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根本不存在禽流感新变异!”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以非常坚决的语气表示。贾幼陵指出,中国根本不存在新变异的所谓“福建病毒”,他还强烈批评了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副教授管轶等人的有关研究:“通过不合法手段取得病毒样本”、“数据不真实”、“研究方法不科学”,“结果也毫无根据”。10月31日.管轶和美国科学院院士韦伯斯特(Web- ster)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的文章。文章的研究结果指出.H5N1禽流感已出现变异病毒“福建病毒”,该病毒去年3月首次在福建发现,而中国广泛使用的疫苗对该病毒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2):27-27
10月31日,香港大学教授管轶、美国科学院院士韦伯斯特等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联合发表题为《中国H5N1流感变异株的出现及流行》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观点:在中国南方地区分离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福建病毒”;中国广泛使用的疫苗对该病毒没有保护作用;中国南方曾有5个病例是由该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已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的禽类中暴发,有可能在东南亚甚至整个欧亚大陆造成第三次禽流感大流行。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认为,该文章引用数据不真实,研究方法不科学,作出的推测不成立,完全不符合事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也有类似看法。并在11月10日表示.中国根本不存在新的变异的禽流感“福建病毒”。所谓东南亚国家禽流感疫情是中国疫情引发的.以及将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第三次流感大流行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2):16-16
智利今年前9个月牛肉出口量为637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1%,其出口额为207.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这主要是国为牛内在国内价格升高和因美元贬值而使竞争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饲料研究》2004,(12):47-48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禽流感病毒在鸭子身上变异之后,将更具致命性,必须对此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他们通过试验发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尤其是一些在看上去健康的鸭子身上隐藏的H5N1病毒。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06,26(4):384-384
美国科学家在日前出版的《分子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禽流感病毒变异的早期预警系统,及时提醒科学家,禽流感病毒何时变身为能够轻易感染人类的可怕杀手。路透社报道说,美国加州拉霍亚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Ian Wilson说,通过这种名为“多聚糖阵列”的检测,他们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只要发生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异,就会在人群中引发大流行。从2003年开始,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已经造成7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兽医导刊》2006,(11):58
11月10日上午,国新办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了我国大陆地区人禽流感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11,(10):85-86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报告称,"禽流感H5N1病毒已出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息立即引发多国卫生监管部门的重视。有报道称,中国及越南部分地区已现该变异病毒,目前认定为H5N1-2.3.2.1.。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今天说,一种能致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正在鸭子体内变得更加致命,必须迅速加以控制。他们发现,在看似健康的鸭群当中传播的所谓H5N1病毒在不断变异,结果更可能使老鼠之类的哺乳动物——或许还有人类——染病致死。研究人员发表本周出版的《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文章说:“我们的发现表明,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看似健康的高致病禽流感向鸡和哺乳动物传播。”与一般的流感不一样,H5N1病毒目前尚不能在人之间传播,因此不会造成人的传染病。但是,流感专家说,变异迅速的病毒可能随时获得这种能力。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禽流感病毒在鸭子身上变异之后,将更具致命性,必须对此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在6月2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他们通过试验发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尤其是一些在看上去健康的鸭子身上隐藏的H5N1病毒,这种病毒正在变得对老鼠等哺乳动物更具致命性,而老鼠和人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较为接近。研究人员在1999年到2002年间从大批鸭子的身上采集了H5N1病毒样本,然后把不同年份的样本接种结鸡、老鼠和鸭子,鸭子都没有被感染,而鸡则大部分生病并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禽》2004,26(13):12-12
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禽流感病毒在鸭子身上变异之后,将更具致命性,必须对此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在6月2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他们通过试验发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直在不断变异,尤其是一些在看上去健康的鸭子身上隐藏的H5N1病毒。这种病毒正在变得对老鼠等哺乳动物更具致命性,而老鼠与人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较为相近。研究人员在1999年到2002年间从大批鸭子身上采集了H5N1病毒样本,然后把不同年份的样本接种给鸡、老鼠和鸭子,鸭子都没有被感染,而鸡则大部分生病并死亡…  相似文献   

11.
《动物保健》2006,(11):58-58
11月10日上午,国新办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了我国大陆地区人禽流感的监测结果。他说,2005年10月至今,中国内地一共发生了20例人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美国华人女科学家破解H5N1禽流感病毒“死穴”中新网12月7日电:据香港《太阳报》报道,随着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不时出现,令世人闻其色变,找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动物传染病呈现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病原体变异而引发的疫病逐渐增多。比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高致病性蓝耳病在2004年、2006年的流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毒株的不断变异。造成自2000年以来每2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口蹄疫病毒的不断变异,使该病呈现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圆环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毒株的不断变异。致使这些病毒长期隐性感染畜群,造成畜群的高发病率。蓝耳病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毒株、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fH9N2、毒株的感染有一个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禽业导刊》2013,(15):53-53
为进一步做好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13年下半年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于2013年8月5日发布。 一监测目的为及时发现和掌握H7N9禽流感病毒在动物群.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评估传播方式和规律,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变异趋势。及时清除动物群体中的H7N9禽流感病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的复制腿体系的PB2基因有多种类型的适应性变异,或可解释H7N9不同于其他禽流感病毒适应机制的原因,令它感染人的能力高于其他禽流感病毒。研究结果近期已在国际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一、2018年度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2018年1-12月,累计送检样品约2000份,H5N6病毒,约占95%;H7N9约占4.5%,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主要流行高致病禽流感H5N6亚型。(一)H5N6病毒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仍处于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表声明,呼吁全世界密切关注今年秋冬季有可能再度出现的大规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为此做好准备。声明说,有迹象表明,H5N1禽流感的变异病毒正在亚洲蔓延。在今年春天暂停给家禽接种疫苗的越南,其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已被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侵袭。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2013,34(9):7-8
为进一步做好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根据当前防控形势,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13年下半年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监测目的为及时发现和掌握H7N9禽流感病毒在动物群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评估传播方式和规律,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变异趋势,及时清除动物群体中的H7N9禽流感病原提供科学依据。二、监测要求结合《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农医发[2013]9号)中有关禽流感监测工作安排,开展下半年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禽流感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2002~2014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SCI、EI、核心以及CSSIC来源期刊的论文数据为对象,对我国禽流感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禽流感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学科;禽流感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核心期刊《中国家禽》载文最多,畜牧兽医、动物相关期刊是禽流感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变异、H5N1、H9N2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致病力、跨种感染和传播机制以及禽流感疫苗、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是目前禽流感研究领域的热点。上述结果为了解我国禽流感研究现状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负责人孔宪刚博士4月22日宣布,我国科研人员采用国际先进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构建出一株与高致病“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抗原一致、鸡胚增殖滴度高的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新型疫苗。这两种疫苗分别是,“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孔宪刚博士介绍,科研人员是用重组DNA技术,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分离株的两个基因同源,重组到鸡痘病毒疫苗株的基因组中,从而构建出重组鸡痘病毒。动物试验表明,重组鸡痘疫苗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