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管排水对涝渍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涝渍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中层土体水分过多,排水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关键措施,而暗管排水技术则是实现有效排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埋管年期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暗管排水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和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环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但土壤的速效养分有所降低。因此,要加强对暗管埋设区的土壤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技术暗管排水技术是一种能够达到节水控盐效果的新型水利土壤改良措施。其中,膜下滴灌技术在地上实施,暗管在地下铺设,既发挥了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增温、保水等优势,又发挥了暗管排水排盐零污染、占地少、寿命长、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暗管排水在干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沟排水为对照,论述了内陆干旱重盐碱区暗管排水在排水排盐、控制地下水位、提高土壤脱盐效果及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监测区土壤盐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及自流暗管排水效果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全监测区耕地表层土壤含盐量趋于下降,不同层段土壤含盐量呈现上重下轻的趋势;监测区耕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耕地地下水矿化度趋于升高;自流暗管排水区与对照区相比,自流暗管排水区的降盐效果较明显,说明暗管排水对改良中低产田是十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自流式暗管排水具有快速降低地下水位、改土治碱、节约耕地等作用,经过对自流式暗管排水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总结和提出了自流式暗管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适宜条件及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自流式暗管排水具有快速降低地下水位、改土治碱、节约耕地地等作用,经过对自流式暗管排水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总结和提出了自流式暗管排水工程规划的原则、适宜条件及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里下河地区暗管排水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我们于1998~1999年,连续两年进行暗管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近年来在我国被应用于开发盐碱涝渍荒地及改造中、低产田中,该技术具节省耕地,排盐效果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减少维护费用等优点。本文阐述了暗排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对我国不同类型盐碱涝渍土壤的暗管工程技术参数确定、改良效果及基于暗排下的水盐运移特征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暗管排水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忠市利通区暗管排水东塔寺乡刘碱滩村项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3年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暗管排水设施运行良好,地下水位3年降低0.03~0.04 m,降低率为3.6%~5.1%;地下水矿化度下降0.15~0.34 g/kg;地下水脱盐率达5.28%~10.68%。  相似文献   

10.
排除地面积水,地下渍水及土壤盐溶水,是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措施。排水的工程措施常有明沟,暗管和竖井等。 1.明沟排水。盐碱地的明沟排水,是把地下水位排降到临界返盐深度以下,通过排灌结合,恰当地调整来水量与排水量,  相似文献   

11.
暗管排水技术及其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本文对暗管材料的种类、铺设暗管的手段和参考指标、排水质量的预测、以及暗管排水技术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而且对于吉林省苏打盐碱土改良来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暗管改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石嘴山市灌区采用的几种排水技术,包括明沟排水、竖井排水,暗管排水,明暗结合排水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和比较,阐明了各排水技术的效果、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宁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对成熟灌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农田布局现状,积极探索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规划方案,通过调整农田布局形式、改明沟排水为暗管排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相似文献   

14.
冷浸田开沟排水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之一,其改良与治理,开沟排水、防治渍害是其首要技术措施。结合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及近年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冷浸田开沟排水技术规程。总体原则是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田内开沟方式应因地制宜开口字沟、日字沟、田字沟、囲字沟等,结合明沟排水、暗管排水措施引流;禾苗移栽后必须对排水沟进行清淤,以便形成排水良好的沟渠。  相似文献   

15.
1 暗管排水工程的建设规模及型式 自1995年度起灵武市就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实施暗管排水工程,已完成6个年度的暗管排水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暗管排水面积2.4万亩,涉及灵武市五里坡、郝桥、郭桥、新华桥、东塔、梧桐树等6个乡8个片区.暗管排水型式均采用明暗结合,即在原农沟下铺设暗管,暗管直接汇入支斗沟,单条暗管长度一般300~650 m,间距为50~80 m,排水方式为自流排水.暗管排水施工工艺除2001年度梧桐树沙坝头片区为机械施工以外,其它片区均为人工施工,其中机械暗管埋深1.4~1.7 m,暗管外包料采用无纺布;人工施工暗管埋深1.2~1.5 m,暗管外包料采用塑料编织袋,塑料绳捆绑,人工缠绕,暗管铺设时外包30×30 cm2混合砂石滤料.  相似文献   

16.
对吴忠市利通区刘碱滩村暗管排水项目区进行3年土壤全盐及p H值的监测研究,表明暗管排水措施对土壤盐分垂直排除有一定作用,对盐碱地改造效果较为明显,暗管排水对土壤中重碳酸盐及钠吸附比有相对增高,导致土壤p H值微弱提高,但对作物生长基本不影响,暗管排水技术在常年淹水较多的低洼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农田塑料暗管排水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田排水技术,和传统的砖瓦暗管及鼠道排水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排水效果好、增产作用显著等优点。目前,荷兰、以色列等国农田已全部采用塑料暗管排水,美国、比利时、德国等也达到60%以上,北非、西亚、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大面积推广使用。 80年代初,我国新疆、上海等地开始引进该项技术,我省无锡县开始少量埋设。1990年起我们在吴县、扬中、太仓、昆山、响水等县(市)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以及农田塑料暗管埋设和养护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年研究结果表明,吨粮田麦作生育期间地下水位拔节孕穗前较高,其中拔节孕穗期最高,是渍害形成机率最大的阶段;孕穗开花以后,地下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拔节孕穗前降雨对抬高地下水位有显著影响,孕穗开花以后影响较小,而灌浆成熟期降雨几乎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明显上升。淮南平原及沿江圩区单产5250kg/hm2以上高产田块,拔节孕穗期适宜地下水位为90~130cm,其中以130cm最佳;丘陵地区4500kg/hm2以上田块,最适地下水位为90cm。吨粮田麦作生育期间地下水位的调控应遵循“内外结合、明暗结合、逐级配套”的排水体系原则,其中地下暗管排水是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响水县滨海盐土暗管排水改土试验区的工程布局和试验概况。通过为期 5a的田间试验 ,讨论了该地区不同暗管布置形式排盐改土的技术效果 ,分析了塑料暗管排水对三麦、水稻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作用 ,给出了适用于滨海盐土地区的塑料暗管排水系统适宜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暗管排水对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暗管排水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在盐碱土中设有不同埋深与间距的暗管,并对番茄生长与果实品质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处理后的耕层土壤对改善番茄的外观,增加株高有积极作用,且暗管排水能有效改善番茄品质,各处理V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25%、-2.21%、14.78%和14.40%,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7.56%、5.40%、11.02%和4.54%,糖酸比分别比对照高12.78%、7.30%、14.47%和12.08%.结论:暗管的使用可增加番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且以8 m间距和0.6m埋深的暗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