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流域固原二期项目区位于宁夏固原市茹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水土保持重点支流治理项目之一。项目建设依托其特殊的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资源配置为突破口,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嘎托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兼有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并交错存在,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根据该流域自然、社会经济及水土流失情况从水土保持功能角度将流域划分为三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按照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综合监管措施,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为嘎托河流域乃至西藏昌都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窟野河流域自然条件恶劣,地貌复杂、地形破碎,干旱、暴雨、风沙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多年来在该流域内开展的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对于治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长期的沙棘工程监理工作实践,详细地阐述了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监理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并结合实际谈了监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长治”工程在赤水河流域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实施“长治”工程 6年来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 96 6 8km2 ,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山区生态环境 ,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治理区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 5 98元增加到 16 2 9元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砖阳河流域下治阶地上治山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阳河流域属典型的黄土阶地与石质山区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严重 ,各业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下。 1997年被列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后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流域治理的突破口、切入点 ,下治阶地上治山 ,以建促退 ,并在保证群众口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多种经济 ,重点建设“粮食、林草、制种、蔬菜、烟草”五大基地 ,取得了良好效果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 440 0t/km2 降至 30 0t/km2 ,区域特色经济得到较好发展 ,年人均纯收入由 785元增至 12 5 4元。  相似文献   

6.
窟野河流域地貌组合复杂,水土流失剧烈,干旱、暴雨、沙尘暴频发,是入黄粗泥沙的重点产区,多年来在该流域内开展的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窟野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的沙棘栽植布局特点,详细阐述了沙棘栽植的一些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宁夏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处于“治理-贫穷-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清流河流域“顶部生态保护利用、中部生态经济开发、底部生态景观休闲”的治理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在治理规划阶段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流域经济统筹考虑,着力提升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解决流域治理反弹问题和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晋陕蒙沙棘生态工程在忻州市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实施,由于责任明确,投资到户,农民群众踊跃参加,造林成活率高达95%,保存率达86%,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隗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开辟了财源,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在总结沙棘种植推广经验的同时,就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坚硬,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本文以宁化县的紫色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圆法、干湿筛法、容重法等方法,研究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的效益。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能够促进周围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等;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沙棘中心成立20多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用实效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国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资源调查、信息库建设、开发研究、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植物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系统总结了沙棘中心在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与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