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雌雄动物的相互影响,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称为"异性效应"。按性别不同可分为"雌性效应"和"雄性效应"两类,具体操作如下:机制:成年雌雄动物的求偶行为,求偶声音、交配行为、外激素气味等,通过视觉、嗅觉、感觉等刺激异性的下丘脑,传递至垂体作用于性腺,即引起发情、性冲动、求偶、交配等繁殖活动及相关其他活动,以此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区系中特有的昆虫种类,成为对草地危害最严重的有害昆虫之一。然而,关于草原毛虫生殖阶段的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研究报道尚少。基于此研究通过室内温度20±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5L:10D条件下观察草原毛虫成虫的羽化、求偶和交配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原毛虫羽化行为全天可见,雄虫羽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00~12:00,而雌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11:00~15:00和17:00~18:00两个时间段。羽化第3天发生求偶行为的虫数最多,第4d后开始逐渐下降,1,2和3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在16:30左右,而4,5和6日龄求偶高峰期在16:00左右。室内草原毛虫交配集中在9:30-19:30,交配高峰期出现在11:30和16:30左右,交配率高达55%和75%,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交配率(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雄成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差异性,可能与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和昆虫适应性进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成年公猪的求偶声音、外激素气味、求偶及交配行为,通过听觉、嗅觉、视觉及感觉刺激成年母猪的下丘脑,传递至垂体,再作用于性腺,即引起母猪排卵、发情、求偶、接受交配等一系列繁殖性能的发生.   利用“公猪效应”可促进不发情的成年母猪发情,增多发情母猪的排卵数量,确定发情母猪的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提高发情母猪的受胎率,缩短经产母猪从仔猪断乳至再配种的时间.具体方法如下:   ……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成年公猪的求偶声音、外激素气味、求偶及交配行为等来刺激成年母猪的脑垂体,引发母猪排卵、发情、求偶、接受交配等行为的发生。这种利用“公猪效应”来解决成年母猪不发情或发情缓慢的问题,不但能促进母猪多排卵,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而且还能缩短母猪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5.
引言哺乳家畜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当成年公母畜生活在一起时,其交配行为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而不象人类和有些高等的灵长类动物那样;哺乳家畜只有在母畜发情周期中的发情期内才表现性欲接受交配,并且只有在这阶段内受精机率最高。这一特征表现有如下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圈养雌虎对不同配偶是否具有选择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试验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5只(2雌、3雄)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进行观察,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雄虎粪便中的睾酮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交配过程中,雌虎对不同配偶表现其选择心理的日均邀配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日均邀配次数与雄虎睾酮浓度呈一致性,但不同雄虎的睾酮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圈养雌虎对不同配偶存在明显的选择心理,并且这种心理受雄虎睾酮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一例左前掌缺失大熊猫在发情交配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发现,由于该大熊猫左前掌缺失,发情行为中的蹭阴行为、运动时间、嗅闻、抓(蹭)痒、后退、打滚等大熊猫发情的特征行为明显少于四肢健全大熊猫,但其叫声的频次和类别与健康大熊猫差别不大,它有主动接近雄性求偶行为,但是接受交配的姿势异常,致使自然交配不能正常进行,在雄性出现强行交配行为后,反抗和防御能力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8.
给ICR雄性小鼠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0.20 g/kg、0.50g/kg、1.25 g/kg)的柞蚕蛹多肽,分别设定空白对照组、乳清蛋白(0.50 g/kg)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30 d后,与ICR雌性小鼠进行交配,通过考察交配潜伏期、20 min内交配的次数以及检测雄性ICR小鼠血清中睾酮和NO含量、睾丸质量、精液囊质量、前列腺质量,研究柞蚕蛹多肽对ICR雄性小鼠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柞蚕蛹多肽各剂量组小鼠睾丸和附性腺质量及其脏器指数有增加趋势,0.50 g/kg、1.25 g/kg柞蚕蛹多肽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睾酮和NO含量显著增加,捕捉潜伏期和交配潜伏期时间显著缩短,捕捉次数和交配次数显著增加.结果 表明,柞蚕蛹多肽能显著提高雄性ICR小鼠性交配能力及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杨梅 《野生动物》1998,19(1):33-33
本文记录了白眉臂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交配行为,发现其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发情交配,交配时间为上午8:00-8:30和10:50_11:20,交配姿势有面对面,蹲坐式和面对背三种,持续时间10秒-3分钟.交配要求安静,隐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昆虫野外交配行为与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等有关系。通过3年观测蝠蛾野外的羽化情况和交配行为,分析气象因素和地理环境对蝠蛾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的影响及对产卵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蝠蛾孵化时间为每日的17:00点左右,气象因素为有微风、阳光充足,地理环境为缓坡多灌丛地带时,随着拉脊蝠蛾的羽化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成虫交配数量的增加,产卵量明显上升。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在人工干预下提高交配数量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