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及时规范品种标准,维护育种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4月19日,福建省农业厅发布施行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规定》。规定在果树、蔬菜、花生等非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引进推广过程中,以自愿原则实行认定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0,(7):34-34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相似文献   

3.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兵  孙会兰 《种子》2002,(4):48-49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特征和我国现行的农村管理体制,提出采用爆发型方式区域化推广新品种、并实施产业链运作的推广模式。运用本模式将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石桂双 《种子科技》2005,23(3):169-169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和"菜篮子"的丰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曾多次去过海南进行玉米新品种自交系的选育和繁殖,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玉米南繁育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度开封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佩 《种业导刊》2009,(9):28-31
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展示是品种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给农业部门和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了解、选择新品种的机会,也为了给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宣传品种、推广品种提供便利条件。开封市种子管理站征集的展示品种为近几年审定和即将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主要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特殊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1目前品种推广的基本情况1.1新品种数量不断增多,丰富了种子市场《种子法》实施后,植物新品种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选育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育种者依法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改变了过去育种者无偿育种的局面,激发了广大育种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农作物新品种尤其是“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育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院校、种子企业等单位育种工作力度的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玉米新品种(新组合)更是丰富多彩。大量新品种的出现,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任何单位选育的新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只有在适宜的区域范围推广种植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院校、种子企业等单位育种工作力度的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水稻新品种(新组合)更是丰富多彩。大量新品种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品种单一的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种子有其特殊性,任何单位选育的水稻新品种,都有其较为鲜明的特性,生产上只能在一定的适宜范围内推广种植,才能将其优良的综合性状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工作中的实践和体会,对当前水稻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安全有效地推广水稻新品种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5,(2):56-57
<正>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良种创新专项持续稳定支持农作物育种攻关,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方面,定位水稻、玉米等重要功能基因13个、克隆小穗发育基因1个,成功创制多个辣椒、茄子DH系,18个育种材料通过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共育成21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鉴定,水稻新品种Q香优100成为重庆市第一个自主培育具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的根本。对近年来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并剖析了四川农作物及畜禽育种存在的育种基础科学研究较为薄弱、新材料创制和突破性品种严重缺乏、新品种的良种良法配套仍然不足等主要问题。建议要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进一步聚焦育种目标,加强协同攻关以提升育种水平,加强育种攻关项目年度绩效管理等。旨在为管理部门制定促进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步伐的加快,在推广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需从育种人、种子企业、管理部门、广大群众等各个环节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推广做到“四要”,即推广新品种要有选择性、要更新观念、要转变“三个误区”、要改进方法和措施,从而促进新品种推广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高棉花区试客观公正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试是联结品种选育和推广利用的纽带,依据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鉴定的结果来选育农作物品种,确定农作物主推品种,将加快优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的作物种类,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种子法》实施后,育种单位增多,参试品种大量涌现。科学、客观、公正的评审品种是区试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种子体制改革以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众多种子企业、几百个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涌人市场,出现了以众多种子企业各自供应、推广新品种的局面,如不加以科学管理,将影响和制约农作物新品种引种和推广步伐,影响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培育适宜滨海地区盐碱农田氮磷高效、节水抗旱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滨海盐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文献调研和长期工作经验,着重探讨滨海盐碱地区"低投高效"农作物育种策略,以期为该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其义 《种子》2007,26(10):107-110
“十五”期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与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种子工程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级原种场、部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五个国家级区域试验站、马铃薯和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以及多个种子加工设施等,明显提高了全省农作物良种的繁育、生产、加工、检验、储藏、试验、示范、推广等综合能力,为贵州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满足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摘要:摘要:农作物田间试验是农作物育种和新品种推广不可逾越的桥梁。农作物试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所以,农作物的田间试验工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白瑞繁 《种子科技》2002,20(3):137-138
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是国家对所选育的新品种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育种工作者的新育成品种通向农业大田生产的重要关口。就我省的审定工作而言 ,它左右着全省农作物育种的目标和方向 ,直接影响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更换步伐 ,关系着我省的农业生产发展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和实施 ,以及我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也需要做一定的修改和完善。1 应重视农作物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过去 ,我省农作物品种审 (认 )定必须通过三年区试、二年生产试验以后 ,平均亩…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的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总结分析了山西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现状和问题,认为只有加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此,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推广体制,落实新品种推广的政策、经费和保障措施,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力度,提高广大农民认识使用新品种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良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推广良种是实现农业增产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和种子产业的发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速度明显加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因此,当前种子工作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否则有些品种可能还未推广就被淘汰,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根据近几年良种推广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关周博 《中国种业》2020,(11):32-35
农作物的育种目标是获得更高经济产量的新品种,收获指数是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比值,在品种选育中能够反映一个品种群体同化产物转化为目标经济产量的能力,也是当前评价选育高产品种的重要指标。为更好指导育种工作,选育更加适宜当前需求的高产品种,本文通过对收获指数在作物育种中的重要性、对高效品种选育的指导性梳理,综述农作物高收获指数的生理机制和提高收获指数的生理基础以及通过多种育种技术途径改良提高收获指数,以期为选育优良高产的品种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