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阜麦8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最适宜的播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阜麦8号的施肥与播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也能增加产量,但二者增加到一定范围时,二者的互作较显著。研究探明阜麦8号最佳产量的施氮量为205.5kg/hm2,种植密度为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是以周麦16为母本,漯45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寒、抗病、早熟等特点。该文介绍了阜麦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阜麦9号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麦新品种阜麦8号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宜的播量,进行了2年的阜麦8号的播期与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产量有差异但不显著,不同播量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不同播期中播期偏早的产量偏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概况及优质麦选育情况,简要介绍了优质麦育种下选育出的优质中强筋小麦阜麦9号的主要特点、亲本组配和选育,并对产量、品质进行分析,以期对阜麦9号的研究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筛选出小麦新品种并探明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加大新品种宣传和推广,促进小麦新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2年度在宿州市紫芦湖良种繁殖场和新马桥原种场进行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以山农20、宿553为主,可以使用的品种有红皖88、阜麦8号、良星66、谷神6号等;春性品种可种植皖垦麦102,搭配种植皖科06290、涡麦8号。  相似文献   

6.
阜麦8号是阜阳市农科院以小偃9403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属大穗型偏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中等,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株高80cm左右,每667m2成穗38万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商品性好。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推广种植。该文介绍了阜麦8号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对其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一、选育經过阜农4号是我所1958选育出的阜农1号至8号中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53年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南大2419、胜利麦、早洋麦、矮立多等良种,配成了15个杂交組合。为广泛进行区域性的选育鉴定起見,曾分别在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宿县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选育,1956年我所由宿县专区农科所引进311个选系,1957年建立选种圃,按照我区生产特点和需要,选出135个选系,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打破常規,采用边試驗边生产,科学鉴定与群众評价相結  相似文献   

8.
2016年安徽省审定了绿雨7号、烟宏2000、安农大1216、阜麦9号、徽研22、华成麦1688、皖垦麦1221、山农102、徽研77、濉1216、乐麦207、皖麦203、安1243、亿麦11,共14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通过对这14个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该文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郑薯20、龙薯9号、阜薯Y6-7、徐薯32、阜薯28-6、苏薯8号为供试品种,筛选适合阜阳地区种植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试验表明,龙薯9号、郑薯20、阜薯Y6-7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将这3个品种和对照品种苏薯8号作为阜阳地区食用型甘薯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阜阳市农科所进行阜麦936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数的加大,阜麦936茎蘖数、有效穗、株高均显著增加,而单株分蘖、穗粒数、千粒重均呈降低趋势,产量变化为低→高→低.综合分析得出:在大田中高产水平下,阜麦936最佳基本苗数宜为195-255万/hm2.  相似文献   

11.
国审阜麦936     
《农家致富》2006,(12):60-60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2002-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和安徽省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同审麦2005011):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1784E)。  相似文献   

12.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共有52个小麦品种参试,弱春性品种7个分别为兰考198、洛麦24、新麦29、偃展4110、漯麦18、众麦7号、04中36;半冬性品种45个分别为西农585、西农979、许科1号、许科168、许科316、许农5号、许农7号、商麦1号、中麦175、圣源619、众麦1号、众麦998、洛麦26、存麦1号、存麦5号、存麦8号、新麦28、新麦30、漯麦9号、良星66、平安8号、温9948-3、鹤  相似文献   

13.
吴学建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67-67,87
总结了漯麦8号的特征特性,从增加深耕、测土配方、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加强田管和及时化除等方面介绍了漯麦8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太和县引种漯麦8号获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17.
国审阜麦936     
《农家致富》2006,(13):60-60
“阜麦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20/冀麦5418//内乡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2002-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和安徽省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1),已申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1784E)。  相似文献   

18.
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产量、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最高茎蘖、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由回归分析得出,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大小为667 m2单位面积内基本苗>667 m2单位面积内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株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安农1206、TQ1203、山农10-2、中泛7039、国新麦5号、圣麦2号、涡麦06011、益科麦3号、嘉宝1号、皖麦52、安农1106、潘农6号、丰絮5号、皖宿0603、乐麦W102070、濉1216、安农大wh2012-6、徽研77;第Ⅱ类群为园田5号、sv-8、天润3167、太麦002、潘农5号、丰麦20、泛麦5063、阜06329、谷神麦8号、中涡14、皖科102644、安1227;第Ⅲ类群为龙科1211;第Ⅳ类群为西农2000、淮师1108、未来0501、紫09122、远丰558-4。本研究结果为高产小麦的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灌浆期遮光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长期间连阴雨弱光逆境灾害天气,以来自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的48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小麦灌浆期利用遮阴网进行遮光处理,分析遮光处理(AS)与不遮光处理(对照)不同小麦品种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并进行耐弱光性聚类分析,筛选弱光适应性小麦主栽品种。结果表明,灌浆期遮光处理所有小麦品种生物量、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均呈降低趋势,而且降低幅度因品种而异,产量降低幅度高于生物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灌浆期遮光处理植株秸杆干质量占比增大。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均受品种、遮光极显著影响,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是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生物量降低幅度、秸杆干质量占比增加幅度、千粒质量降低幅度及三者之和均与产量降低幅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上述指标进行耐弱光性聚类分析将参试小麦品种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弱光敏感型、中间型和弱光钝感型,其中弱光钝感型品种有襄麦56、襄麦D31、南农0686、襄麦55、皖西麦0638、郑麦9023、扬麦22、郑麦7698、皖科06290、漯麦6010、荆州102、阜麦8号、农大195、扬麦158、阜麦9号,这些品种可以作为弱光适应性小麦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于2019-2020年度进行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排名前8位的品种分别是涡麦9号、瑞麦618、淮麦39、烟农1212、扬麦29、苏麦188、轮选66、淮麦920,而且它们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15、鲁研148、西农585、淮麦30、泛麦8号、济麦44、皖垦麦869、国红6号、淮麦40等9个品种则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