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玉米螟在玉米和果树果实上的危害逐年加重。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人工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将原有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转变为“绿色”物理、生物防治,是玉米螟防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田间出现点片发黄、萎蔫的情况。找出蛴螬发生危害的原因,耕层变浅、种植模式单一、田间林木品种单一,为蛴螬的成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虫口基数较大、病虫叠加加重危害,大豆田地下害虫与根腐病同时发生,加重了危害程度等。提出防治措施: 按照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秋种时深翻、深耕,加深耕作层、作物轮作、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拌种或撒毒土防治幼虫、药剂拌种、夏季防治成虫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辅以选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持续做好农药使用零增长工作,找到解决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抓手,实施绿色增产,实现农业部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任务。2016年宁国市种植业局进行了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的效果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螟虫是目前甘蔗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生产中片面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防治螟虫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化学防治产生的农药残留和土壤退化等问题。因此,将单一的化学防治防治方法转变为绿色综合防治,将是未来甘蔗螟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桐城市在承担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农业清洁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基础上,针对当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实际,围绕源头控制、中间减量、末端降解的原则,针对性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降低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的用量,实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全面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设施草莓生产中,集成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零化学农药使用,彻底杜绝农药残留,改善果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药、化肥“0”增长目标,示范区通过合理施肥、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针对田间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春季化学除草兼治红蜘蛛,小麦扬花期防治小麦吸浆虫兼治小麦蚜虫、预防赤霉病、干热风的药剂防治措施,合理选用新药剂,机械化施药。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效果98%,亩药剂投入减少56.07%,防治费用降低57.41%,有效控制了病虫草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从2015年起实施农药零差价集中配送,灵活运用政策和资金杠杆,创新农药经营机制,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推动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各地关注、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同时,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环境生态安全。近年,江西省永丰县进行了大量的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示范区内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0%,提高病虫防效15%。  相似文献   

10.
镇原县耕地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三废、居民生活废水废物、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污、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薄膜,其中农业自身生产的化肥农药薄膜污染面积最大,成为镇原县农业生产的重大隐患。近年来,镇原县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化肥施用零增长、农药使用零增长、尾菜处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耕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耕地污染防治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非常普遍的时段,防治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部分农药会残留在蔬菜中,如果不经过清洗、浸泡等手段而直接食用,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滇池及松华坝水源区6个县农田土壤、地表水进行随机或定点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和地表水不同程度存在农药污染,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及少量杀菌剂和除草剂。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与取样时间、作物结构、农药用量和环境相关。农药残留时间分布与施用农药的时间和种类有关。并针对农药残留情况,提出通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及加快对农药污染及降解技术的研究等措施促进农药污染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彬县5个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生产进行全程农药残留监控,总结出了我县7种常见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工作表;进一步构建出适合彬县蔬菜生产过程的农药控制体系图,用以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湘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全省农药监管试点县为契机,着力创新农药监管模式,全面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为制定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绿色食品,镇平县植保站从2011年开始,开展了黄板诱杀蚜虫、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生物农药防治蚜虫、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掌握不同防控方法应用技术和防治效果,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初步形成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早期以黄板诱杀预防、始盛期进行生物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穗蚜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进一步示范推广及制定小麦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辛集市小拱棚韭菜的主要地下害虫为韭菜迟眼蕈蚊、葱黄寡毛跳甲,对韭菜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非收割期控制浇水、施用草木灰、利用氨态氮肥的非养分作用杀死幼虫、用熏蒸法防治成虫。用病原线虫防治韭菜葱黄寡毛跳甲、物理防治、非收割期使用低毒农药的无害化防治技术的实施,目前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建立771.2 hm2核心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小麦后期田间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防干热风试验,验证农药助剂与杀菌剂和叶面肥不同用量混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发现杀菌剂、叶面肥常规用量与助剂混合能较显著地提高防效,产量增加较明显。杀菌剂、叶面肥用量减少16%和助剂的组合与常规用量防效相当,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较大面积的示范性的常规农药的施用和植保新技术方案用药的对比试验,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植保新技术方案在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上的较大优势,这种优势最终转化到对小麦品质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上,表现也很突出。这项技术方案适宜在当地小麦高产创建和大面积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油菜根肿病在勉县呈逐年加重之势,特别在直播油菜田重发生,制约着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推进,通过分地域、品种、播栽方式、土壤类型开展调查,掌握了该病在勉县的发生现状、发病特点、危害损失,浅析了2015~2016年度重发原因,针对根肿病菌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不易防治,提出了以预防为重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