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从资源分布、形态特征、驯养、食性、繁殖习性、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云南裂腹鱼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种质保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讨论,为挽救并保存云南裂腹鱼种质资源、构建其种质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昆明裂腹鱼分类、分布、形态特征、食性和繁殖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针对昆明裂腹鱼在人工养殖中存在的驯养成活率低、生长慢、繁殖力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在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grahami)养殖过程中,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等鱼类催产药物进行人工繁殖中的催产试验,试验通过使用单一催产药物及组合催产药物对昆明裂腹鱼进行人工催产,并对催产后亲鱼产卵、受精、孵化等生物学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到适合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的催产药配方及剂量。结果表明,人工繁殖昆明裂腹鱼过程中,使用催产素LRH-A2、HCG、DOM混合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催产素及其他催产素的组合,可以缩短效应时间及减少副作用,同时能提高昆明裂腹鱼在繁殖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齐口裂腹鱼幼鱼对水温度化和溶解氧(DO)变化耐受能力的试验结果。其幼鱼生存的临界水温上限为33.5℃,下限为0.8℃,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7℃,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与其摄食和生长成正相关。幼鱼的窒息点为DO=0.58mg/L,当DO=1.28mg/L时,出现明显的“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5.
裂腹鱼抗病能力较强,对水质要求不高,其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与常规鱼类有较多相同之处,但其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常规鱼类有差异,在使用时需仔细观察。现将裂腹鱼病害防控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1.1水源选择选择水温10~20℃,溶解氧5mg/L以上,pH值6.5~8.0,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下水、山溪水等作为养殖场水源。  相似文献   

6.
β-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剂最的β-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67.97±6.99)g的齐口裂腹鱼432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 β-葡聚糖的试验日粮,于试验的第14天,第28天、第42天和第56天取样,测定各组相对增重率、血液白细胞吞噬率、红细胞吞噬率、血浆溶菌酶活力、补体C3、IgM和肠道SIgA的含量.结果表明:(1)500 mg/kg剂最组的相对增重率在第56天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2 000和4 000mg/kg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2)500 mg/kg组的白细胞吞噬率、红细胞吞噬率、补体C3和IgM含量从第14天至第56天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1 000 mg/kg组的白细胞吞噬率、红细胞吞噬率、溶菌酶活力、补体C3含量从第14天至第56天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且在第56天肠道SIgA的含量也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 000 mg/kg组的白细胞吞噬率、红细胞吞噬率、溶蒲酶活力、补体C3和IgM含量及4 000 mg/kg组的溶菌酶活力、补体C3和IgM含量在第14天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但至第56天2 000和4 000 mg/kg组的白细胞吞噬率、IgM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1)日粮中添加500 mg/kg β-葡聚糖能促进齐口裂腹龟生长;(2)日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的β-葡聚糖能增强齐口裂腹鱼的免疫功能;(3)添加高剂量(2 000和4 000 mg/kg)的β-葡聚糖在短期内(至第14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但随作用时间延长(至第56天),免疫功能反而下降,同时还抑制齐n裂腹鱼的生长;(4)500~1 000 mg/kg可作为β-葡聚糖在齐口裂腹鱼上应用的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 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 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8.
禁食和热应激对齐口裂腹鱼生化指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齐口裂腹鱼在禁食和热应激条件下对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共设3个处理,即对照组、禁食组和热应激组,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试验鱼为齐口裂腹鱼,体质量为(8±1.1)g。对照组和禁食组水温(20±1)℃,热应激组(27±1)℃。饲养24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禁食和热应激时,齐口裂腹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固醇均下降极显著,三酰甘油下降显著;乳酸脱氢酶(LDH)在热应激条件下,活性下降58.14%;在禁食条件下,活性下降9%(P0.05);而血糖在热应激状态升高78.29%(P0.01),在禁食状态下降29.07%(P0.05)。说明除了血糖,在应激条件下,AKP、LDH、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引起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降低,从而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营养水平明显好于应激条件。  相似文献   

9.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豌豆蛋白对齐口裂腹鱼鱼滑凝胶白度、持水率、蒸煮损失率、质构特性、动态流变学性质、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豌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鱼滑凝胶白度呈下降趋势(P<0.05);持水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添加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88.10%;蒸煮损失率随着豌豆蛋白的添加呈下降趋势,但添加量为6%与8%时,差异不显著(P>0.05);鱼滑凝胶的硬度、黏性及咀嚼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添加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弹性模量G′值和黏性模量G″值均随着豌豆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豌豆蛋白添加量为4%时,齐口裂腹鱼鱼滑的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脂肪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旨在研究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菜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菜油,配制成6组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和等能(总能为15.67 MJ/kg)的饲料.对平均体重(1.45±0.12)g/尾,平均体长(5.09±0.33)cm的齐口裂腹鱼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8.21%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3.92%/d)、蛋白质效率最大(2.91%),饵料系数最低(1.31),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7.18%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18%~8.21%.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肌生成抑制素的发现历程、基因特点、表达与调控、作用机理以及与脂肪积累、肌肉消长等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肌生成抑制素在畜牧业、医学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就安普霉素合成途径、抗菌活性、含量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安普霉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前人的研究,综述了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的发现、基础研究,以及近年来在人类和畜禽业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MSTN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是1997年发现的骨骼肌生长发育负调控因子,属于TGF-β家族.研究证实人的Myostatin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目前,该基因已分别在人、牛和猪的染色体上定位.Myostatin是肌肉生长的负性调控因子,通过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而发挥作用.Myostatin突变或缺失均可异致肌肉质量的显著增加.文章主要阐述了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定位,并对其在畜牧业及医学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裂头蚴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各种蛙、蛇、鸟类及散养猪均有很高的感染率,随着人们食用上述动物的日益增多,人类感染裂头蚴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裂头蚴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概述了裂头蚴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那西肽的结构与理化特性那西肽是一种带有5个噻唑环的多肽类抗生素,其分子式为C51H43N13O12S6,分子量为1222,其结构如图1:图1那西肽的结构那西肽为黄绿色物质,呈粉末状或细针状结晶,熔点为310~320℃(伴随分解)。那西肽可溶于氯仿、吡啶、二甲基酰胺、二甲基亚砜,微溶于甲醇、  相似文献   

18.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增强剂是指单独或同时与抗原使用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其高效、稳定、无毒的优势,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将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本文概述了8种常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它们分别进行分析评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头孢洛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洛宁是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干乳期奶牛乳房炎,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药效持久等优点。文章概述了头孢洛宁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抗菌活性、药效学、药动学、残留及其检测方法、毒性及不良反应,以期为该兽药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