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丰北丰9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对2008年与常年降雨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伏秋干旱对大豆生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伏秋干旱形成了伏秋气温高、土壤和大气干旱的环境,使开花至成熟阶段大豆生长发育受协迫,大豆开花至成熟阶段天数明显缩短,致使整个生育期的缩短。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前期,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都呈缓慢递增的趋势,但增幅较小,而后期增幅明显;在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幅不同,花荚期大于苗期。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云烟87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控雨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烤烟云烟87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团棵期干旱16 d处理和长期干旱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8.62%、41.27%,旺长期干旱13 d处理的下降了47.61%,现蕾期干旱16 d处理及长期干旱处理的几乎下降了一半;在干旱结束、恢复正常管理后,叶绿素含量逐步增加,其中干旱7 d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恢复最快,干旱13 d以上各处理的恢复得慢。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辣椒不同生育期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湘研5号辣椒为试材,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测定干旱胁迫下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苗期的组织相对含水量,AsA含量和Chl含量比开花期下降幅度小,苗期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比开花期,结果期增加幅度小,而苗期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苗期维持着相对较高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复水后,苗期的生理机能容易得到修复,而开花期和结果期的生理机能难以恢复,在这三个时期中,干旱胁迫对开花期的损害最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6.
夏国军  胡刚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1-17422
[目的]在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测定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对叶片蛋白质、核酸代谢从时间、空间上进行讨论。[方法]将小麦生育期划分为出苗至拔节(前期)、拔节至开花(中期)、开花至成熟(后期)3个阶段,同时设3个水分梯度,即田间持水量的30%~40%、50%~60%、70%-80%。共9个处理,测定冬小麦叶片的蛋白质、核酸含量和叶片渗透势,分析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叶片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质、核酸含量下降,其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较明显。随小麦的生长发育到孕穗、灌浆阶段,叶内蛋白质、核酸含量下降,尤以核酸含量下降较早,下降幅度也较大,显示大量的N、P从叶片中运输到籽粒中,这是一种库源关系。[结论]从整个生长发育来看,干旱加速蛋白质、核酸分解,促进冬小麦器官早衰。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 ,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与对照相比 ,皖麦 38和皖麦 19分别减产 6 1.95 %、6 0 .89%和 43 .35 %、43 .2 1%。蜡熟期的干旱胁迫对小麦有增产效应 ,2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 7.40 %和 11.34%。  相似文献   

8.
在垄作、密植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建议要重视干旱,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马铃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测定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指标、串薯比例和产量。[结果]冀张薯8号在发棵期干旱协迫处理单株薯块数、匍匐茎数、成熟率及产量分别为3.80块、14.6条、26.03%及19608.72kg/hm2,夏波蒂分别为2.40块、7.32条、32.79%及13170.30kg/hm2,均为最低值。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冀张薯8号在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单株串薯比为18.18%;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夏波蒂开花期则是关键的时期,单株串薯比为34.38%。[结论]不同生态型马铃薯品种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发棵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产量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冀张薯8号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影响最大,而夏波蒂在开花期影响最大。土壤水分过于充足降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挞下小麦体现人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高,特别是极性氨基酸和胁迫较为敏感,拔节期土壤干旱对小麦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影响比开花期干旱大,复水后,随着小麦生长的恢复,叶片中游离氨其酸水平爱渐近对照,另外,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干旱均使小麦产量降低,胚同抗旱性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米脂肪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16份小米品种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小米6种主要的脂肪酸中,亚油酸为70.01%,油酸为13.39%,亚麻酸为1.96%,棕榈酸为8.34%,硬脂酸为4.38%,花生酸为1.72%。小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5.54%。聚类分析表明,我国小米亚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北方省份高,南方省份低的趋势。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是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相似文献   

12.
蛋氨酸是大豆种子中主要限制氨基酸。栽培技术对大豆种子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很少报道,在黑龙江省海伦县东风乡保卫村进行的大豆规范化栽培试验中,重点分析了栽培技术对种子蛋氨酸、赖氨酸含量的影响。通过3年试验得出的结论为:农业技术措施对种子氨基酸的含量有影响;凡有利于提高产量的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种子蛋氨酸的含量;零水平实施值是适合当地大豆生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养分吸收及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到叶片,成株期主要分配到果实,果实干物质含量占总量的40.98%~44.99%。施用有机肥处理植株总的干物质含量均比施用化肥处理的高,尤以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表现最好,较其他处理增加2.53%~21.11%。黄瓜苗期根和叶当中的氮磷钾含量较高,成株期养分主要分配到果实,果实中氮磷钾之比为2.13:0.79:5.23,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植株各部分养份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成株期70%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增加7.58mg.kg-1~31.98mg.kg-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6.94mg.kg-1~22.94mg.kg-1,速效磷含量增加了4.18mg.kg-1~53.03 mg.kg-1,因此从本试验结果看,施用70%的有机肥且套种三叶草是温室黄瓜有机栽培可选用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臭氧—生物活性炭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用“水分适宜度”作指标,分析黑龙江省各地的自然水分状况对大豆生产的适宜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种植丰产大豆(亩产250公斤为目标)的水分适宜程度分区图。  相似文献   

16.
旱育秧水稻不同生育期灌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 和镇稻88 为材料,苗期旱育,本田期分成分蘖期、分蘖末期、拔节~抽穗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5个时期,各时期设置土壤水势0 (CK)、- 15、- 30、- 45 和- 60 kPa 5 级水分处理,观察了各生育期不同处理的产量。依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旱育秧水稻各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势指标; 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为0~- 15 kPa,分蘖末期为- 15~- 45 kPa,结实期为- 15~- 30 kPa; 和各生育期灌溉的土壤水势下限指标: 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为- 15~- 30 kPa,灌浆前期为- 30 kPa, 分蘖末期和灌浆后期为- 30~- 45 kPa。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20个油菜籽产区,采集了用低温机榨饼(低温饼)、95型和200型机榨饼(机榨饼)、预榨-浸提粕(粕)三种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菜籽饼样品179个。并用世界公认的分析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含量,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并从中选出20个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强饲法测定了鸡对菜籽饼粕各氨基酸的真利用率(TAAA)。并用化学-色谱法测定了74个样品中可利用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低温饼比机榨饼和浸提粕均高,且差异显著(P<0.01)。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43%和153%(P<0.05)。低温饼各氨基酸利用率均高于机榨饼(P<0.01)。与粕相比,除甘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1)。机榨饼与粕相比,除蛋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1)。氨基酸总利用率的顺序是:低温饼>粕>机榨饼,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由此可见生产工艺对菜籽饼氨基酸利用率有明显的影响。实验结果还发现,不论是可利用赖氨酸含量(化学 - 色谱法)还是赖氨酸鸡的真利用率,均与菜籽饼(粕)中赖氨酸在蛋白质中的含量(x)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等于0.68(P<0.01)和0.93(P<0.01)。回归公式:可利用赖氨酸% = 28.15+12.5x;赖氨酸真利用率(鸡,%)= 42.92+8.28x。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Dryza sativa L.)籽粒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在抽穗后第3天达到高峰;脱落酸(ABA)则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在抽穗后第7天,第二次在抽穗后第26天之后;而乙烯则在抽穗后第13天之前保持较高的水平。多效唑处理均提高了籽粒的细胞分裂素和ABA 含量。在一般情况下,多效唑处理减少稻穗的乙烯释放。另外,多效唑处理提高稻米的氨基酸总含量20%~30%,改善了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