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盐运动研究30年(1973-2003)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盐运动理论及其应用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基础核心内容.本文回顾了1973-2003年,中国(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学科以河北曲周试验站为基地在这方面研究的历程,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在参考文献中给出了30年来发表的320篇论著.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约30万平方公里,约有耕地2.7亿亩。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春旱夏涝、土地盐碱的耕地有5千万亩。实践证明旱涝、碱是可以治理的。地块的规划设计是盐碱地改良综合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提出了地块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河南省旱涝碱综合治理试验研究,为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鲜经验.商丘试验区在省科委组织领导下,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河南农学院等科学工作者,分别在李庄、孔集、谢集三个公社建立了中心试验区.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4.
陵城区地处鲁西北,有史以来,屡遭旱涝盐碱的威胁。久旱聚涝,旱涝交替,涝碱相随,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该文通过对陵城去盐渍土的分布情况以及成因及水盐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改良技术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并简单介绍了其改良后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岗、坡、洼等多种地貌类型,旱涝盐碱为主要制约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属中上水平,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以玉米为基础、畜牧业为主体的农牧一体化模式,种养加与农工商联合经营的产业化道路;非农人口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求职和定居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德州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黄淮海平原具有重要的典型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素有“小华北平原”之称的禹城,开辟了一个以科学为动力,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基础,农工商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前言     
在曲周试验站建站 30周年之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出一期专刊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曲周试验站建站之初 ,除了有一个好的、需要进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现场外 ,试验条件是谈不上的。开始的研究手段是四大件 ,土钻、铝盒、台秤和从县里借来的一个烘箱 ;第二年才在一间上面掉土漏雨、四面透风进沙的土坯房子里建了个能做盐分和水分分析的“实验室” ,计算工具是算盘 ;第三年自己参加劳动 ,在张庄村边建了个“排水采集器” ,就这样地做了好几年的水盐运动研究和作物考种。当时 ,常在曲周试验站工作的有十多位老师。他们离开了家和孩子 ,一年有八九…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全国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的统一规划及省科委的组织下,1979年在豫东宁陵县孔集乡建立了旱涝碱综合治理实验区。五年来,我们推行了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该区大面积盐碱地得以改良、利用,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渐趋合理,农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向国家提供的粮棉油产品日益增多,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为改良古黄河背河涝洼盐碱地提供了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商丘李庄实验区是黄准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验区之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西北12公里,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万亩,其中涝淤地4万亩,薄沙地1万亩,盐碱地2.45万亩。另有盐碱荒地1万余亩。自1978年冬开始规划和建设以来,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已经初见成效。1981年中心实验区粮食总产413.3万斤,比治理前的1978年增长29%;皮棉总产22.48万斤,比治理前增长  相似文献   

9.
前言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北方低洼易涝盐碱土地区,也是历史上低产贫困地区,经过六五、七五10年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基本改变了本地区的面貌。从一个中低产地区,逐步向稳产高产地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肉商品化生产基地。具备了农业开发的潜力。八五攻关的任务是研究新的科学技术,加速黄淮海地区农业向二高一优方向发展,黄淮海平原主要作物轮作制度下优化施肥技术专题,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曹一平教授和王兴仁副教授的主持下,经过5年攻关研究取得了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物施肥模型与决策系统;氮营养诊断与氮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平原,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地处温暖带半湿润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合麦、棉、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工农业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是,春旱夏涝,土地盐碱和地下咸水严重影响了这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淮海平原上普遍存在的旱涝碱咸,是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堆积平原的地学条件下水分运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本区土壤肥力及肥料概况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耕地约有2.4亿亩.我省黄淮海平原耕地为634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56.3%,为全国黄淮海平原的四分之一.境内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是我省粮棉油盛产地,由于降水不匀,地表迳流不畅,土壤蒸发量大,长期受旱涝、风沙、盐碱与薄穷的威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近1-2年来封丘、新郑、兰考、西华、淮阳、汝南等六个县的土壤普查和7104个土样的化验分析,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1.5%的占不到1%,0.7-1%的占  相似文献   

12.
抗盐植物— 碱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耕地中大约有1亿亩为盐碱地,大部分集中于黄淮海平原;另外还有数千万亩的沿海滩涂等待开发利用.对于盐碱荒滩的综合治理主要以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为手段,其中生物措施是治理盐碱荒滩的重要环节之一.经研究发现,种植碱蓬可使盐性土壤脱盐,从而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碱蓬(Suaeda neteroptera Kitagaw.)是藜科1年生草本积盐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一、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概况 黄淮海平原是指由黄河、淮河、海河三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其范围包括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的300多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有耕地2.7亿多亩,约占全国耕地的六分之一,其粮食和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黄淮海平原蕴藏着极大的农业增产潜力,中低产田有2.4亿多亩,荒地2000万亩,还有辽阔的水面、滩涂、草场未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该地区旱涝、盐碱、风沙等灾害频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产量低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是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主要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具有代表性的豫北天然文岩渠流域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综合治理开发问题。文章分析了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社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其旱、涝、盐碱、风沙、地力等现状给予了评估;提出了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从水、土、肥、能源、生产结构、智力、科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及实现其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从1980-1982年,我们在孔集公社旱涝碱综合治理实验区,对土壤盐分高,改造难度大,以钠镁为主的氯化物盐土(群众叫万年湿)进行淋盐种稻试验和示范,特别是雨季种稻,对改良"万年湿"盐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孔集公社位于宁陵县东北,黄河古堤南侧背河洼地,土壤母质为石灰性黄泛沉积物.全社有盐碱耕地18080亩,占总耕地55.3%,另有盐碱荒地7740亩.盐碱类型主要有臭碱(苏打盐化潮土)、盐碱(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和瓦碱(表层碱化潮土),各种类型和轻重不同的盐渍土呈云状复区分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的研究与试验示范,介绍了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棉花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水利配套、配方施肥与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麦秸覆盖、棉柴还田等内容,以期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重度盐渍土改良培肥和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盐碱土壤上培育杜仲苗木,要抓住两个技术环节:一是幼苗出土前后,如何让幼苗安全渡过盐反应敏感期,二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如何控制土壤返盐和促进幼苗生长。在土壤总含盐量达0.25%,培育杜仲树苗2万余株,当年达到造林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过高是制约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有些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往往超过造林树种的抗盐极限。在这种土地上造林,必须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改土脱盐、躲盐,因地制宜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油菜生产有同小麦一样的自然气候优势和高产潜力。但这一地区历史上油菜多零散种植,管理粗放,加上低温、冻害、干旱、风沙、盐碱等因素,产量低而不稳。油菜保收率低,一般收获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0—50%。1980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是较耐盐的作物,但其耐盐力也有一定的限度,一般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棉花能正常生长发育,结合适宜的栽培技术,也可以获得高产.土壤含盐量在0.2-0.3%吋,出苗困难,棉株生长受到抑制,盐分超过0.3%,很难出苗.因棉花发芽出苗和幼苗期的耐盐力相对较低,易遭受盐碱危害,造成烂种和死苗.所以,盐碱地保证棉花顺利出苗和全苗,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商丘县谢集公社旱涝碱综合治理中心实验区盐碱地植棉过程中,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育苗移栽、老沟种植、钵体围肥、地膜覆盖、灌水压盐、小水偷浇、起碱换土等七项保苗技术措施,供盐碱地区植棉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