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草莓四膜覆盖生产在栽培方式上属于冷棚促成栽培。即在深冬低温期不使用加温设备,而是在大拱棚内加盖二膜、三膜及地膜来提高保温效果,并采用休眠期短品种、高垄栽植、膜下微喷、科学管理温、湿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深冬栽培,使草莓提早上市,可使草莓鲜果最早于12月下旬上市,而且采收期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产量达1 000~1 500kg 。采用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的草莓售价一般在20~60元/kg, 经济效益比大拱棚二膜覆盖(只有外膜和地膜)生产提高5 000~15 000元,每亩收入可达2.0~3.5万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地膜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废旧地膜100%回收用时量和一次性揭膜残留量,筛选出适合我县适用的新型地膜,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以期为我县农膜的合理使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温湿度,较厚地膜相对于较薄地膜来说,提高了作物的出苗率,对作物的生物学性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产量也有所提高。同时,从地膜回收再利用角度来看,地膜越厚约有利于回收。  相似文献   

3.
小南瓜可以在大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也可以在露地栽培。 小拱棚栽培定植前施肥整地,做宽3~6m的畦,沟深20cm。3月中旬在小拱棚内开穴直播,穴深5—7cm,播后盖3cm厚细土,覆盖地膜,上搭小拱棚。窄畦单行种植,宽畦双行对种,施肥同大棚栽培。出苗后苗顶地膜前破膜放苗,以后爬地生长。双蔓或三蔓整枝,通过昆虫传粉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4.
大棚蔬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种植规格与时间安排在长30m、宽6m的标准大棚内,元旦前后大棚盖膜后在棚中问开40cm宽的浅沟作人行道,两侧施肥、耕整后撒播茼蒿,播后覆盖地膜套小弓棚增温,齐苗后揭去地膜;番茄11月下旬温床育苗,3月上旬当番茄苗达6~7片真叶见大花蕾、即茼蒿上市让茬后,施肥、整地覆盖地膜,在人行道两侧分别按大行80cm、小行60cm、株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可降解膜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为可降解膜在甘薯覆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淀粉型甘薯‘漯薯1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可降解地膜、普通PE膜和不覆膜(CK) 3个处理,每隔40 d,调查其对甘薯田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层温、湿度,以及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收获后期已降解;土壤温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栽后40 d,不同土层的温度均表现为可降解地膜<不覆膜<普通地膜;栽后80、120、160 d,3个不同土层普通地膜温度最高,可降解地膜温度略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前3个调查时期普通膜处理含水量最高,收获期可降解地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可降解地膜与普通膜相比,显著降低了收获时期的甘薯蔓长、地上部茎秆鲜质量,其根冠比在120 d时分别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66倍和2.55倍;在160 d时,根冠比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45倍,对甘薯生长无其他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高33.8%,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降解地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在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地膜花生种植 1.1播前准备。选用生育期为70~90天的极早熟或中早熟品种。3月中、下旬开始整地,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起垄栽培,垄高12厘米,底宽65~70厘米,上宽45厘米左右。一般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将垄顶盖好,弯下来的部分盖垄两边的沟,垄沟内仅剩中间10厘米左右未盖膜,沟底宽2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条膜平铺覆盖和露地栽培马铃薯的土壤温度、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模式较条膜平铺覆盖栽培增产38.66%,较露地栽培增产99.02%;水分利用效率较二者提高了45.91%和124.48%;马铃薯苗期0~20cm土层地温垄上部位较地膜平铺增加0.25℃~0.7℃,较露地栽培增加5.4℃~8.3℃;沟内地温较地膜平铺降低1.2℃~2.1℃,较露地栽培增加3.0℃~5.9℃。  相似文献   

8.
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温及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膜色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水分生产效率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0~2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明显高于半膜平覆和露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1.66%~2.42%、高于露地0.78%~3.50%;覆膜后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覆膜能提高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早春白色地膜半膜平覆处理马铃薯鲜薯产量31 657.23 kg/hm 2,增产62.7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51%,为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福建柏幼林地膜覆盖试验对比幼林的生长状况,并对林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幼林使用地膜覆盖基部土壤后,幼林成活率比没有盖地膜的幼林提高了10个百分点,树高和地径也比未盖地膜的幼林增加了15.4%和14.3%,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而孔隙度和持水量有上升的趋势。在0~20cm的土层所测定的各种化学性质指标,覆盖地膜的土壤有机质、全P、全N、水解性N、全K和速效K的含量与未覆盖地膜的相同土层比较分别增加了20.1%、23.2%、40.9%、35.7%、35.8%和46.9%。可见,福建柏幼林地采用地膜覆盖幼树对林地肥力的维持有较大作用,而未覆盖地膜容易导致地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花生典型种植区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准确评估花生种植农田系统地膜残留污染现状,为该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覆膜年限为1~15 a的18个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质地、地膜使用情况等指标,同时分析不同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和残片数量。结果表明,覆膜1~15 a的4个典型花生种植区耕层(0~30 cm)土壤残膜量在2.48~46.01 kg·hm~(-2),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残膜的含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残膜含量和残片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布在0~10 cm土层内的残膜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加,残膜呈现向深层土壤下移的趋势。25、4~25 cm~2和4 cm~2残片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覆膜年限增加,耕层(0~30 cm)土壤中小面积残膜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且在20~30 cm深层土壤4 cm~2的小残片呈明显增多趋势,加大了长期覆膜农田的残膜回收难度,可能对耕层土壤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地膜回收,以减少该地区地膜污染,对保护该地区花生产地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峰 《河南农业》2022,(1):32-32
一、灌溉方法 冬季棚室蔬菜浇水最好采用微水灌溉,有条件建议膜下微灌.这种灌溉方式能阻止和减轻地面水分蒸发,从而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可用大小行起垄盖地膜栽培方式:大行距80?cm、小行距50?cm,垄高在10~15?cm,每垄一行苗.相邻的2垄用一幅地膜覆盖,2垄就形成1个膜下暗沟,然后适时放水进行垄间地膜暗...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花生双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保湿、促早熟的作用,在产量和效益上都优于露地和地膜花生。在北宁地区,双膜花生比地膜花生增产 20%,比露地花生增产 37%,双膜花生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 1 整地做床 在前一年秋天进行机翻地起垄,垄距 45 cm,于第二年 3月末做床。每二垄为一床,床面宽 80 cm。在做床时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要求亩施复合肥 20 kg,尿素 15 kg,床面耧平后待播种。 2 覆膜与播种 双膜花生的最佳播期为 4月 10~ 15日。在 4月 5日前后,先扣地膜。扣膜前要用乙草胺进行封闭灭草。覆膜 5~ 7天后,地温升至 8~ 10 ℃时才能播种,在此期间可在家中进行花生催芽。播种时要打孔穴播,行距 35 cm,株距 14 cm,每穴 2粒。播后在床上用竹片做成拱架,拱架间距 70~ 100 cm,覆上棚膜。覆膜后要把膜两侧的土踩实,避免大风刮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高效环保地膜和普通地膜种植番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地膜对番茄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环保地膜0~10cm和10~20cm土壤平均温度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0~20 cm层次土壤水分含量略高于普通地膜,番茄株高、最大叶纵径、横径、茎粗、单果重指标均优于普通地膜,杂草防除效果好,株防效达到94.28%。与普通地膜相比,高效环保地膜番茄产量增加4.73%,纯收益较普通地膜增加8.06%。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锡0.012~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和镇江产0.08毫米厚的普通农用塑料膜(简称普膜).处理设计:1.苗床盖一层地膜;2.苗床盖两层地膜;3.苗床盖普膜,作为对照.五个点分别在4月4~13日播种.床长10米,支架距离40厘米.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典型旱作区残留地膜时空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典型旱作区定西市覆膜种植2、5、10 a的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对地膜残留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覆膜2、5、10 a玉米田0~30 cm土层的残膜质量分别为29.70、35.49、53.13 kg/hm2,残膜数量分别为198、273、483片;地膜残留量0~10 cm土层约占58.4%~76.2%;10~20 cm土层约占22.3%~35.0%;20~30 cm约占1.5%~6.6%,不同覆膜年限残膜均表现为小膜(<4 cm2)最多,中膜(4~25 cm2)次之,大膜(>25 cm2)最少。残膜年限越长,残膜破碎程度越高,破碎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沟种移膜能提高5cm 土壤温度3~5℃和0~10cm 土壤含水量2.6%~6.0%,旱地棉花出苗率比平覆地膜、穴播、露地播种、水种包包播种和撵墒播种分别增加10.2%、20.0%、34.1%、39.2%和61.3%。病株率比平覆地膜、平覆沟种减少13.5%~20.3%,死苗率减少15.1%~21.0%.比露地、平覆地膜主根入土深20~30cm,侧根增加5~10条.地膜可连用2~3年,比一般覆膜亩节支17.6元,且减少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陕南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示范中,人们对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有个误区,即误认为地膜覆盖玉米播种用工多,投资大,增产不增收,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使用地膜覆盖玉米可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4月11日播种的郧单1号到8月31日收获,生育期143天,经地膜覆盖的活动积温3401.70℃.而同露地的3069.90℃相比,前者增加积温331.80℃,在初盖膜10天内盖膜地要比露地温度增高2.3℃.所以,中高山地用地膜覆盖玉米可适时早播.经调查,地膜玉米相比露地玉米早抽雄15~1 8天.地膜玉米平均百株高度为161.9厘米,茎粗7.2厘米,根系七层65条,总长1431.5厘米,早熟20~25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露地玉米平均百株高度111.1厘米,茎粗6厘米,根系6层51条,总长1145.5厘米,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地膜残留对农田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具有极大的威胁,掌握农田地膜残留特征可为采取高效治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新源县制种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并选取覆膜0~5年、6~10年、11~15年和16~20年的地块进行地膜残留取样。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新源县制种玉米田残膜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覆膜16~20年残膜量最大,可达83 kg/hm~2。对比各土层残膜占比,上层(0~10 cm)土层一直最高,中层(11~20 cm)土层次之,下层(21~30 cm)土层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