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棚西瓜生产上引用的作用,笔者在岐山县凤鸣镇太子村康丰瓜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从节水、节肥、防病及增产增效等方面综合验证水肥一体化的生产实际作用,为大棚瓜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肥水利用的影响,在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小麦-玉米"节水节肥效应研究。通过研究滴灌、喷灌、微喷和地龙四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氮肥增效、灌水利用效率等节水节肥增效技术的影响可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效果,且有利于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节肥一体化。因此,实现"小麦-玉米"节本高效最佳的途径就是灌水与追肥同步进行,即水肥一体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7年在129团开展了杂交棉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杂交棉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在本地增产与增收效果较为明显,而节水、省肥效果体现不明显。此项技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因地因时而异,把握好进头水的时机和水肥投放节奏,以达到节水、省肥、增产、增效的目的。鉴于此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可在本地酌情推广,同时继续总结配套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南方蔬菜水肥一体化与节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部主推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之一,该技术能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为了摸索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南方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实施了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南方蔬菜生产上应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每次节水1.5 m3/亩,节水率达33.0%,节肥4.5 kg/亩,节肥率达30%以上,可提高蔬菜产量69.3 kg/亩,增产率达12.6%以上.说明在南方种植蔬菜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施肥技术,水、肥资源利用率高,蔬菜易于吸收,不但能增产,而且能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参数,科学评价该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以比例式注肥泵+喷灌系统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菜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其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叶柄长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水肥管理,且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能增产13.16%、节肥37.11%、节水42.13%、节省灌溉施肥人工50%。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永年区属于地下水超采区,其中有13个乡镇为浅层严重超采区。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承担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项目",共实施了13 000亩,其中固定式喷灌10 870亩。为了对冬小麦水肥一体化固定式喷灌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我们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连续两个年度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示范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效果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亩增产33.13 kg,增产率6.83%;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结构、施肥时期合理,氮肥平均亩少施3.49 kg,减少了农田氨氮面源污染;平均亩节本增效214.22元,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部主推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之一,该技术能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为了摸索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南方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实施了以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水肥一体化喷灌施肥技术,水、肥资源利用率高,蔬菜易于吸收,不但能增产,而且能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8.
建设节水型农业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特别重大。吴桥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本县严重缺水的实际出发,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长期坚持以节水为中心目标,通过严格的引进、示范、推广流程,先后推广应用了多项高效节水关键技术---地膜覆盖、小麦节水、玉米免耕、防渗管道结合塑料软管(小白龙)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调整种植结构、水肥一体化等,使本县种植业的粮、棉、油、菜、果、药等几乎所有农业产业显著的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效。随着先进节水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全县从上到下特别是在广大农民群众中自觉节水意识不断树立,现已形成主动应用节水技术的良好生产习惯。吴桥县通过坚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业已取得特别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灌溉系统,在灌水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合理利用,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目的。由于喷灌水肥一体化配套设备以及水溶肥、液体肥价格高,而小麦做为大田粮食作物,比较经济效益低,再加上与水肥一体化相配套的肥水技术研究滞后,目前生产上即使已经实施喷灌的地块多数也仍未做到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户通常是先进行人工撒肥或播肥机施肥而后再灌水,使水肥一体化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本研究通过生产调查和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了邯郸市当前适宜推广应用的小麦水肥一体化轻简栽培管理技术,规定了小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农艺、植保、肥水管理、设备使用维护等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动水肥一体化这项"一号技术"尽快在小麦上落实到位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不同控释肥料在我市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求最适宜的肥料使用方法及肥料运筹,2014-2015年我们在小麦上开展了控释肥试验,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与常规区相比控释肥区氮肥施用平均节省2.07公斤/亩,节约16.1%,三点总体平均后控释区比常规区增加17.68公斤/亩,增4.27%,控释肥在生产中比常规施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控释肥在产量构成因子穗数表现为促进基本苗分蘖数的发生,促进粒数增加,在效益上去除肥料及人工每亩10元成本,控释区省工节本增收13.6元。通过试验可见,控释肥具有省工、增产、增效、环保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水肥一体化在桃树生产上的应用技术模式,于2018-2021年连续3年在齐河县盛景源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桃树水肥一体化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处理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250.61 kg/亩,增幅10.63%;平均单果重增加28.00 g,增幅10.71%;平均糖度提高0.16%;减少化肥施用量折纯23.65 kg/亩,节肥53.0%;节本增效1 032.05元/亩。建议在黄淮海桃树种植园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为重点,以经济作物稳产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以迅速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水、肥利用率为切入点,以节水、节肥为核心,坚持整合优势、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及蔬菜等作物种植需水多的特点,通过实施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技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农业综合效益,实现节本增效,有力地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高效节水节肥现代农业技术,近几年,临沂市相继实施了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的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全市累计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110万亩。本文通过试验探索,总结出适用于沂蒙山区丘陵山地苹果园的软体集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实现了果树标准化灌溉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果园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0,(1)
我们课题组对近年来沂源县为适应不同水源条件、不同管理条件、不同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需要,探索出的果蔬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和果树较常规对照增产20%以上,亩节水50~200立方米/次、节肥20~60公斤、省工5~20个、节本增效1000~3000元。  相似文献   

17.
推广新型肥料替代技术是实现化肥减量行动中的一项重要途径,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技术是一项重要措施。我们于2015年10月在小麦实施了控释肥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上施用控释肥比常规肥增产51.4kg/亩,增产8.88%,增收节支157.3元/亩,起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宝鸡市陈仓区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验、示范活动。2016年落实小麦、玉米绿色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5万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12个,项目区较大田平均亩增产粮食201.5公斤,增产率达14.6%,亩增产值423.3元。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效益的调查,研究节本增效生产模式,分析节本增效的潜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应用粮食节本增效技术攻关模式、推广模式,达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肥一体化供应模式可科学合理控制水肥供应,达到节肥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结合梅县区马铃薯种植实践,介绍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以供马铃薯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原理及优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的优势是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既节约肥料又利于保护环境,还可减少田间劳作,提高灌溉质量,具有节水节肥、省时和增产增效的作用。水肥一体化适宜有水井、水库、蓄水池等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