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 ,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 ,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 ,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产量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用不需要经过冰冻刺激就能出菇的菌株我们用过的白灵菇菌株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菌株在生理成熟后一定…  相似文献   

2.
董吉中 《食用菌》2004,26(4):37
白灵菇做为一种高档珍稀食用菌,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可是栽培失败者很多,高产而不高效者也不少。现把本人栽培白灵菇一点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同行能从中受益,初试者能少走弯路。1 后熟培养 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需要经过5 0~6 0天的生理成熟才能出菇。这个阶段应  相似文献   

3.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白灵菇栽培实践中,笔者发现栽培袋菌丝长满后,即使给予最佳出菇条件也迟迟不出菇,即便出菇但其产量、质量均不令不满意。不少观点认为: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必须继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待菌丝浓白、菌袋坚实、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进行出菇管理。但在具体操作中,菌丝满袋后究竟还需要培养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生理成熟,使之出菇率高、出菇较整齐,产、质量较高,笔者就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在白灵菇栽培技术领域创新出了许多栽培出菇方式,这些出菇方式对于提高白灵菇产量和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丰富了白灵菇栽培技术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河南省近几年白灵菇栽培过程中采用的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对每一种出菇方式的优劣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驯化栽培历史较短,生产中多种出菇方式并存,栽培经济效益差别很大。为此,笔者就近几年当地白灵菇生产中常用的6种出菇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于我市出菇管理方式,提高白灵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选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白灵菇天山619菌株,是我所于2002年6月19日采集于我区阿魏滩上的野生白灵菇,驯化后该菌株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低温刺激即可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8—30℃,最适宜温度为23-26℃。有效地延伸了栽培白灵菇的季节,对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和平  张振喜 《蔬菜》2009,(2):16-17
白灵菇原产于我国新疆戈壁滩阿魏丛中,1998年前后开始商业化栽培,被定位于名贵珍稀高档食用菌。因栽培历史短,技术尚不十分成熟,造成纯菌率低,出菇率低,产量低,制约了白灵菇的规模发展。数十年来,笔者始终致力于解决原技术污染率高、出菇率低、产量低、不出二茬菇等问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梁爽  高继海 《蔬菜》2022,(10):59-62
摘要:工厂化白灵菇栽培中的菌棒出一次菇后,由于含水量过低不能二次出菇,一般就被废掉不再使 用,即使进行二次出菇,也表现产量较低,且造成其他资源浪费。通过多年试验与生产实践,探索出通 过覆土方式进行菌棒二次出菇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菌棒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关 键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设施、覆土前准备工作、覆土方法、出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玫 《食用菌》2003,25(1):38-38
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又名白灵菇 ,其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味似鲍鱼 ,有“素鲍鱼”之美称 ,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近年在华北地区发展很快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销售价格下滑。有菇农反映 ,生产白灵侧耳产量低 ,成本高 ,不赚钱。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菇不整齐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一套搔菌管理模式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是提高白灵侧耳产量的好方法。现将搔菌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搔菌的时间 栽培菌袋发满菌后 ,继续培养 ,菌…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生 《食用菌》2003,25(5):37-37,39
白灵菇是近年来开发出的珍稀食用菌。由于白灵菇商品性好 ,菇质优 ,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较高 ,且食味鲜美 ,市场前景广阔 ,是今后几年很有发展前途的蕈菌种类。白灵菇目前在北方地区栽培较多 ,而在华南地区的栽培量还不很大。我所从 1999年开始从全国各地引进不同的菌株类型 ,经过 3年的栽培比较试验 ,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 ,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 ,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冬季栽培出菇 ,最适宜出菇温度在 15~ 2 0℃ ,在华南地区适宜出菇的季节较短。因此 ,栽培季节的安排非常重要。根据我所三年来的…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中高温型菌株a3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白灵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有的地区已形成产业化规模。我们在连云港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对白灵菇进行了新品种引进及选育工作,并对其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菌株a3是课题组精心选育出的优良菌株,该菌株适温性广,生长周期短,不需后熟处理直接出菇,抗污染能力强,性状稳定,生物转化率高,尤其适合夏季反季节栽培。现将其主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广杰  陈永玲 《食用菌》2005,27(1):27-28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食用菌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珍稀食用菌白灵菇在我省发展迅速,由于白灵菇只出1潮菇,废料养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平菇的生料栽培大多在秋季的9月底~11月底进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的新问题是栽培成功率低。为了充分利用菌糠废料和解决上述问题,我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废料加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建荣  赵加蔷 《食用菌》2008,30(6):19-19
荣白1号白灵菇种源引自台湾,暂定名。笔者在其独资企业工厂化栽培3年后,引入河北围场、遵化和天津市蓟县试验栽培两年来,突出表现出该菌株早出菇、不用冷库强刺激处理即可在棚温20℃条件下现蕾,菇形圆正度好,一级品率占97%,菇柄初为圆柱形,菇体随生长形成马蹄形,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总结出白灵菇出菇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白灵菇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有“天山神菇”.“西天灵芝菇”的美称.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食味鲜美,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我地区属寒温带气候,白灵菇栽培出菇季节在6月初至7月初,此时正是其它地区停产或低产季节.故极有开发前景。我市2002年从黑龙江大学引进菌株.经过4年的栽培实践.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湿冷技术对民房进行改造,作为白灵菇等低温食用菌的出菇场所,进行反季节白灵菇出菇试验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省去加湿设备,利用自行开发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环境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设定、监测白灵菇出菇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参数,试验产出了高品质的手掌形白灵菇,其外型美观、颜色洁白、肉质细嫩、口感好。  相似文献   

20.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