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设施草莓生产中,集成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零化学农药使用,彻底杜绝农药残留,改善果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湘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全省农药监管试点县为契机,着力创新农药监管模式,全面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壤侵蚀、能源危机、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等造成了生态危机,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投入消耗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探索农技推广新途径和新模式,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系统是新时期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本文总结凤庆县发展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湄潭县稻鱼共生系统在防治农业污染面源方面的探讨与分析。通过实践证明,稻鱼共生系统(本文的“鱼”是水产生物的统称)可极大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节能减排,保持稻田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湄潭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滕州市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加快农村综合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病虫测报和市场供求信息,促进实用科技的学习、应用和转化,建设了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队伍,实施“三电合一”工程,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工具为民服务,开通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被广大农民称为农技“110”。开发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向农民群众提供形象生动的远程视频服务,实现了农户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开通平民化的短信平台,率先开播县级农业科技频道,编发“滕州现代农业报”等报纸读物,集中报道农业农村政策,发布农业信息,宣传农科知识。通过积极完善信息服务桥梁建设,我市将“农业信息化”全面引入农村生产、生活,确保有价值的农业科技咨讯及时送到农民群众身边,促进科技转化率,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领域的信息化,相对金融、通讯、文教卫生、交通、能源等领域而言,起步晚,发展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薄弱,且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然而,最近十年,随着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集中关注农业,农业信息化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金农工程”,一大批农业信息化项目建成,形成了标准化的信息交换和管理体系,大量农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投入实际使用,极大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整体水平。  农垦,中国农业的国家队,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带头示范作用。十一五期间,借势农业信息化发展大潮,农垦信息化工作同样是翻天覆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垦区主管部门、规模企业、国有农场网络环境、计算机软硬件完备;管理部门大多建立了政务系统,实现了公文流转、统计和财务预决算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广泛应用,80%的农场和事业单位实现了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队伍发展壮大,全员信息化素质普遍提高。同大农业信息化相比,农垦的信息化工作还具有系统、深入、实用的特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垦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信息系统出现,标志着农垦信息化进入注重实效的深层应用阶段。  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重点目标之一。《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60%”的具体要求。作为农垦人,我们的目标就是80%,甚至90%。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用信息化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实践,可谓是顺风顺水,又算得上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石泉县畜牧产业发展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主线,坚持 “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畜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行“畜—沼—园”绿色循环农业,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总结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持续推进全县畜牧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镇原县耕地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三废、居民生活废水废物、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污、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薄膜,其中农业自身生产的化肥农药薄膜污染面积最大,成为镇原县农业生产的重大隐患。近年来,镇原县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化肥施用零增长、农药使用零增长、尾菜处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耕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耕地污染防治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9.
2012年以来,邢台县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通过补充农业专业人才,加强配套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等一系列农业科教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滇池及松华坝水源区6个县农田土壤、地表水进行随机或定点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和地表水不同程度存在农药污染,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及少量杀菌剂和除草剂。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与取样时间、作物结构、农药用量和环境相关。农药残留时间分布与施用农药的时间和种类有关。并针对农药残留情况,提出通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及加快对农药污染及降解技术的研究等措施促进农药污染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在重庆三峡库区实际应用和经验作法,分析了存在问题,同时对循环农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做出总结,认为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同时,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环境生态安全。近年,江西省永丰县进行了大量的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示范区内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0%,提高病虫防效15%。  相似文献   

13.
巴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但农村面积大、农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并较为突出,是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缩影。巴南区依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基地,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业迅猛发展,“四季花果蔬,全年休闲游”的都市效益农业已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巴南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文章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当前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持续做好农药使用零增长工作,找到解决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抓手,实施绿色增产,实现农业部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任务。2016年宁国市种植业局进行了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的效果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三农”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建立镇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梅县城东镇实施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为例,以参与实施者的角度,论述镇级“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强大的科技为支撑使农业技术资料的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建立、推进镇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网络服务平台。创新农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农业服务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为基层农业服务开辟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当“十二五”规划实施当中,广大城乡人民朝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这给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从局部看, 甘肃省天祝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就天祝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笔者谈几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业科研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农业技术推广难问题,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部分种养大户以及合作社带头人,不断示范创新一系列农业技术高效模式,总结并推广了一系列农技服务模式,从而探索出“1+10+10”农技服务模式,该模式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内农业技术服务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8.
农业倍增工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提高传统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有力抓手。勉县农技中心根据汉中市政府的安排,紧紧围绕农技推广服务产业发展,在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文章从3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取得了成效,从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开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提起滑县,大家都会说起滑县的农业;提起滑县的农业,大家都会说起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提起滑县农技站,大家都会说起农技站副站长孙彩霞,一位精神干练,业务精湛,热心肠的农业专家。孙彩霞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致力于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多年来,面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她将一项项农业新技术推广到户, 将一列列“科技列车”开进了田间地头,给农民送去了增收的“金钥匙”, 用知识和汗水回答了一个基层农技推广人之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五十多年来,从一个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的热血青年到如今的老骥伏枥,从村级农业技术员到农技“网长”,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长到如今享誉乡村的“庄稼医生”、农业技术“土”专家,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钟爱的“三农”服务事业。在平凡而又艰辛漫长的农技推广生涯里,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执着扎根乡村,履职爱岗敬业,激励着周边一批农业人,脚踏实地践行人生的价值,共同谱写黄州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他就是七十多岁了还“站”在基层农技推广最前沿的黄州农业“土”专家汪志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