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我国小麦种植中,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灌溉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灌溉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都会形成很大影响。该文以江苏丰县常店镇的试验地为例,就灌溉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调亏灌溉在影响产量的同时,也会对收获物的品质产生影响。笔者在讨论小麦品质及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调亏灌溉情况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协调统一,实现小麦稳产(甚至高产)、优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栽培措施和生态因子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 :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 ,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采用适宜播量 ,既可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氮、磷、钾配合使用对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明显 ;适宜的灌溉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小麦生育后期灌溉量大对品质不利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保肥保水能力强、肥力水平高的土壤 ,有利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在这3种土壤中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9023大多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质地中差异不显著,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足底墒的情况下,黏土全生育期内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壤土和砂土灌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3水的灌溉模式可以兼顾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不足是限制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关键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适时适量灌水不仅可有效降低干旱胁迫的危害,而且有助增强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针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需水特性合理灌溉,是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阐述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光合效应、养分吸收积累、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指出今后在小麦节水灌溉方面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环节,试图为我国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灌溉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5和1987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的试验表明,灌溉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营养品质有明显影响。在豫北小麦生育期内进行灌溉,无论是在干旱年份或雨水偏多年份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干旱年份灌溉能提高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而在雨水偏多的年份灌溉会降低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白银市污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及小麦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甘肃省污水灌溉历史较长的白银市污水灌区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小麦平均产量略高于引黄灌区,但土壤、小麦籽粒中重金属镉、铅、铜、锌、汞、砷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引黄灌区。从长远得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污水灌溉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是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节水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同调控作用,对于冬小麦高产优质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节水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籽粒形态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农田蒸散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对冬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调控应针对不同的品质指标区别对待,其中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溉对冬小麦多项品质指标及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多数小麦品质指标与农田蒸散量呈相反的趋势变化,而产量与蒸散量变化趋势一致。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溉基本达到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一致,可作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优质水分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污水经一定处理后形成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具有减少水资源浪费以及保护环境的优点。本文探讨了再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麦苗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后小麦及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状况,且对再生水灌溉小麦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高肥力地块上进行小区试验,对小麦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小麦品质综合指标及高肥力土壤施肥方案决策的依据,反映在小麦品质指标上主要是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容重、蛋白质含量4个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灌溉、基施有机肥、基施化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结合对4个品质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高肥力土壤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春季不同灌溉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较大影响,其中拔节期+开花期进行灌溉处理的产量最高,为春季小麦补水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以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春季不同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主要品质指标蛋白质和沉降值均与春季灌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即灌溉量较低时,小麦籽粒品质随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提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出现降低趋势。表明在低平原区,适当灌溉可以提高小麦品质,但盲目增加灌溉量会使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3.
小麦籽粒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不仅受遗传控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麦在不同地域种植表现出不同的品质性状;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较大,许多研究表明,不同播期、播量、施肥措施、生化制剂及灌溉次数对小麦品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的70%-80%。如何科学灌溉节约水资源,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麦用灌溉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方面。阐明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郑农16为供试品种进行这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和返青水,控制麦黄水,仍可达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均优的效果,产量虽有所下降,但降低幅度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采用浇拔节-灌浆水这一灌溉模式,可兼顾品质、产量、与环境条件互作的生理生态基础,指导制定高产、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品系Saratovskaya29的不同Rht等位的一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测定6个矮杆基因的育种值。在不灌溉、灌溉并施用不同剂量的肥料(N120,P100,K60和N180,P160,K100)三种条件下测定Rht基因对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ht基因可以用于伏尔加河地区条件下魏杆小麦品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对于强筋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是否能够保持专用的特性,除了自身遗传特性外,栽培技术上如加深耕层、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限量灌溉浇好拔节一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可使强筋小麦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及产量有显著提高。研究栽培技术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使其在大田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种植强筋小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春季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春季灌水呈二次曲线关系,即在灌水较少时产量随灌溉增加而提高,当产量提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灌溉量增加而出现滞长或降低趋势。合理的灌溉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盲目增加灌溉量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增加灌溉成本和造成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灌水次数对小麦产量、产量结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常用的小麦品种,在藁城丽阳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结果]适时、适量灌水对小麦产量有增产作用,能使小麦产量结构更趋合理,减次灌水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结论]为小麦节水灌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以高产小麦洛麦26、洛麦28、洛麦29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在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不同品种和不同灌水处理影响显著(品种和灌溉次数显著影响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二者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灌水处理下穗数均有所增加,穗粒数有所降低,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产量的提高主要来自穗数的增加;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在不同灌水处理下变化较大,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营养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处理间的规律性相同。处理W5(越冬期+拔节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和W3(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利于改善产量三要素,从而提高产量;处理W4(拔节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利于提高营养品质;处理W3(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利于加工品质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是获得高产、优质的最佳灌水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小麦调亏灌溉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调亏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从生理生态角度阐述了调亏灌溉增加小麦产量的机理,并从叶片水平、群体水平和大田水平论述了调亏灌溉的节水机理,分析了影响调亏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如灌溉时期、调亏程度和其他农艺措施等,探讨了小麦调亏灌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小麦调亏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