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安国 《作物研究》2011,25(3):249-252
"低碳经济"赋予了红麻新的发展内涵。高生物产量、纤维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的红麻将拓展其产业的发展空间。优化红麻纤维传统产业是其产业发展的根本,开发红麻环保型中、高终端产品,以满足人们消费日益增长需求是发展的方向。为实现产业的高速发展,提出了产业对农业的技术需求,以迎接其行业景气度日益提升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
未来二十年,预计红麻造纸及综合利用将推动红麻生产大力发展,大力推广杂交种将给红麻生产增产增收带来新的亮点,红麻育种目标的核心是加速提高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创新抗病、优质、耐旱、耐贫瘠种质和杂交种的途径实现红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红麻种子产业发展要在种质基础的改良和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以商业育种和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息县红麻骨炭粉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息县是全国红麻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7000hm2,年产红麻纤维2000多万kg,麻骨4000多万kg.年产庥骨炭1000多万kg,有麻骨炭窑340多座.有20多年生产红麻骨炭的历史,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阐述了息县红麻生产现状,回顾总结了麻骨炭生产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几类麻骨炭窑的优劣,对麻骨炭产业发展进行效益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红麻良种繁育、种子质量、经营价格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阐述了加强种子基地建设,良种区域化布局,加大科技成果投入,规范经营管理,企业 /科研 /基地三家对接是规避投资风险,实现红麻产业与种业发展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红麻需求分析与育种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未来二十年,预计红麻造纸及综合利用将推动红麻生产大力发展,大力推广杂交种将给红麻生产增产增收带来新的亮点,红麻育种目标的核心是加速提高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创新抗病、优质、耐旱、耐贫瘠种质和杂交种的途径实现红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红麻种子产业发展要在种质基础的改良和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以商业育种和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我国红麻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对不育机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杂种优势显著.红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是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个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层面上综述红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和展望了红麻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红麻雄性不育基础科学研究,将在红麻杂种优势利用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麻纺原料作物,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红麻属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易混杂退化,生产上需不断进行品种更新.红麻是短日照作物,北方麻区不能就地留种,需年年向福建及两广调种,福建是我国红麻种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省选育红麻良种供北方种植,可发挥"南种北植"的增产效果,本所多年来选育的红麻良种在北方麻区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介绍我所自育的红麻良种,旨在为生产上推广应用红麻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春播红麻一直是合浦县传统的种植方法,本研究探索了夏播红麻在南方合浦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提高当地覆种指数,推广夏播红麻提供依据,在比较的5个红麻品种中"中杂红318"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值得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