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以农民信息需求为中心来改善农业信息供给服务状况,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首先,从农户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农户的信息需求数据,分析当前农户信息需求的现状。其次,调查分析地区信息供给服务的实际状况。最后,针对宁夏农业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农业信息供需不对称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农民信息需求为中心来改善农业信息供给服务状况,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首先,从农户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农户的信息需求数据,分析当前农户信息需求的现状。其次,调查分析地区信息供给服务的实际状况。最后,针对宁夏农业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农业信息供需不对称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层农业信息内容服务的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内容的优先序列能够为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系统地分析并得出了基层农户对目前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内容的优先序列;并按家庭年收入、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对农户分组进行信息需求的优先序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最需要的农业信息服务内容首先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其次是气象环境、农业新闻、政策法规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农村信息服务主体更好地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依据随机抽取的陕南三市12个村360个农户(农业企业)的样本数据和随机抽取的14个信息服务主体样本,调查了陕南2012年的农村信息服务供需现状,分析了未来陕南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结果表明,46.4%的农户(农业企业)对信息服务有需要并得到了服务;95.8%的农户(农业企业)获得的信息服务来自于政府;40%的农户(农业企业)在未来有较强烈的信息服务需求,但只有15.8%的农户(农业企业)愿意在未来为获取信息服务支付一定费用。最后,就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并分析了天水市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及其获取机制、信息意识及其需求表达方式、信息需求内容及特点,影响农户信息需求的因素等方面,并从政府的信息服务及农户信息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满足农户信息需求,有效开展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农户农业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以新疆784个农户的信息内容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农户不同农业信息内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9种不同信息内容需求强度不同且15个特征变量对不同信息内容需求的影响显著性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信息可靠性、促进农业信息协会建设和促进男性劳动力回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户的信息需求现状对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发达地区农户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信息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劳动力、种植规模、风险偏好、合作社和农民信息协会都是农户信息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加大农户继续教育、促进农民信息协会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户信息需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农户信息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信息搜寻成本过高、农业信息市场不完善、农户自身素质偏低是现阶段农户信息需求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经纪人制度,开发针对基层农户的农业信息市场模式,加强对农户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措施以提高农户的信息需求水平。  相似文献   

9.
宁夏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紫艳  赵军  赵燕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8-5032
农业信息服务是建设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农民信息需求为中心,探讨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宁夏30个市县的230户农户和32个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实地的现状调查,然后结合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客观全面地建立了评价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分析了各地区的服务状况.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存在着地区差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农业信息服务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防城港市农户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农户与市场信息的需求、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市场信息需求,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从根本上关系到农业高校的发展.本文在对农业信息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农民为本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合理化建议,并从提高农民素质和拓展传播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信息保障。在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多数农民却一直游离于信息资源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新农村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之事。因而,本文从农民信息素质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探索突破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使其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加快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最后需求者和使用者,如何实现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与农民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农业技术扩散的关键。选择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PMF技术)推广示范区通渭县碧玉乡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在分析农户采纳PMF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户采纳该技术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农户采用PMF技术是对自身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土地规模、国家政策、技术成本及市场等内外因素综合考虑后的理性行为结果。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措施实施对该技术的推广普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应该是农业信息最大、最基层的用户群,可是在农业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却一直游离于网络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之外,这对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本文从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消除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以图能使广大农民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傅雷扬  朱军  陈卫  韦巍  饶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04-21507
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利用农村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研究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低成本的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服务技术,制定了农村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SOA建立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策略。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适合为广大农村用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实时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山区农村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与信息服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农业信息化及不同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选择了毕节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户的科技信息需求现状、信息获取的渠道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为例,通过对海南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海南农民科技信息意识普遍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几个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海南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民信息需求与农业院校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玉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96-2597
在分析农民信息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94-10695,10709
根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配置城乡劳动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促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基础硬件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培育、农业信息化传播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河南省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为工作原则,贯穿"因地制宜,多管齐下,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为中心,把农民亟需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作为建设的重点,增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有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并配置好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地找准应用突破点、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呼叫系统和推进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