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的沙区之一,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7、2007、2017年长株潭3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Landsant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收集,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等三个参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来揭示长株潭城市群1997—2017年的森林植被生长状况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以及植被主导发展趋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植被生长状态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主导表现为退化趋势。2008—2017年间,该区域的植被生长状态回升并超过上一时段,植被覆盖度升高,植被主导表现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本文提出了优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重点建设城区绿化,加强城市绿线和生态红线保护,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NDVI的淄川生态修复区植被盖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淄川生态修复区的植被盖度遥感定量模型,研究了项目区生态修复前后(2000年和2005年)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2005年植被状况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4.06%。第Ⅰ级植被面积基本不变,第Ⅱ级植被面积减少37.59km^2,第Ⅲ、Ⅳ、Ⅴ、Ⅵ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120.59km^2,占总面积的43.37%,植被退化面积为46.95km^2,而植被恢复面积达到110.49km^2,是退化面积的2.4倍。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1,2]。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著的沙区之一[1],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3],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研究飞播植被维持年限在生产实践中有其重要的意义。项目基金: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盐池县飞机播种造林绿化荒沙技术示范”;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西部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ENVI软件,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法的剑川县2013年和2021年冬季Landsat 8影像,结合归一植被指数,计算剑川县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2013年和2021年两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8年来剑川县高覆盖度植被区域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分析剑川县各乡镇生态特色,结果表明,剑川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森林城市创建潜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12年太原市由于气候变化与热岛效应共同作用所带来的难熬酷暑,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强化城市生态绿化、降低热岛效应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和RS的广州市森林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对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采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植被冠层反射率数据,通过对多种植被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植被指数和植被类型的关系。进而对TM影像数据处理。得出广州市中心城区森林植被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34-137
以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面实测盖度值,基于TM影像建立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2002年、2005年以及2011年3个时期沙带面积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边界扩张的趋势得以遏制,植被总体上呈现由低植被盖度向中等植被盖度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植被盖度的定量反演中植被指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植被指数在遥感技术定量反演植被盖度中的作用 ,并在分析研究植被指数的种类、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未来在遥感技术反演植被盖度中应用植被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西安市域植被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5年6月和2009年6月的TM卫星影像数据,计算西安市同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大于0.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值分级,量化分析西安市1995-2009年的植被状况.结果表明:西安市NDVI均值从1995年的0.252 2提高到了2009年的0.388 2,山区与前山缓坡带NDVI高,平原区受夏收刚过的耕地裸露的影响,NDVI低;从1995年到2009年,极低覆盖度、低覆盖度和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降低了1.05%和22.25%和1.81%,而中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植被的土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2.68%和12.43%;NDVI差值指数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市还是各地势分区,均以中度改善和极度改善的面积为主体,市域内二者合计面积占到了全市有植被覆盖土地面积的86.81%,而全市域植被退化面积仅占全市有植被覆盖土地面积的5.57%;生态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户县与周至县行政边界交汇区的北部区域和山区太白山主峰一带,生态极度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区与关中平原区的交错带一线、周至县的黑河河谷、地跨临潼区与蓝田县的骊山山区和周至县的平原区等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市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及我市现代林业的特点与基本属性 ,强调林业重新定位及其必要性。提出了建设森林生态市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战略布局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城合理规划范围和森林总量指标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森林生态城规划实践,采用TM卫星数据的远红外波段信息,分析确定郑州市热岛效应分区;同时参照森林改善环境的服务半径,按乡镇级行政区综合界定森林生态城范围,进而采用碳氧平衡法测算郑州森林生态城规划区的森林总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的昆明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因素,以1988、1996、2000、2006和2010年5个时相的TM和ETM+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了昆明市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8~2010年的22年间,昆明市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平均植被覆盖度从56.2%下降到50.7%,降幅达5.5%;特别是官渡区和呈贡新区变化幅度最为显著,降幅分别为12.3%和6%。按时段分析结果,1988~2000年昆明市整体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呈增长趋势。分析认为,城市的发展与扩建导致植被覆盖度减少;应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新建公园与广场,使城市植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不同地点冬季热岛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4个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发现,冬天位于城区的悬铃木行道树下和位于城郊的马褂木林内的太阳辐射强度明显小于篮球场和草坪地;地面辐射强度和地表温度呈篮球场〉草坪〉悬铃木行道树下〉马褂木林内;篮球场、草坪、行道树下和马褂木林内的全天24h平均气温分别是6.2,6.2,6.5,6.0℃,表明4种类型城市用地之间的小气候存在差异,其中城区气温较高,具有一定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山市三乡、南区和五桂山为调查点,采用召开社区村民会议、绘制社区土地资源利用图和横断面图等方法,调查了乡村林业发展、制度变迁与林权改革的现状。并对村民的参与性在林权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与GIS的北京市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对植被状态表征较好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GIS和RS工具支持下, 选用多时相北京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出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及遥感测量法测算植被覆盖度.结果显示:北京市整体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市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不大,部分区县植被覆盖度则由于城镇化推进而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7.
张弨 《绿色科技》2021,(6):130-131,134
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2000~2015年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沈阳市林地、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空间基本格局主要集中在较低和中级水平,生态系统年均植被覆盖度状况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水区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具有减少地表径流、调节河川流量、减小土壤侵蚀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功能。森林植被变化对森林水文过程的影响会改变水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变量, 从而影响森林流域的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量, 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森林结构、森林类型、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经营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基于集水区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的结论, 即小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增加河川径流量, 而大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减少河川径流量。最后指出, 在研究单位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设备, 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过程与机理, 是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