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乡村地区,与艺术的接触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感知较弱,加之学习课程以农科为主,缺少艺术氛围的熏陶,这制约着他们的整体发展。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对他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学生热情不够、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整合艺术素养教学资源,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这既发挥了农林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长,又提升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亮  张琪  郑颖 《河北农业科学》2012,(6):94-95,98
对农林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艺术素养培养的几项基本对策,以期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使农林院校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教育已经在欧美一些国家深入人心,而在中国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则相对薄弱。研究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120名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问卷调查,发现林业院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普遍缺乏,高校亟待制定出有关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细则、评价标准,以期为提高林业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少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良心态,直接影响着择业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对农林院校大学生不良择业心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塑造农林院校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农林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应将传授数学知识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林院校的大学生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必须更加注意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希望在相关高校之间加强农林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出更加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农林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不可忽视,而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趣味,同时也具有社会认识作用.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具有激发创造力的作用.长期以来,文学教育在农林院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90年代以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农林院校陆续开设文学类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唐诗与宋词>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理工农类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为选修课,且教材各异、教法各异,教学目标及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这无疑不利于农林院校文学教育总体水平和效果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就农科大学生的文学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农林院校发挥培养服务“三农”的人才“造血池”的作用,引入校本资源的概念,探讨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三农”情怀培育的内在逻辑,并分析了当下农林院校大学生“三农”情怀现状及问题成因。最后,对农林院校将校本资源融入大学生“三农”情怀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问题突出,农业人力流失现象严重。理论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基层就业职业搜寻成本收益不对等、大学生保留工资过高是造成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促进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余英玉  喻卫武  曾燕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819-10820
从农民大学生培养目的出发,分析了农林类院校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优势,在培养方式上提出应重视农民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基础课程实施实例式授课;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设置开放式的专业教学;加强中国农村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教育;注重培养农民大学生控制农业产业链末端的能力;引导农民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农林类院校在培养农民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通过全日制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农林院校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鹏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177-179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日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调查问卷方式对我国现阶段的农林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在基本法律意识方面了解程度较高.但是在对法律系统性认识、处理道德与法律关系、对法律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最后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林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农业、农村地区急需大量的农林专业人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高等农林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5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及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旨在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我国西部农林院校贫困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助学贷款方面对西部农林类院校实行优惠政策;农林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要自立、自强、自助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博林  彭艳  郭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602-18602,18610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利用SPSS 16.0软件对影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个人素质、社会宏观和家庭影响三大因素,以期为指导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林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林院校大学生信息状况进行了调查,归纳出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及其成因。为此,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信息素养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首先分析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讨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和途径,并建议开展多种形式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是数字经济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情况,思考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培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切入点及落脚点,提出农业类高职院校应立足现代农业信息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数字化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积极构建数字化框架下的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林院校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国内农林院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林院校图书馆通过整合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咨询、交流和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宣传培训,提高农村信息需求等措施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阐述了农林院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其自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林院校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约10% ~ 20%的大学生存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极端思想,但大部分农林院校大学生持有比较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但在人与野生动物是否平等的问题上,超过65%的大学生不同意“人和动物不平等”.性别、年级、是否素食等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