苗的免疫。对照组不接种,A组~E组依次采取1日龄、1日龄和10日龄、1日龄和20日龄、10日龄和20日龄(0.5mL)、10日龄和20日龄免疫接种,每次接种0.3mL。每周采血1次,采用HA-HI国标法检测H5和H9抗体水平,以研究禽流感灭活苗H5、H9不同免疫时间与剂量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21日龄后各试验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免疫效果显著。仅进行1日龄免疫一次,其抗体水平较低,达不到免疫保护要求。20日龄增大免疫剂量有助于提高抗体滴度,禽流感灭活苗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均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应采取二次免疫,免疫间隔时间不大于10d。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导入长链CpG寡脱氧核苷酸3个DNA重组质粒对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将21日龄试验雏鸡随机分为6组,即健康对照组(A组)、疫苗对照组(B组)、空载体对照组(C组)、pUC26免疫促进组(D组)、pUC30免疫促进组(E组)及pUC44免疫促进组(F组),对6组雏鸡在首免后1~8周(WPI)检测其HI抗体水平并在1、4及8 WPI测定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免疫器官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2WPI,D(P<0.01)、F(P<0.01)及E组(P<0.05)HI抗体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组;在3WPI,F组HI抗体水平分别显著高于B(P<0.05)、C(P<0.05)及E组(P<0.05);在5WPI,F(P<0.01)和D(P<0.05)组HI抗体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组;在6 WPI,F组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在8 WPI,F组HI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B(P<0.01)或C组(P<0.01).在4WPI,A组胸腺指数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P<0.05)及D组(P<0.01),E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D组(P<0.05);在8WPI,E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5.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A组、对照 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C组、对照 D组 ) ,以β-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 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 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 NDV F4 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 d攻击 A组和 B组鸡、39d攻击 C组和 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 D组比较 ,试验 C组的 ND抗体提前 4 d达到 2 4 .8,并且试验 C组 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 D组 ( P<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 A组雏鸡体内 ND抗体变化和对照 B组相似 ,但试验 A组雏鸡外周血 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B组 ( P<0 .0 1或 P<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 A组鸡死亡率为 33% ,对照 B组鸡死亡率为6 3% ;试验 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 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 ,猪红细胞 CD5 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以0.5mL和1mL两种剂量接种母源抗体低于4Log2的肉鹅,并于首免后的第9、17、27、37、49、58d采血,测定其抗体水平,观察该疫苗对肉鹅的免疫效果及其抗体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肉鹅用不同剂量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且注射1mL的A组比注射0.5mL的B组抗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和评价不同剂量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免疫牦牛后的抗体差异,随机选择1岁左右的牦牛50头,平均分成A、B、C、D、E 5组,分别按照1、2、3、4、5头份剂量(每头份含EG95 50 μg)进行一免和二免(间隔28 d);免疫前及二免后15 d采血,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二免后A、B、C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40%、50%,与E组的9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组阳性率为80%,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抗体合格率均为0,C、D、E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40%、70%,E组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95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按5头份剂量免疫,间隔28 d后二免,对牦牛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的羊进行血清抗体测定 ,以建立和探讨羊口蹄疫 (FMD)的免疫方法和程序。试验将羊随机分成A ,B ,C ,D 4组。A组在首免后第 1 5天加强免疫 ,B ,C ,D组在首免后第 2 5天加强免疫 ,4个组的免疫剂量分别为 2 0 ,1 5 ,2 0和 2 5mL/只。在首免的第 0 ,1 1 ,2 1 ,31 ,41 ,55 ,70 ,90和 1 2 0天采血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B ,C ,D 3组的抗体效价显著地高于A组 (P <0 0 5) ,且持续时间较长。在B ,C ,D 3组之间 ,C组抗体效价显著地高于B组和D组 (P <0 0 5)。结果表明羊口蹄疫的最佳免疫程序为 :首免后 2 5d加强免疫 ,剂量为 2 0mL/只。  相似文献   

9.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A组、对照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CD58分子协同NDⅣ疫苗 ,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C、对照D组 )。以 β_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α_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F4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d攻击A组和B组鸡、39d攻击C组和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D组比较 ,试验C组的ND抗体提前 4d达到 2 4.8,并且试验C组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A组雏鸡体内ND抗体变化和对照B组相似 ,但试验A组雏鸡外周血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B组 (P <0 .0 1或P <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A组鸡死亡率为 33%、对照B组鸡死亡率为 6 3% ;试验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红细胞CD5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紫锥菊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免疫效果和机理,本试验用1日龄的罗斯308肉鸡作为试验材料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进行免疫。紫锥菊提取物分3种剂量组(A组0.1 mL/只、B组0.5 mL/只、C组1 mL/只)在6日龄开始连续给雏鸡口服7 d,在13,20,27,34,41日龄采血检测外周血中法氏囊病毒抗体,同时测定外周血中IL-2和TNF-α的含量,计算肉鸡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紫锥菊提取物能明显提高鸡外周血中法氏囊病毒抗体滴度,以及细胞因子IL-2和TNF-α含量,并能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所用3个剂量组中,以B组的0.5 mL/只为最佳的用药剂量。说明紫锥菊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禽流感H5亚型病毒分别免疫BABL/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间接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结果获得了3株抗禽流感H5亚型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86,1D4,7D1;其中1D4株为抗禽流感H5亚型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186株和7D1株为针对禽流感病毒N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经3次亚克隆后,100%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病毒抗体的能力。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ELISA效价为10^5,HI效价为2^11-12。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仅与相应的禽流感病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鸡新城疫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鹅副粘病毒等反应。所有这些单抗在禽流感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组鸡IL-2增强鸡四联灭活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使用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蛋白 ,经过初步的分离纯化 ,与鸡新城疫 禽流感 法氏囊 传染性支气管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同时使用 ,检测其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试验共分 5组 ,每组 1 0只鸡。其中对照组只注射四联油乳剂灭活苗 ;4个试验组 ,在注射疫苗的同时分别注射重组鸡IL 2蛋白 0 0 5mg、 0 0 1mg、 0 1 5mg、 0 2 0mg。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各注射新城疫等多联油苗 0 5mL。采用HA、HI试验测定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滴度。结果表明 :重组鸡IL 2对该四联油乳剂灭活苗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以第 3、 4组的增强效果较为明显 ,其中对鸡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抗原的抗体效价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 2 42 8和 2 2 3 0个滴度。重组鸡IL 2在使用的过程中 ,没有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证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3.
耿爱莲  张尧  张剑  陶士军  刘华贵 《中国家禽》2012,34(6):20-23,28
本研究主要比较不同禽流感免疫方法对北京油鸡生长发育、免疫效力和屠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180只1日龄肉用型北京油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30只,每10只为1个重复。禽流感疫苗H5N1来自2个厂家,注射部位有颈部皮下、胸肌、腿肌3个部位,注射剂量有0.3mL、0.5mL两种。测定0、8、16周龄时鸡只个体重,7周龄ND、H9抗体效价,9、14周龄H5、新城疫(ND)和H9抗体效价,以及16周末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禽流感疫苗颈部皮下注射可以获得和胸肌注射、腿肌注射相似的免疫效力,同时应激降低;②禽流感二次重免时可适当降低免疫剂量,即2周龄采用H5N10.3mL,3周龄采用ND-H9二联苗0.3mL,5周龄采用H5N10.3mL,均采取颈部皮下注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力;③较高的禽流感免疫效力往往伴随着屠体性状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禽流感题H5和H9亚型病毒分别免疫Balh/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了6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抗禽流感题亚型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分别命名为4B6、4A3、3H1;抗H9亚型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命名为6E6、6B6和5B4。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3-15,细胞培养上清抗体HI效价为2^7-8。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相应题或ID亚型病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禽征病毒(EDS76)等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应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在24h内迅速检测出相应的禽流感病毒。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将在禽流感的预警预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前期注射重组鸡干扰素-γ(rChIFN-γ)对肉鸡免疫应激的影响。将40羽14日龄肉鸡随机平均分成A、B、C和D 4组。于14、21、28和35日龄给A组和B组肉鸡静脉注射PBS缓冲液1mL.只-1,C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50μg的PBS缓冲液1mL.只-1,D组同期静脉注射含rChIFN-γ100μg的PBS缓冲液1mL.只-1。于36、38、40日龄,给B、C、D组的肉鸡腹腔注射含有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按体质量以250μg.kg-1计算)的PBS缓冲液1mL.只-1造模,A组同期腹腔注射PBS缓冲液1mL。记录36日龄至41日龄肉鸡的体质量和采食量,测定第3次注射脂多糖(40日龄)12h肉鸡的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并于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24和36h,测定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皮质酮(CORT)的含量。研究表明:(1)在整个免疫应激时期(36~41日龄),A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均要高于B、C、D 3组,A组的料重比要显著低于B、C、D 3组(P<0.05);(2)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C组和D组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3)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C组和D组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4)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12h,A组的CORT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24h,A组的CORT含量低于B组(P<0.01)、C组(P<0.05)和D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后36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5)第3次注射脂多糖12h后,A组IL-1显著低于B组(P<0.05),第3次注射脂多糖24h后,A组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果显示,前期注射rChIFN-γ,可以缓解免疫应激导致的肉鸡血清中IL-1和皮质酮升高,提高免疫应激时期肉鸡的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免疫应激对肉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对禽流感抗体水平的影响,选择120只试验鸡随机分成四组,试验组Ⅰ、Ⅱ、Ⅲ鸡日粮中添加0.5%、1.0%、1.5%的复方中药,对照组日粮不添加,分别于免疫后的10d、20d、30d测定HI抗体效价并进行t检验,试验组Ⅱ、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组Ⅱ与Ⅲ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复方中药对禽流感抗体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0%添加量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专家们认为,选择优质的疫苗佐剂是新型疫苗走向成功的关键。本试验将同一批次的禽流感(H5N1亚型,Re-6株)抗原分别与国产白油佐剂、法国进口白油佐剂及美国进口白油佐剂3种佐剂制备成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进行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均符合规定标准。将以上三种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0.3mL/只,在免疫后的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18日龄蛋鸡0.3mL/只,在免疫后的一周、两周、三周,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21d后二免O.5mL/只,二免蛋鸡在免疫后的两周、三周、四周、两个月、三个月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每次连同对照组5只血清用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6株)抗原测定HI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美国进1:2白油佐剂制备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1Ke-6株)免疫鸡群后,HI抗体效价最高,免疫持续—段时间后,效价仍保持较高,同时做安全检验对比试验,各肌肉注射疫苗2.0mL/只,连续观察14d,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佐剂制备的疫苗均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将200只海兰褐公雏鸡分为4组,每组50只。A组注射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黄芪多糖油乳剂灭活苗;B组注射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参皂苷油乳剂灭活苗;C组注射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通油乳剂灭活苗;D组注射生理盐水油乳剂(空白对照)。分别在免疫前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EDTA抗凝。于免疫后5、12、19 d每组每次分别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EDTA抗凝,检查各阶段各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后第12天,黄芪多糖和人参皂苷可提高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与普通疫苗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黄芪多糖和人参皂苷可提高CD4+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禽流感病毒(AIV)的复制特点和致病机理,初步研制成功了抗流感新药“呼毒灵”,并从细胞免疫的角度上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将96只30日龄AIV阴性AA肉鸡随机均分为5组,第1组不接毒,不给药;第2~5组静脉接种AIV,其中第5组作为接毒对照,其余在接毒的当天分别饲喂“呼毒灵”1、2、3号药;第6组仅静脉接种未感染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结果表明,给1号和3号药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淋巴细胞转化结果表明,“呼毒灵”1号和3号药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抵抗由于AI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