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草莓病毒病侵染程度及无病毒苗大棚栽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草莓已受草莓斑驳病毒等病毒病的侵染,且侵染程度在全国属于重区;大棚栽植草莓无病毒苗,增产、增益效果明显;UC5等不仅是鉴定草莓病毒病的理想指示植物,而且还可利用选择无病毒母株,简化加速无病毒繁殖进程。 相似文献
2.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是多年生浆果类草本植物,世界各地普遍栽培.草莓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水果,果实含糖量达11%左右;有机酸含量为1%~1.5%. 相似文献
3.
(续前)3草莓脱病毒技术草莓的一些优良品种由于连续多年营养繁殖,使病毒不断传播、蔓延,为害愈加严重。而草莓植株本身没有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目前又没有特效药剂或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带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和茎沟病毒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的研究表明,金冠、桔苹、发现(Discovery)、拉克斯坦(Laxtonssupeb)等4个苹果品种。1年生无病毒苗木的干周,比带毒苗木增长10.5%,2年生苗本增长11.8%(表3)。于绍夫等(1988)的研究表明。无病毒苹果苗木具有较强的二次校抽生能力,表3无病毒苗木与带毒苗木生长情况比较(英国东茂林)*砧木为M26嫁接在M26、M7、MM106等自根砧上的乔纳金等4个品种,平均单株二次枝重为1.0—8.4条,二次枝平均长度10.50-42.70厘米(表4略)。嫁接在M26中间砧上的红星等9个品种,平均单株:二次枝量1.0—7.4条,二次枝平均长度2.0—40.30厘米(表5略)。无病毒苹果苗木这种较强的二次枝抽生能力,为提早结果、早期丰产,提供了优良的生物学基础。2.无病毒苹果树势强,枝量增长快,枝类转化迅速,早实、丰产。于绍夫等(1992)的研究表明,嫁接在M26上的乔纳金,1—3年生树的平均干周为6.1、9.9和12.55厘米,平均树高为156.7、222.6和190厘米,平均亩枝量为2146.3、5384.8和27432条,树冠覆盖率为10%、 相似文献
6.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4年第6期52页)(二)潜隐性病毒病害。苹果的潜隐性病毒病害,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典型症状。一旦把带有潜隐性病毒的接穗或砧木,嫁接到感病的砧木上,或嫁接上感病性的品种时,就会... 相似文献
7.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5年第1期50页)三、病毒的脱除与检测(一)病毒脱除技术苹果病毒的脱除,通常采用热处理脱毒和茎尖培养脱毒等两种方法。1.热处理脱毒:据研究,苹果树在37±1℃的温度下,生长1个... 相似文献
8.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四、无病毒苗本的繁育(一)无病毒母树园的建立的繁殖园地的选择1.建立无病毒母树园: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可按图12所示,分级建立采穗用的无病毒母树园,以满足生产无病毒苗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接上期第38页)表11无病毒苹果树与带毒树果实大小的比较(英国东茂林试验站)表12无病毒金冠与带毒金冠果实质量的比较(荷兰.1982)果锈程度分为4级:光洁,轻微果锈,中等果锈.严重果锈... 相似文献
10.
11.
草莓脱毒种苗繁育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草莓繁殖,主要靠匍匐茎分株途径,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植株中积累多种病毒,使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近年,利用组织培养手段脱除病毒,繁殖脱病毒种苗的技术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红实美草莓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病毒的红实美草莓为材料.时试管苗热处理脱毒和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的成活率和脱毒率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能显著提高脱毒效果,比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效果好;其中剥离0.5~0.6 mm的茎尖培养成苗,试管苗0.5~1.0 cm高时40℃(4 h)~250C(20 h)变温处理4周,再次剥离0.5~0.6 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成活率85.6%,脱毒率98.8%. 相似文献
15.
草莓脱毒及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离培养0.3mm的草莓微茎尖,脱毒率可达100%.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 BA1.0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十BA0.5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BA0.1mg/L 活性碳1.0g/L. 相似文献
16.
草莓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草莓"丰香"品种为材料,利用匍匐茎剥取茎尖,以茎尖培养结合改良热处理、冷处理、二次脱毒等方法来进行草莓脱毒研究,用电镜及野生草莓小叶嫁接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脱毒效果与剥取的茎尖大小有关,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以0.5mm(毫米)大小剥取茎尖,直接剥取茎尖法不能够彻底清除病毒,而二次脱毒法、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冷处理 茎尖培养法等获得的植株都没有检测到病毒,脱毒效果良好.其中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的茎尖成活率最高,达47.37%.因此最适宜的脱毒法为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即先将草莓匍匐茎放在40℃热水中处理4h(小时),再剥取≤0.5mm(毫米)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Ioannis E. Tzanetak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6,16(4):142-147
ABSTRACTStrawberry is susceptible to several systemic pathogens and, in particular, viruses. There are several examples of disease epidemics that resulted from virus-infected propagation material and led to losses estimated in the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This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actions need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similar outbreaks by developing a systems-based approach from breeding to the commercial field. This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 tools that allow for the detection of all known viruses infecting strawberry but most importantly for the discovery of viruses that circulate in the system undetected and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past epidemics. Surveys in commercial fields have yielded a map of the most prevalent viruses in strawberry production area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knowledge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nascent National Certification Program for Strawberry.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