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自然生长条件下,桑叶对大气氟化物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桑叶含氟量与大气氟化物浓度呈极显著相关;同一枝条桑含氟量自下而上逐渐下降;降水对桑叶氟有显著清洗作用。同时对桑叶含氟量预测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春蚕桑叶氟化物中毒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找出了春蚕期桑叶含氟量日均值变化规律 ,并对变化规律成因进行探讨 ,为春蚕防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田高粱垄膜沟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膜沟种技术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把地膜当做田间微集水面,使播种后的降雨汇聚到种子播种处或高粱根部,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可使5 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聚而变成能使作物种子发芽的有效水.研究表明,垄膜沟种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高粱产量,增产幅度为38.24%.  相似文献   

4.
垄膜沟种技术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把地膜当做田间微集水面,使播种后的降雨汇聚到种子播种处或高粱根部,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可使5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聚而变成能使作物种子发芽的有效水。研究表明,垄膜沟种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高粱产量,增产幅度为38.24%。  相似文献   

5.
采用性能测试、砂柱淋洗、模拟降雨及不同田间持水量下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半干旱条件的微水溶性胶结包膜缓释肥料的材料性质及氮素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微水溶性包膜材料致密,透水率为27.52g/(m2.h),且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与普通尿素相比,微水溶性胶结包膜缓释肥料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8.5%田间持水量为氮素溶出下限,随降雨或灌水可缓慢释放出一定的氮素,微水溶性效果已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6.
陈福良 《吉林农业》2006,(11):13-13
一、田间降水1.田间降水的意义田间降水具有降水和促早熟的双重作用,玉米可以提早收获。另外,田间降水还可以缓解玉米收获入场急于扒皮的压力,避免玉米带皮入场造成的发霉现象。2.田间降水方法在玉米吐丝后45~50天,这时玉米已达到蜡熟,站秆扒开玉米苞叶晾晒促进玉米降水。值得  相似文献   

7.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在种植沟内,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可使5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聚而变成能使作物种子发芽的有效水,从而使微水变小水,小水变中水,中水变大水,可最大限度的蓄纳降水。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沟垄微型集雨技术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垄上覆膜处理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27.9%~3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5~0.38kg/m3。  相似文献   

8.
大麦成熟期养分的雨水淋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对成熟期大麦的地上部进行淋洗,以了解养分的雨水淋失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大麦体内氮、磷、钾养分的淋失量依次为钾>氮>磷,每小时淋失的钾占植株总量的0.9%—4.5%,氮、磷、钾的淋失量都随降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降雨强度对氮磷的淋失量几乎没有影响,但钾的淋洗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成熟度与氮的淋失量无关,磷钾的淋失量越接近收获期越大。淋洗后的大麦植株养分含量与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及养分淋失量都没有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通过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1技术优点1.1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5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1.2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油井影响区次生盐化土改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汉油田井场周围农田土壤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农田均受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洗盐试验,发现在加入化学改良剂进行淋洗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盐分显著下降.而田间小区洗盐试验表明,在雨水较多的江汉平原,只要采用完善的田间排水系统,即使不使用改良剂,依靠雨水自然淋洗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井场影响区以易溶于水的盐分为主.因此,做好田面排水对土壤快速脱盐至关重要.而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即自然淋洗结合使用土壤改良剂和其他农艺措施能得到最佳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统计分析表明,梅雨期降雨量、降雨日数以及大雨以上降水日数与青菜价格的关系最为密切,青菜价格随着降雨量、降雨日数及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增多而上涨;降雨量与降雨日数乘积值指标(降水指数)与梅雨期的青菜价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能综合地反映梅雨对青菜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吉县是干旱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地下水储量较低,合理应用自然降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根本途径。通过农艺措施降低田间无效蒸发和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成为马铃薯栽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适宜西吉县旱作马铃薯最优种植模式,更好地总结新技术,特设此试验,指导当地马铃薯整体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防治1.改善田间通透性如果降雨偏多,温度较高,大田蔬菜长势旺,密度大,田间通风透气性差,极易发生病害。要及时打顶,适当摘除一些枝叶,控制徒长旺长,从而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性。2.降低田间温湿度高温降雨后,地表层空气湿度迅速升高,可导致蔬菜病害较重发生,同时土壤温度急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 d内模拟降水总量80 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 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 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 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降水再分配及树干茎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麻栎人工混交林降水再分配和单株树干茎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为578.74 mm,降水以低于20 mm量级为主,且大部分集中在6-8月,其中8月降水量最大;单次降雨过程中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占林外降水的比例分别为0.53%~33.67%、64.57%~93.71%和1.76%~5.76%;干流中N、P、K元素含量与2次降水时间间隔呈正相关,而与平均降雨强度和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褐土磷素在山东降雨条件下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及其淋溶特点,采取了室内连续淋洗和模拟降雨淋洗的方法对山东省典型褐土的磷素淋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磷的淋失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施磷量处理的淋洗峰值出现时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7、P6及其它施磷处理的淋洗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4、5天;土壤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淋失量以及施磷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褐土中的速效磷能够随水发生垂直迁移,一年的降雨强度能使其向下迁移15cm左右;速效磷可以作为施磷量的一个重要指示指标。对于大多数农作物生产来说,在较低的施磷水平下(180kg/hm2以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保持在20μg/g左右,既能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又不会对水体产生危害。总之,控制施磷水平在180kg/hm2以下,可以做到高产与环境兼顾。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设施菜地一年三季作物(番茄-莴苣-芹菜)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淋失以NO3--N为主,氮素淋洗量受施氮量的直接影响,以农民习惯施氮量(N5)处理下的淋洗总量最高,全年TN淋失总量高达193.6 kg· hm-2.在N5基础上减施N40%(N3)可分别减少番茄、莴苣和芹菜季TN淋洗损失40.4%、49.2%和57.5%,同时可分别增产15.1%、39.0%和27.8%.设施菜地氮素淋洗高峰发生在揭棚期(7—11月),其中包括揭棚休闲期和莴苣生长前期.揭棚期淋洗液TN平均浓度为51.1 mg·L-1,是盖棚期TN浓度的1.7倍;TN淋洗量为129.2 kg· hm-2,约占全年总氮淋洗量的66.7%.  相似文献   

18.
四湖地区暴雨后涝渍害遥感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勤学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80-1983
通过分析降雨前后ENVISAT ASAR IMM_1P数据,总结出运用ENVISAT ASAR IMM_1P数据反演四湖地区涝渍害的指标,即涝害的反演指标为降水前后向散射系数介于0.12~0.25且降水前后向散射系数大于降水后后向散射系数,渍害的反演指标为降水前后向散射系数介于0.12~0.25且降水后的后向散射系数较...  相似文献   

19.
连年稻秸还田易对小麦产生化感作用,为探索能减缓化感负效应并适宜小麦生长的秸秆还田方式和秸秆还田量,试验以宁麦13为材料,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4. 5、9、18 t/hm~2)、不同还田方式(混施和表施处理)及覆盖稻秸后模拟降水(秸秆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差异不显著(P> 0. 05)。表施秸秆淋洗处理,小麦分蘖受到显著抑制(P <0. 05);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混施处理比表施处理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较表施处理,中高量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POD活性(P <0. 05);淋洗显著降低了小麦脯氨酸含量(P <0. 05)。综上,表施适宜的秸秆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夏,大兴安岭北部出现了长期无雨天气本文重点研究林木在无雨期后首次和第二次降水过程中对降雨金属养分元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系统对Ca、K、Na、Mg、Zn的吸收量大,使得降雨后输出系统的养分处于积累状态,另外,该地区空气尘埃含量少,不同时间降水金属养分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林内雨的金属养分元素浓度却有着明显变化。从再分配降水金属养分元素浓度变化情况来看,兴安岭落叶松林除了对Ca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和能迅速脱溶较多的K和Na外,林分能大量提供Zn,但对其它微量元素影响不大,可以说林木是降水金属养分元素的分布、循环、集累、亏损、输入、输出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