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杉属为自垩纪遗留的植物,现全世界约有40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包括变种),集中在东北东部、西北、西南的高山地带。本属各树种为全世界重要的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其木材经济价值高,可供建筑、桥梁、舟车、电柱及造纸等用材,还有一些树种可作为特殊用材,如:制作乐器、滑翔机等。云杉的针叶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可提取烤胶等。 相似文献
2.
3.
呼和浩特树木园珍稀濒危树木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在呼和浩特树木园迁地保护栽植的17种珍稀濒危木本树种,经引种驯化,观察每个树种生长表现,生态适应性及物候习性等,绝大部分能够在我园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表现良好,有的己经推广到生产中去,同时对迁地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树木园从1976—1987年间开展乔灌木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中,通过人工栽培逐渐已在我园安家落户的几个有经济价值、有发展前途的绿化和造林树种,并扼要介绍了这些树种的产地、适应性、生长表现以及引种驯化的方法。他将对我区西部地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及造林部门在选择树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温带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树木园针叶树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和浩特树木园针叶树引种,经过40年不断试验研究,现已成功地引种针叶树59种。其中松科冷杉属2种、云杉属20种、落叶松属5种、松属17种、黄杉属1种,柏科侧柏属1种、圆柏属7种、崖柏属1种、刺柏属3种,三尖杉科粗榧属1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1种(附引种名录)。这些树种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引入本园,极大地丰富了温带半干旱地区针叶树树种资源,生长最长的有38年生的樟子松,最短的也有10年历史,且大部分已参 相似文献
6.
7.
呼和浩特树木园云杉属(Picea)引种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树木园,在长达30多年云杉属引种驯化试验中,先后从国内外引种22种,1变种,现成功引种栽植的云杉有16种,1变种,另有1种待定。其中有12种已开花结实。根据我们引种栽植多年观察试验,认为云杉类的引种潜力很大,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有的种类可进行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呼和浩特树木园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隶属于林科院管理,占地面积330亩。树木园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建设较早的专业植物园之一。园内设有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和苗圃等5个专业区。现有乔灌木树种达500种以上(包括变种),分属55科、130属,其中,经济树种、观赏树种和珍稀树种36科、81属、256种,而且70%以上是第一次引入本地区;针叶树引种62种,其中较丰富的是云杉属,20种。1999年呼和浩特树木园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和广大中小学生经常来园进行植物学实习和生物课教学,已成为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科普教育宣传基地。 相似文献
12.
13.
14.
贵州省林科所树木园,在贵阳市郊东南方向八公里,地势较平坦,是高原丘陵地貌,海拔1105.1米,东经106°42′,北纬26°38′。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5.2℃,最高35.4℃,最低-7.8℃,年降雨量1128.3毫米,属中亚热带气候。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山地黄壤,结构粘重,PH5~5.5左右,土层厚约一米以上,肥力条件差,水源不足,少部份 相似文献
15.
16.
从1984年开始到1987年末,在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对主要乔灌木树种的萌动、展叶、开花、结实、落叶等进行了系统的物候观测,了解了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节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气候的关系,为引种驯化,科学地植树造林,抚育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赣南树木园内521个引种树种物候、生长动态长期观测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如用聚类分析揭示物种间物候期与生长的相似性并进行数量分类;用典范相关分析揭示两组物候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物候期预报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对一些物种苗期进行生长节律分析与月生长建模,为物种苗期田间管理进行有价值技术储备;对物种测树指标进行数学建模,有利于了解物种生长特性,为引种与推广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资料.统计分析手段以简取繁,除引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外,还藉助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建模与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树木园是内蒙古林科院几代科研人员智慧结晶的体现。如何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前题下 ,进行开发建设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举 ,走良性循环之路 ,本文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20.
贵州省林科院树木园珍稀树种引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贵州省林科院树木园引种保存49种珍稀树种的生长情况及引种栽培技术;了引入树种与栽植地环境间的关系,并对引种成败的主要原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