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烟蚜与其捕食性瓢虫在数量及空间格局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地区烟田捕食烟蚜的瓢虫主要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六斑瓢虫3种,其中异色瓢虫占50.3%,七星瓢虫占35.6%,六斑瓢虫占14.1%.烟田烟蚜与瓢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一致,烟蚜与瓢虫数量成明显的正相关(R=0.88**);烟株上、中、下3段及上、中株段烟蚜与瓢虫数量成正相关(R=0.636**,R=0.596**,R= -0.13);用Lloyd的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聚块性指标(m(*)/m)、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烟田及烟株上、中、下3段不同株段烟蚜和瓢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得到烟蚜与瓢虫在烟田和烟株上、中株段呈聚集分布,证明了瓢虫对烟蚜有明显的追随作用,即烟蚜成聚集分布时3种瓢虫也成聚集分布,借以提高对烟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黄板对繁蜂小棚内有翅蚜和烟蚜茧蜂的诱杀规律,观察了黄板在不同时间段对烟蚜茧蜂和有翅蚜的诱杀效果;利用有翅蚜的假死习性,通过轻拍有翅蚜和烟蚜茧蜂聚集地的方法,观察了黄板距离繁蜂小棚顶不同平放距离对烟蚜茧蜂和有翅蚜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黄板对有翅蚜和烟蚜茧蜂均有显著的诱杀效果,从早到晚,诱虫比率逐渐下降,在15:00以后,黄板对繁蜂棚内有翅蚜的诱杀效果会显著的高于烟蚜茧蜂;将黄板放置在距离繁蜂网10 cm时,黄板对烟蚜茧蜂的伤害值显著的高于20、30和40 cm的处理。在实际繁蚜过程中,可以采用悬挂黄板的方法,监测和剔除繁蚜棚内的烟蚜茧蜂;利用蚜虫假死性,轻拍繁蜂虫网,将黄板平放在距离繁蜂网顶20、30、40 cm时,黄板可高效剔除混合聚集在繁蜂网上的有翅蚜和烟蚜茧蜂,而几乎不伤害烟蚜茧蜂。  相似文献   

3.
龙山县烟蚜迁飞、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2006年龙山县测报站黄皿诱蚜和大田系统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有翅蚜迁飞的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和5月上旬,而且一年的迁飞数量主要都集中在高峰期内.大田烟蚜发生量比较少,只有2005年最高峰超过防治指标,一般在5月中旬迁入烟田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是烟蚜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段;高峰期在现蕾打顶后,之后随着烟株的成熟老化,烟蚜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大田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6.
果园黄板诱蚜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板诱虫以其无污染,对人、畜无害,操作简单,持效期长,见效快的5大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园的害虫防治中。为了探索果园悬挂黄板诱蚜的生态效应,对苹果园悬挂的黄板诱虫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果园黄板诱集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其中害虫以蚜科数量最多,占总害虫量的73.27%,益虫以蚜茧蜂科的数量最多,占总益虫量的88.93%;从益害比来看,在4月下旬到6月上旬,各时期益害比在1∶74.1~1∶13.7之间变化。果园悬挂的黄板不但可以诱集蚜虫,也可诱集大量的害虫天敌。因此,利用黄板防治果园蚜虫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黄淮烟区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4月初至6月底,对平顶山烟区宝丰、叶县、郏县3个县进行了烟蚜有翅蚜发生期的定点调查,以及有翅蚜发生动态与病毒病流行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烟蚜有翅蚜迁飞活动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中旬;在所诱集的有翅蚜中,烟蚜的比例最大;在诱集方式上,黄板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黄皿,效果较好;而烟区病毒病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病毒病的流行与有翅蚜迁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边不同环境因素、盖膜及移栽方式、移栽期等对有翅蚜发生动态和病毒病的流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州烟区推广黄板诱蚜技术对烟蚜及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18-1320
2014年,在重庆市万州3个烟蚜典型发生烟区开展了黄板诱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研究,研究了黄板诱蚜技术对烟蚜控制、蚜传病害病毒病防治的效果以及对烟田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诱蚜示范区对烟蚜的迁飞起到了较好阻隔效果,降低了烟蚜虫口密度,处理后14,21 d,对烟蚜的校正防效达到80%;黄板诱蚜有效降低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率,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黄板诱蚜示范烟田每公顷产量可增加255.40 kg,产值可增加5 625元/hm2。  相似文献   

9.
龙井烟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龙井烟区烟田蚜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更好地防控蚜虫,于2010—2012年开展了有翅蚜迁飞及蚜虫系统调查工作。结果表明,龙井烟区有翅蚜迁飞呈双峰曲线形态,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烟田蚜虫种群动态呈单峰曲线形态,于7月中下旬单株蚜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81、1 848、2378头/株;查明烟田蚜虫的天敌18种,以昆虫纲捕食性天敌为主;瓢虫类天敌种群发生情况呈单峰曲线形态,其发生高峰期比烟田蚜虫发生高峰期晚3~7d左右。  相似文献   

10.
烟蚜主要吸食幼嫩烟叶汁液,烟株受害后生长缓慢,叶片变薄、皱缩,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另外,有翅蚜还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等多种病毒病.烟蚜是四川烟草主要害虫之一,为害烟株的蚜虫主要为桃蚜.  相似文献   

11.
Aphids (Myzus persicae Sulz.) can acquire tobacco mosaic virus from tobacco leaves coated with a virus suspension and inoculate it into healthy leaves. Transmission depends on virus concentration, period of acquisition, previous feeding history of the aphids, and time between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feedings. Aphids whose stylets are cut do not transmit the virus.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烟蚜在萝卜和烟草上的繁殖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内比较了接种不同密度烟蚜在萝卜和烟草上的繁殖数量。结果表明,在萝卜上每株接10头成蚜,15天后烟蚜繁殖量最大,平均约455.6头/株。在烟草上每株接25头成蚜,15天后烟蚜繁殖量最大,平均约508.2头/株。每株接5头或10头烟蚜,均在15天和21天出现两个繁殖高峰。但从繁殖周期的角度考虑,萝卜适宜大量繁蚜,烟草则更适宜保蚜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黑龙江烟田烟蚜发生及为害情况,更好的对其进行防治,对黑龙江大庆地区烟蚜越冬情况及烟蚜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烟蚜生活史属于全周期型,在烟株上烟蚜数量的消长主要呈"单峰常发区",主要以卵在刺玫、李树、杏树等植株的腋芽四周、枝条上的斑痕和枝杈上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干母,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迁入烟田,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8月中下旬有翅蚜开始迁出烟田。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为黑龙江烟区烟蚜的田间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治烟蚜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烟草膜下栽培对蚜传病毒病发生的影响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栽烟能够显著减少烟苗上烟蚜的数量,有效阻挡有翅蚜往烟苗上的第1次迁飞高峰,膜下烟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纯作春烟。仅占春烟的6.05%。膜下移栽烟苗同时能够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与普通栽培模式相比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烟叶每667m^2产量、每667m^2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等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烟蚜天敌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在全国各烟区普遍发生,主要通过刺吸寄主汁液和传播病毒造成危害。对烟蚜主要天敌的研究利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从天敌保育的角度,阐述了保育生物防治这策略在烟蚜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烟蚜Myzus persicae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的内涵可分为空间、数量和时间这三个范畴。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烟蚜的种群动态。文中以有蚜株率(%)、百株蚜量(头/百株)和聚集度指标(m/m)作为反映烟蚜种群动态特征的三个指标,运用系统论和集合论理论将烟蚜在烟田的消长过程分成5个亚系统,这5个亚系统是:烟苗移栽后的伸根期、伸根后期到旺长期、旺长末期到成熟初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并对这5个亚系所表征的烟蚜种群动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烟蚜Myzus persicae为害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年和1989年分别在网室内和大田研究了烟蚜为害对烟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蚜为害能引起叶片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苗期接蚜,受害烟草叶片中烟碱含量下降,总氮、蛋白质、还原糖、氯含量升高,钾禽量变化不明显;旺长期接蚜,最低侵害水平(T_1)引起钾含量显著升高.其余成分变化趋势与苗期接蚜相似。2)烟蚜不仅直接刺吸炳草汁液,而且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叶片上蜜露覆盖程度随烟蚜侵害水平增加而提高。3)蚜害导致烟草生长发育不良,受害烟草株高降低,叶而积减小,叶质重下降,但叶片数变化不显著。受害的中部叶片烘烤后中级烟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烟草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郴州市桂阳县无公害烟区的主要害虫种类,采用频振式诱虫灯和田间普查的方法,于2010年和2011年的3~7月对该县烟草基地进行害虫调查采集,共采集到害虫2纲7目27科60种,基本明确了桂阳烟区主要害虫为小地老虎、烟蚜、烟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蜗牛等;同时针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和烟蚜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烟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还针对各种害虫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温室菊花上桃蚜种群数量动态及温湿度对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对上海地区温室菊花上桃蚜(有翅型)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温度、湿度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上桃蚜种群的消长为单峰型,高峰为移栽后69d。决定系数和相关性分析表明调查期平均最高温度与菊花上桃蚜种群变动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平均最低相对湿度、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都可能影响桃蚜种群数量的变化;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为综合影响桃蚜种群变动的主要因子。综合分析认为.平均最高温度是影响温室菊花桃蚜(有翅型)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