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光发,麻栗坡县豆豉店办事处中寨村的一个皮肤黝黑的瑶族中年汉子,在收复老山战斗和八里河东山战斗的支前民工队伍里有他,云南、广西边防民兵英雄事迹汇报团赴首都报  相似文献   

2.
<正>瑶族是一个耕山民族,长期以来,唯恐入山不高、入林不密,耕了这山到那山。历史以来,瑶族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保护形成了大量的传统观念、规定和习俗,反映了瑶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萌渚岭山区,是瑶族辗转迁徙到南岭地区的大本营、中转站和发祥地。江华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人口51万,瑶族人口  相似文献   

3.
瑶族,中国南方一个古老而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与大山有着不解的情缘,一座座大山就是瑶族成长的摇篮。深山里的瑶寨,高山环抱,绿树掩映,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相似文献   

4.
正"迷迷茫茫的山,遥遥远远的路……"2017年5月24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样,背起蓝色瑶族布背包,一路扯着嘹亮的嗓子,走在圣堂山蜿蜒的山路上。一阵清风吹来,山崖上的罗汉松、变色杜鹃花点点头,像是跟他打招呼。他叫覃道腾,37岁,中等个子,身材单薄,是金秀瑶族县森林公安局大瑶山派出所所长。13年来,他破获各类刑事案30起,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97人,收缴被盗罗汉松、闽楠木、福建柏等一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5.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南边陲,这里青山叠翠、林海苍茫,森林覆盖率达72.14%,被誉为“华南之肺”。是南岭地区最具魅力的林业生态区。而这莽莽群山绵延不绝的地方,也是我国瑶族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区域,全县有29万瑶族人口。大瑶山以开阔慷慨的胸襟接纳了瑶族人,瑶族人则傍山而居,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青青的大山、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张瑜  廖诗林 《湖南林业》2011,(10):25-25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南边陲,这里青山叠翠、林海苍茫,森林覆盖率达72.14%,被誉为华南之肺,是南岭地区最具魅力的林业生态区。而这莽莽群山绵延不绝的地方,也是我国瑶族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区域,全县有29万瑶族人口。大瑶山以开阔慷慨的胸襟接纳了瑶族人,瑶族人则傍山而居,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青青的大山、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正郑万生出生在中国湖南省萌渚岭一个叫麻江源的小乡村。那里山连着山,岭堆着岭,是中国南岭千里大瑶山深处的一个千年瑶寨。他从小喝着酸酸甜甜的瓜箪酒,听着苦苦涩涩的长鼓调,住在千根柱头下地的吊脚楼,过着开门见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作为一名瑶族后裔,他向往着山外的世界。通过努力读书,他曾在瑶乡当过民办老师,  相似文献   

8.
从南岭山区瑶族的原始信仰、禁忌、生活民俗和习惯法、生产方式、乡规民约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瑶族的生态智慧,进一步阐明瑶族生态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山县古零乡安善村韦彦贵一提起自己所走的创业路,开口就庆幸自己选择对了。由于成绩斐然,韦彦贵去年被评为自治区林业劳动模范。 改革的春风刚吹进山村,当过十几年小学民办教师的韦彦贵召集村里七个瑶族同胞,反复商量开发安善荒山。最后,取得有关部门同意,他订出了开发1700多亩荒山的计划。为了解决拓荒的劳力和资金,韦彦贵毅然卖掉家里的大小牛、大猪、山羊等,多方筹措资金。他说服妻子多吃点苦受些累,尽力把家里生产生活重担挑起来。有了“贤内助”,韦彦贵开发荒山信心更足了。 1984年,签订合同后,韦彦贵便和7位瑶族农民挑着行李,风风火火地到承包的荒山安营扎寨,苦心经营他的绿坡林场。当时正值寒风呼啸,冻土如铁,他们顶风雨,战严寒,连续奋战5个春秋,成片开发出1500多  相似文献   

10.
漫话弄山     
弄山是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管辖的一个小山村,它像--座矗立于红水河畔都阳山脉上的灯塔,释放着迷人的光芒。弄山人是-一个自称为“布努”的瑶族支系,据说是蚩尤九黎族的后代,操着苗语。他们的先祖“蓝罗蒙韦”四姓族人,于唐宋年间,从宜州的庆远逐--南迁,群居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下坳、隆福等大石山区中,过起了阡陌交错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人类》2012,(2):42-49
层层梯田环绕的红瑶村寨(左图)和干栏式民居(下图)。瑶族原来是南蛮系的山地民族,有红瑶、青瑶、过山瑶、白裤瑶等诸多分支,不同分支之间在水稻文化的发达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红瑶在诸多瑶族支系中较早接受水稻文化,生产力水平较高,他们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梯田种植传统的红米,在低海拔的梯田则种植产量较高的杂交  相似文献   

12.
永福县堡里乡拉界村群众,八年来共造杉木林1670亩,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平均每户有杉木林104亩,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拉界村是一个边远的瑶族山村,全村有16户人家,2000亩宜林荒山,农村建立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很想造林,但又怕政策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斌 《中国林业》2011,(12):34-34
富川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现有30万人口,瑶族占50%多。富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素有"大风走廊"之称,年降雨量1700毫米。  相似文献   

14.
现年31岁的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林业站站长、青年民兵周旺文憨厚朴实,性格内向,却处处透着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儿。他7年如一日在野外工作,任劳任怨,坚定执着,带领全站民兵努力工作,分别荣获“全区森林采伐管理体制先进个人”、“全区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去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林业站先进工作者”。周旺文1994年从广西林学院林学本科毕业,分配到富阳林业站工作。他说:“只有从事最实际的基层工作,才能把自己所学知识发挥最大作用。”在站里,他是最勤快的青年民兵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竹子的国度,生活在长江流域鄂南地区古瑶族自古就有知竹、用竹的历史,其民间竹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由于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业化制造的影响,这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文章通过分析鄂南地区古瑶族民间竹器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探讨了其创新应用的可能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提出可通过创新设计、优化制造工艺和应用新技术手段等途径来传承和发展鄂南古瑶族民间竹器。  相似文献   

16.
八角富瑶村     
云南省富宁县共有瑶族3.8万人,分布在15个乡(镇)。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素有种植八角和爱林造林的传统习俗,凡是瑶族居住的村寨总是八角成林。据记载,摇族人民种植八角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早在清朝中期,瑶族的八角就远销到沿海及香港等地。但由于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八角的发展极为缓慢。从1695年到1949年的254年间,富宁瑶族人民种植的八角不足2000公顷,年均产量才10多万公斤。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富宁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八角作为振兴富宁经济的主要措施来抓。增拨扶贫资金来普及八角栽培技…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重点林区双牌县,一位能人挑起了县林委主任的大梁,他就是瑶族青年干部盘宗能。初冬时节,记者趁全省高效林业试点县工作会议之际采访了他。双牌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集体林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带领全县人民,一年又一年,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具有双牌特色、适合集体林区发展的新路子,谱写双牌绿色新篇章,把发展“大林业”和“高效林业”作为振兴双牌经济的战略措施。经过近几年来一系列的林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林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较深刻的变化和较大的发展。1991年,在全地区率…  相似文献   

18.
广西的甜茶     
<正> 广西瑶族家家都常备有以甜茶为原料的糖制佳品和具独特清甜的饮料。此植物系蔷薇科(Rubus suavissimus)多年生藤本灌木。据资料分析,叶含甜茶素,是低热性甜料。其甜味比蔗糖甜300倍,味纯正,常饮能健身,是清热、润肺、止咳、医治糖尿病、肥胖症的良药。近期又发现瑶族群众用来制酿酒发酵剂(即酒曲,也称酒饼)。方法是:摘取甜茶鲜叶适量  相似文献   

19.
瑶家乐     
美丽的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桂林市的东南部,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76555人,瑶族人口144192人,占总人口的52.13%,耕地总面积1.90万公顷,有林面积10.77万公顷。勤劳刻苦的瑶族人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营造着梦想中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他们不仅深爱这片土地,而且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保护这方水土。一、保护植物、动物南方少数民族对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早已有了认识。瑶族谚语说“万树千棕,一世不穷”。侗族谚语也言“毁了山,破坏了地方”。傣族也有谚语“他好因有草覆盖,草茂因土地肥沃”。有树就拥有财富的思想观念实在是生态环境观的一方良药。因此,他们、在保护植物方面形成了许多良好的习俗,如宗教习俗中的神山、神林、林村、神水等等。在这方面,基诺族有代表寨神的神林,傣族有名山。这些神杯、是山、神树被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