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日寸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币斗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带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江西饲料》2008,(3):47-48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通过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阐述,提出了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爆发了始称“高热病”的猪病疫情。其死亡率高并呈多发态势,再加上最初人们因无法确知其病原与流行病学,故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为查清病因,农业部迅速组织专家进行攻关,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田克恭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2007年1月,最终确定为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是猪“高热病”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随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研究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RT-PCR诊断试剂的开发工作。目前,该新型疫苗已经投入生产,并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此,我刊就猪业生产者及猪产品消费者关心的若干问题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田克恭研究员及多年从事猪蓝耳痛研究并在此领域卓有建树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的宋长绪士进行了采访,现将采访实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通过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阐述,提出了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农业部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殖技术》2007,(5):49-49
5月8日,针对广东近期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农业部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正确分析疫情形势,加强猪蓝耳病监测。一是即将进入该病高发季节。该病夏秋季多发,高温高湿季节是该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二是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农业部证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疫病,又称"猪高热病"。本文从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07,(7):5-5
<正>农业部终于对去年肆虐国内养猪业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因作出了权威的结论。4月3日,农业部下发了农医发[2007]10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经科技攻关,在病猪体内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株,证实疫情主要由该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6):13-13
近期发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猪”高热病”疫情。已被确诊为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5-月8日。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分析疫情形势,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4.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区的猪群发生了以无名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固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目前,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由于猪蓝耳病会导致猪免疫调节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养猪生产中,猪群患有蓝耳病时,容易造成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链球菌病,乙型脑炎等多种病的免疫失败,容易造成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征及防控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琳  肖肖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1):36-3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为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有关该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要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近期发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猪“高热病”疫情,已被确诊为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月8日,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分析疫情形势,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驿站     
<正>农业部确定高热病病原针对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经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该病发生后往往引起严重的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现,然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PRRS于1995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生,郭宝清等1996年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RRSV。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最初许多人称之为“高热病”,2007年1月,农业部最终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蓝耳病”。笔者对本病的防控问题作了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