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2,(13):34-35
水稻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实现"确保九年丰,力争九年增"的目标,关键在水稻。据分析预测,今年江苏省水稻重大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将重于2011年。为切实打好水稻重大病虫歼灭战,努力夺取水稻丰产丰收,根据农业部和省有关粮食生产要求,特制订本方案。一、发生趋势分析水稻重大病虫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预计总体将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1949年以来产量及面积视角的我国水稻生产变动相关文献,从水稻生产时序动态特征、空间布局演变、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中国水稻生产变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随时序纵向变化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增2减、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量徘徊增长、生产波动阶段性特征明显;以籼为主,粳升籼降,同时"单改双"转为"双改单"。其空间布局演变特点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由南向北迁移、由东向中聚拢;种植面积与产量重心变迁轨迹略有不同,但大致向东北方向移动;种植品种在区域变化上显示出"北粳南下"态势。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水稻总产量、单产水平、种植面积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总结,展望我国在水稻生产变动方面下一步的可能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情况,以明确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与竞争力缺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三省水稻不具有结构优势,主要原因是单产增长率低于主产区。大豆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存在偏离。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快及大豆单产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生产不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黑龙江省大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是缺乏结构优势。近年来,杂粮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迅速导致东北三省杂粮和小麦生产处于全面劣势。要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应该加快实施水稻良种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引进优质专、特用玉米品种;划定"大豆生产特区",建立健全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杂粮作物的科研投入并建立标准化的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丰市水稻生产坚持增加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水稻产量和效益实现了"十连增"。为进一步促进大丰市水稻生产,总结分析了2013年大丰市水稻生产情况,并对2014年水稻生产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民收入"九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在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导致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存在危险与隐忧。因此,客观地分析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杂交稻生产和现代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冷害是影响东北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本文利用东北1:400万地理信息数据和东北三省76个气象站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以及气候资源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出东北水稻冷害的指标,建立冷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并根据冷害分级指标,将东北划分为轻冷害和中度、重、极重冷害等4个冷害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和建议,更好地了解东北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并为东北水稻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环境与条件因素差异大,农户年度水稻生产规模、生产投入、生产环境与条件及国家的水稻政策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2015年,对湖南、浙江、黑龙江三省的1 540农户进行了调研,比较了不同年度间各生产因素的变动差异,研究水稻生产环境与条件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更好地发现水稻生产内在的影响性质与影响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动特征;水稻产量与是否种植超级稻品种、水稻生产环境、水稻生产条件等各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影响水稻产量因素中,在P0.01水平下,稻农对水稻品种的满意度、农民是否种植超级稻品种、农民对水稻政策与措施的满意度3因素与水稻产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在P0.  相似文献   

8.
孙进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62-63
结合阜南县水稻生产实际,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品种及田块、病害、药害及土壤元素失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包括更换田块、适当提高含硫元素肥的施入比例、避免污水灌溉、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以期为减轻水稻生产上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是中国最大的粳稻生产区,分析预测其未来产能及外供能力,对及早谋划全国粳稻生产布局规划、满足日益提高的粳稻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对东北三省粳稻生产现状、未来粳稻产业发展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模型对全国水稻生产、消费进行预测,推算出东北三省粳稻产量、农村居民稻谷总消费量及可商品化稻谷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获得"十一"连增,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4.22亿kg,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户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1000个农户种植玉米、水稻及大豆的生产行为以及市场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数据,采用H-P滤波模型以及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RLI)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年季波动特征,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波幅属于弱幅型。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角度,生产力效应是周期内江西省水稻增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播种面积效应、种植结构效应;细分到早、中、晚稻,从生产力效应来看,晚稻单产变化是影响水稻增产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早稻、中稻;从种植结构效应来看,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变化具有明显的减产效果,而中稻种植比例增长起到了较为有利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所带来的减产,但也表明江西省存在显著的"双改单"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79年以来东北三省稻谷生产情况指标及水稻种植生产效益数据进行全面比较剖析,为今后东北三省水稻生产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东北三省稻谷种植面积、稻谷总产量总体上均出现逐年增长趋势;稻谷单产波动变化较大,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未达到稻谷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的增长幅度。东北三省粳稻谷每亩地利润、物质和服务投入、人工成本、化肥投入等指标总体上逐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气象产量的增幅,由北至南趋势逐渐加大。进一步扩大苏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苏中,控制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是稳定江苏水稻总产增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再创新继续提高水稻单产潜力,特别增加苏北地区水稻单产水平,是江苏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少工  袁诚 《农技服务》2008,25(12):50-50
进行了中化氯化钾不同用量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化氯化钾能改善水稻生长状况,尤其可以改善后期生产状况,通过"增穗增粒"途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建议在全椒县水稻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同时该试验也证实了中化氯化钾肥料的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  张峭 《农业展望》2008,4(7):23-29
本文运用“剔除趋势-模型选择-参数估计”这一国际广泛采用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对东北三省主要农作物生产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首先选择东北三省的三种主要农作物(稻谷、玉米和大豆)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矩比率图(moment—ratio diagram)和AD检验等拟和优度检验方法,确定东北三省三种农作物生产风险概率分布的类型和模型形式:接下来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估计出东北三省三种主要农作物生产风险模型的参数;最后对东北三省三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除黑龙江省玉米外,黑龙江省另外两种作物和辽宁、吉林两省三种作物生产风险都为负偏分布,三省份三种作物发生轻灾的概率最大(20%-25%),中灾次之(8%-19%),减产幅度大都在5%-25%。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水稻生产"减肥、省工、不减产"的目标,特进行了水稻缓释肥减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中,将缓释肥作基肥施用,在水稻其他生长关键期不增施速效氮肥,不仅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次数,还可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同时,降低肥料成本和人工投入成本。当将缓释肥作基肥施用且其施用量相对较少时,可在分蘖期增施速效氮肥,在拔节孕穗期适当增施促花肥,既可在保证足穗的前提下,促进大穗形成、保证产量,又可减少肥料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相关部门近日公布,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专家表示,价补分离有利于化解我国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三高"怪象,但同时也提醒,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要谨防出现"卖粮难"。粮食"三量齐增"亟须结构性调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取得"十二连增",粮食总量达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丰收背后,粮食收储面临新矛盾。特别是我国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  相似文献   

18.
大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对水稻高产稳产有直接影响。近几年来,宜兴市水稻大螟发生回升明显,笔者分析了新形势下水稻大螟的发生特点及回升原因,并科学地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对水稻安全生产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产业基础扎实、机械化程度较高、后继乏人明显、有机肥施用越来越少、比较效益低下等;同时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进施氮方法、建立补偿机制等对策,以期为该地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原本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近些年由于引种生产,很多南方稻种被引到北方生产,才导致此病在北方稻区也有所发生,近年来在北方的一些水稻种植中均发生过白叶枯病的为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发生原因、流行条件进行分析,并给了出一些防治的办法,希望对水稻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